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本經是正法中精華中的精華,誠願人天愛惜珍重,善自思惟。本人將本經的重點整理成如下的公式:

不正思惟→無明→[癡求欲=貪愛(欲愛、渴愛)] →業→[六根(名【受想行】+色)接觸六塵而緣生六識【識】=五蘊【色受想行識】]→[造作身口意的善惡行為=業]→[癡求欲=貪愛]→無明→不正思惟→無明…..∞∞

上面的因緣公式很抽象,我們就用幾個生活中及佛經中的實例說明如下:

第一例:

當一個男人或女人對他(她)「當下」的情人說「我愛你」,然而,「我愛你」這三個字背後真實的意義是我需要你來滿足我情慾的需求【癡求欲】,但究其實這個男人或女人最愛的是自己。

隨著時間與空間等因緣的推移、改變與流逝,如果當初的情人已不再能滿足或符合這個男人與女人的期待【癡求欲】,分手就是必然的苦果。

第二例:

當父母強迫【業行】子女選擇他們不喜愛的科系或行業,卻對子女說:「孩子,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癡求欲】,你怎麼就不明白我的苦心【不正思惟→無明】?」。

然而,這樣的話背後真實的意義其實是:「孩子【我所】,我要你符合我的期待【癡求欲】,我要你跟我一樣的強,甚至比我還強【我執】。」。

但如果孩子做不到父母的期待【癡求欲】,便不可避免種下親子關係衝突或惡化的苦果【業果】。

第三例:

當一個男人或女人遇到一個有夫之婦或有婦之夫,因顛倒妄想【不正思惟→無明】而產生情慾【癡求欲】,他(她)會認為【我見】對方是屬於他(她)的【我所】,如果他(她)成功勾搭上對方而破壞他人的家庭【業行】,必將為自己招來今生及生生世世的苦果;

而如果對方回心轉意回到自己的家庭,而這個男人或女人的癡求欲又不能止息,那麼他(她)的我見與我執就可能會轉轉增勝,最後可能因愛【貪愛、欲愛】而緣生恨,進而毀了對方及其家庭【業行】,又因愚痴【不正思惟→無明】的惡業而感招三惡道及生生世世婚姻與家庭破碎的苦果。

第四例:

根據《增壹阿含經》的記載,迦葉尊者出家之前的妻子婆陀是古印度佛陀時代的超級大美女,然而在賢劫第一尊毘婆尸佛時代她是一位花美男,當時的他羨慕美女能得到眾人的關注與喜愛【不正思惟→無明】,為了求願來生能當一個吸引眾人目光的大美女【癡求欲】,於是他手持名貴的花供養毘婆尸佛七天【業行】,果然感得生生世世天上人間大美女的果報【五蘊、六入處識】。

直到釋迦牟尼佛時代她終於修成阿羅漢果,她以宿命通回憶自己的宿世因果,因感嘆而笑自己:「我以虛榮【不正思惟】的無明遮蔽了智慧【明】,過去前生有幸能遇到六位佛陀,卻都只求願作女兒身【癡求欲】,以致長時間流浪生死。」(見《增壹阿含經》之《大愛道品》)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334經
http://www.charity.idv.tw/1/a145.htm
轉貼 無上福田
本經與巴利聖典《相應部》第11經《Yajamānasuttaṃ》的內容完全相同。

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發財?

如果說,勤奮的人就能發財?那還有誰比勞工更勤奮?

如果說,聰明的人就能發財?那麼至少好多有錢人都不是非常聰明,甚至有些是嚴重需要提高智商的人;

如果說,學歷高的人就能發財?那肯定不是,因為在很多地方,小學沒上完的大老闆,比比皆是;

如果說,有關係、有背景、有門路的人,就一定能發財?這也不一定,這一類的人有些人的確是有發財,但倒楣的也不在少數;

歸根究底,答案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有福之人才能發財!

在《松下幸之助的智慧》一書第三篇中曾有如下一段描述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觀點:「在松下幸之助看來,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有百分之九十是老天的安排,有百之十是個人的努力。這種看法似乎有些宿命色彩,百分之十的人為努力,其他的絕大多數是掌控在天命之中。其實是要人們在主觀的努力基礎上,保持樂觀的心態、情緒,老天是公平的,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夠成功。與此同時,松下幸之助的觀點也想說明,人們不要慾望熾燃,不要做不切實際的事情,不要讓野心勃勃過於膨脹。上天給我們安排百分之九十,只要相信在自己百分之十的努力下,好運必定降臨。」(參見《松下幸之助的智慧》第三篇第255頁)

我曾看過不少所謂「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在媒體前受訪時,總愛刮刮而談自己的成功經驗。他們有很多人總認為自己世俗的成功都是歸功於自己過人的聰明才智與努力,他們瞧不起「魯蛇」,他們認為「魯蛇」就是笨、懶、不夠努力!

