人會不快樂,是想要依靠什麼?依靠不成,就覺得不快樂。

說真得,世間並沒有什麼可以讓我們依靠的。想想,連我們最親的身體都不能依靠了,它會生病,它會老、會死亡,那麼,還有什麼可以依靠的呢?世間的一切,都只是暫時的,現在擁有,不表示能永遠擁有,不要依戀太深。

一般人都希望自在。什麼是「自在」?自在就是自己存在。身體不是自己,精神不是自己,它們只是人們活在世間的工具。清楚了身心不是自己,不執著它們,真正的自己才會顯現。當自己不依靠什麼的時候,才會自在。

退一步來說,快樂就在生活中,人要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樂趣。古人說萬物靜觀皆自得,能夠如此,就不會再去追求快樂。


十九 wrote:
我個人計畫55歲之前退休,但是那時,我家老三大約是大一升大二左右,但估計我的所得替代率約6-8成,所以錢應該不是問題。
得克服的是催眠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裡他們,才能活得較久。...(恕刪)
台灣當父母的,大多過的不瀟灑,放不下兒女,應該學習先進國家教養兒女的方式。

日本如何教育孩子的?從小上學,政府規定幾公里內兒女上學,父母不可用車載,必須走路上下學。一條街、一條街排隊走向學校,高年級同學帶領較低班級的。難怪日本人會團結,他們從小就有這種養成教育了。

美國的父母,從小就教導孩子獨立,會拿碗吃飯了,吃飽就教他們去洗碗;會穿鞋子了,就教他們自己綁鞋帶,自己的生活教他們自理,可以去打工了,寒暑假就要孩子去打工,體會社會生活。反觀我們台灣呢?



工作忙碌了一陣子 在充電 好好犒賞自己 這樣才是對的吧
很好笑!投資保單300萬,月領6000,死後可領回本金。

死後領回本金,要給誰用?給討債的用?(民間開玩笑說兒女是來討債的)

我投資配息基金,300萬月領1萬5沒問題,死後看本金多少,兒女還是可以領回。

纖玉 wrote:
很好笑!投資300...(恕刪)
不好意思,請問是哪個基金,那麼好,還有6.0%,介紹一下.我陸續投了近兩千六左右約15年從十一二萬到目前約十萬左右月配,而且本金都掉了10~20%不等,再扣掉當時匯率價差,目前本金不到兩千二.
你是說投資了二千六百萬,十五年下來,本金只剩二千二?有没有把配息都算進去?

纖玉 wrote:
你是說投資了二千六...(恕刪)
每月配息領出,當然不算,內人好像兩三年前是有買安聯月配息,利率就較高,供岳母安養中心的費用,不過本金也少了6~7趴,利息要領,本金要賺,有嗎?介紹一下吧.

那要買累積的,每月需要用多少錢,就賣多少單位,沒有用到就不賣,看看有沒有比較好。不過只是構想,效果如何,實驗了才知道。可能久了單位都會被賣光吧?

沒有配到本金的,時事正常比較不會跌,但配息少,年5%~7%。

纖玉 wrote:
那要買累積的,每月...(恕刪)
身上還一些以前公司的技術配股,可是沒上市,不知如何賣掉,待過7~8公司,除美商外都有配發股票,也有一堆幾乎成了壁紙,如大眾電腦最不長進二十幾年來減資了超過兩三次從百來塊掉到10幾塊成大眾控,80張剩10張出頭也未配過息,早期一些電子公司不太給錢都是給股票,但和基金一樣只會進不會出,就靠基金,股票配息來支付老人家安養中心和醫療費用,和現在的生活支出,以前忙於工作從沒想這些配息運用,現在時間多了還是不會操作運用.

纖玉 wrote:
台灣當父母的,大多過的不瀟灑,放不下兒女,應該學習先進國家教養兒女的方式。


我太太崇洋,信基督,但是講的做的往往又另一回事,我常常批評婦人之仁、溺愛。我自己是非常理性的,所以咬牙讓最小的,現在就讀私校住校,脫離我太太的照顧及教育方式。我最小的小孩在國小時即告訴我太太,我太太的做法妨礙他獨立成長,爸爸又會不高興了。

相對於樓主,每個人到了一定年紀後,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些健康問題,我也是覺得身體不好,想申請殘障手冊,所以要提前退休。醫療、經濟對我不是大問題,我沒法預估的就是小孩,所以一直努力如何放下。

現在我已讓3個小孩全部住校或外宿,所以現在是我開銷最大的時候,今年過了後,就可以繼續按經濟擴張計畫走,但是投資理財還在學習摸索。

因為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所以要趁這幾年需耗體力、具風險的事,趕快做一做。

以前投資理財主要是投資房地產或保單,獲利都是3-5%,穩定且本看起來本都有增加,目的在於抵(扣)稅。最近想開始投資股票或債卷,依理專說有些國外大型公司債,固定月配4-5%,不會扣到本,長期投資。我認為上班族(非專業投資人)要高技巧投資不大容易,但這一部分我還是想貪一下(具風險),網路上應該談不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