但,這些人在他們過度膨脹自己的同時,卻有很大的一塊「黑數」不敢訴之於媒體公眾前,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到死恐怕都不敢承認的真正成功因素,那就是~~「機運」。

曾有一位投顧企業家,總愛到處去宣揚演講自己的成功心法,他在聽眾前總是口沫橫飛、唱作俱佳;但,一回頭轉身回家面對家人時,他竟說:「我哪知我的運氣那麼好?!」

佛陀說:

福非火所燒,  風亦不能碎;
福非水所爛,  能浮持世間。
福能與王賊,  勇猛相抗敵;
不為人非人,  之所來侵奪。

佛陀的真實語道出了「福」對還在生死輪迴中芸芸蒼生的重要性,而且是不分出家或在家人。對於在家人,貴人與有利的環境是世俗成功的必要因素;就算是一個修行人,如果他沒有「福」,他便遇不到善知識,他就必須浪費時間在黑暗中摸縮,嚐盡各種錯誤與失敗。

然而「福」究竟從何處生?本經告訴我們該從福田中去求;而何處又是福田呢?經中的帝釋見人間的人類四處尋福田卻不可得,因而心生慈悲,下凡誘導眾生勤耕僧團無上福田。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224經
http://www.charity.idv.tw/1/a101.htm
min9821 wrote:
所以就繼續輪迴(恕刪)
鳥吃蟲, 鯊魚吃肉,大自然界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水果, 農夫開墾動物們的棲息環境, 因為蟲害, 農夫灑農藥, 那不就跟吃肉的一樣在殺生 ? 塑膠 汽油 也跟動物有關 所以素食者不搭車 不用3c產品?
jocomach wrote:
鳥吃蟲, 鯊魚吃肉,(恕刪)

淨界法師

吃肉,不只是跟眾生結惡緣

這個不殺生我們再談一下。《楞嚴經》不殺生的定義更廣。諸位你看《楞嚴經》講不殺生,它講殺盜婬妄四種清淨明誨,它很強調不吃眾生肉,這一塊要注意喔,這是斷間接的殺生。《楞嚴經》的意思就是說,沒有一個眾生死亡是心甘情願。它福報差,它有罪業,它變成一隻雞,但是它身為一隻雞,你養它是一回事,你殺它時,哪一隻雞是心甘情願地說:「我被你殺好了,報答你!」有沒有?沒有!都叫得很厲害,對不對?這就有問題,它含恨而死,所以你變成欠兩筆債,一個命債,一個肉債。如果說:「欸,我去買的時候,它已經殺死,它不是因為我而死的。」那你也有肉債,它即便死了,它也不是想讓你吃的。所以你這個就是欠肉債跟命債,你都得還。

所以你如果有志於今生求生淨土,最好不要在你的背後扛這麼重的業,關鍵在這兒!因為你不容易跳出去。臨終無障礙,平常你就要注意了。所以吃眾生肉這一塊,印光大師很重視。你看看《印光大師文鈔》,其他的罪,他不是很強調,他告訴你,吃素很重要。因為你每天在造業,你每天都在增長你那個生死的業力,臨終時你怎麼跳得出去呢?

而且在《楞嚴經》講得更可怕,它說你吃肉,還不只是跟眾生結惡緣,而且斷你的慈悲善根,肉吃久了以後,你的慈悲心沒了,斷大慈悲佛性種子。

所以,諸位要知道,《楞嚴經》的意思,我們的飲食會跟你的內心互動,你經常吃某一種東西,會改變你的心態。尤其是吃眾生肉,你本來是發菩提心,本來很有慈悲心,因為你經常吃肉,經常吃這叫熏習,慢慢你的慈悲心就退失掉了。沒有悲憫心,沒有同情心,你看到眾生,就沒有辦法感同身受,那這個傷害更大。所以在大乘裡面,除了不殺生,它兼制斷眾生肉,這個很重要!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淨界法師吃肉,不只是(恕刪)
是啊 所以我問為了種菜 灑農藥殺生 , 為了種菜 原生動物遷移被車撞死 , 吃素的是間接造孽? 原油也是動植物形成 所以素食主義者能不能用相關產品?? 實驗室在生肉 無殺生能吃嗎?

再來各大佛光慈濟 蓋那麼大的精舍 廟宇, 破壞綠地,原有鳥蟲獸棲息地被破壞 死亡??
素食主義者能換器官?
jocomach wrote:
是啊 所以我問為了種(恕刪)


本文原始出處
http://www.cocomy.net/post/381204

(注意:本文未經科學實證,也未標明作者,無論採信或引用,敬請謹慎為佳!)

作為當今世界工業第一能源要素——石油,它的來源(成油機理)卻一直眾說紛紜。最流行的是生物變油和石化變油兩種學說。前者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這是目前的主流看法;而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這不免讓我們發問,難道科技極度發達的今天,對如此重要的能源竟然還無法探求其根源?

筆者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發現,其實並不是人類科技無法觸及,而是作為「黑金」的石油,實質上牽涉了太多的利益在其中,使其真相無法公諸於眾。

生物變油理論的來源

1956年,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拋出一篇論文,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石油峰值論」。論文的主旨是,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億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龍及藻類等生物經生化反應而成。但這個核心理論只是個假設,並沒有任何的科學實證,卻成了近代「生物變油」理論的主要依據。

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的一次訪談中承認,自己用來估算美國石油儲量的方法與科學沒有半點關系。他創造化石燃料的說法,主要是為了對「石油峰值論」提供理論支持,即原始生成的石油總量是有限的(再生部分可以忽略不計),可開采的區域僅限於古生物大量沉積的基岩,而迄今為止所有可能產生這種石油的地方全都已經被勘探過了,也就是說石油不可能再多了。

同時,他還承認在他發表石油峰值論之前,事先把論文送給某位英美石油巨頭的董事長過目,這位董事長表示:一定要和威克斯「高估」石油儲量的觀點分庭抗禮,並要求他在論文中估算出石油的最大儲量。(威克斯是美國當時最具權威的石油儲量專家,他當時預計美國石油儲量就有4000億桶,而且不斷調高預期,如果威克斯理論成為主流,石油巨頭們如何維持甚至拉高油價呢?)

哈伯特心領神會,隨即提出美國儲量只有1500-2000億桶,而全球石油終極儲量只有1.25萬億桶,在1970年將達到開采峰值。而石油在廣泛使用半個多世紀後,2008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統計,全球原油儲量仍有1.8-2.2萬億桶。

他說,為了讓自己的理論看起來真實可信,他必須變成權威專家。因此,他將「高斯曲線」稍加改動後冠名以「哈伯特曲線」,而事實上這些曲線的改動只是他臆想出來的。根據自己臆想的曲線,反推某段時間的石油產量,而並不涉及任何數學邏輯。

真相只有一個

那世界上難道沒有人知道真相嗎?當然不是,哈伯特不可能一手遮天。

1980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石油地質學家邁克爾·霍爾布蒂對哈伯特的理論提出質疑,並認為石油開采量會不斷增加。但石油巨頭們對此充耳不聞,他們手握石油峰值論這柄「尚方寶劍」,甚至將「生物變油」寫入地質教科書,異口同聲地認定石油是「化石燃料」,是地下埋藏的恐龍及藻類等生物經生化反應而成,因此資源必然有限。並通過對媒體的控制,使這種觀點成為世界主流共識。

其實早在1950年代初,蘇聯就發現了石油來源的全新理論。蘇聯科學家組成了跨學科隊伍,在政府設立的秘密基地裡仔細研究了西方有關石油和天然氣來源的科學文獻。研究結果讓這些科學家大吃一驚,他們的結論是,美國人所稱石油源自生物的理論純粹一派胡言。而且石油儲量也不像美國人說的那樣非常有限,事實是世界上發現的油田越來越多。1956年,宣布了團隊研究結論:「原油和天然氣與地下埋藏的生物沒有內在聯系,它們是地球深處湧出的太初物質。」

如果蘇聯人是對的,那麼地球上的石油總量只與地層深處碳氫有機物的數量有關,而這些物質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經形成了,那人類能獲得石油的數量只與鑽井深度有關。而且,蘇聯人還發現廢棄的油田可以自我修復,即「自充式」油田。他們認為,石油是在地殼深處的高溫高壓下自然生成的,與鑽石的生成條件相仿。是地殼深處的太初物質,在高壓下冷噴發進入地殼淺層地帶。

蘇聯方面在這種理論指導下,成果斐然。被西方科學家認為是晶基地質不毛之地的第聶伯-頓涅茨盆地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在那裡一共鑽井61口,其中37口具有商業開采價值,成功率高達60%(美國的勘探成功率只有10%左右),而且那裡發現的油田面積可以與阿拉斯加北坡的巨大油田相媲美。

冷戰時期,蘇聯科學家將自己的理論和經驗作為國家高級機密,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五角大樓才開始意識到蘇聯掌握理論的戰略意義。美國在沙特、科威特、伊朗等國大肆搶佔石油資源的同時,蘇聯人卻在埋頭苦干,在號稱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亞勘探出11個大油田和1個超級油田,使蘇聯在1980年代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蘇聯人用一個假設諷刺西方石油化石學說:以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沙特的加瓦爾油田為例,按照石油化石學說,要生成該油田已產出的石油,需要一個長、寬、高各30公裡的立體空間,在裡面填滿恐龍肉,而且還要100%轉化為石油。這簡直是荒誕至極。
廣告

石油利益鏈需要謊言

1998年,俄羅斯、非洲、亞洲都發現了許多大油田,全球油價暴跌,這時「哈克特現象」再現,英美石油巨頭再次拋出石油峰值論的升級版,授意愛爾蘭石油地質學家科林·坎貝爾和法國石油地質學家讓·拉哈瑞爾聯名在《科學美國人》上刊發標題為「廉價石油的終結」的文章。文中再次預測石油產量將在2010年達到峰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預測不攻自破。

在石油服務企業擔任首席執行官的迪克·切尼對坎貝爾的觀點表示贊同,強調石油是一種稀缺資源,戰略意義重大。2000年11月,切尼同小布什搭檔在美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副總統。上任後他們很快將黑手伸向了中東,出兵伊拉克。後來人們才明白,原來切尼的中東石油戰略,就是將石油搶過來,送給英美的大石油公司。

由石油商人出任政要,並為其背後的利益集團代言,這種政商勾結在美國屢見不鮮。他們主導了各種陰謀的實施。石油鏈條將各方利益的串聯在一起……

西方精英們長期肆意操縱各種商品的價格。在這種背景下,石油價格很大程度上並不完全取決於自然因素、供需因素、科技因素的變化,而是更多地取決於主導石油價格的英美集團的利益訴求。只要這種利益主體的控制力還在,就將會作為終極因素而凌駕於其他因素之上,干擾並最終決定產品價格。

他們打著民主的旗幟,喊著維護世界安全的口號,目的是掠奪和控制石油——這一世界工業的命脈。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不惜以阻礙世界科技文明進步為代價,限制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和應用;建立服務於自己體系的國際組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催生經濟蕭條,制造惡性通脹;發動軍事戰爭,建立單極霸權;使用「休克療法」,限制他國工業發展;石油價格人為掛鉤美元,擾亂全球經濟秩序;控制媒體誤導大眾,延誤科技文明進程;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無盡的飢荒、痛苦和死亡……

1914年至今百年間,赤裸裸的石油戰爭從未停歇,政治精英們對石油的覬覦從未停止。他們為此編造了一個個驚天謊言。也許謊言還會繼續,但真相終將浮出水面。
jocomach wrote:
是啊 所以我問為了種(恕刪)

釐清這偈語的來源之後,我們再談談佛教「不殺生」的戒律在生活中怎麼理解和實踐。舉例說,家有蚊蟲和蟑螂,我們的健康也許因而受到危害。農田也會有害蟲,影響收成。面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殺蟲消毒嗎?星雲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二十九說)中說道:「對於家庭裏的蚊蟲蟑螂,一者,你可以採取防治的方法,家中清潔、整齊了,就不會滋生蚊蟲,或者你驅逐牠們,也就了事了。假如不得已,非得要以『殺生』處理,這也不是殺人;殺人的罪,是不通懺悔的,而殺害微細的生命,雖不是沒有罪業,不過透過懺悔還可以消除一些。……至於農夫噴灑農藥,旨在保護植物,並不是以瞋恨心去對付。雖說殺生害命是不清淨的行為,但是農夫為了種植收成,一般也是無心無意的。目的不同,因果業報也就不同了。」至於說一杯水裏有八萬四千蟲,以至燒火的木柴裏,也有蟲蟻、細菌、微生物,那我們喝茶、燒火又如何呢?星雲大師在書中說:「你喝水的時候,是覺得在喝水呢?還是吃八萬四千蟲呢?你燒木柴的時候,是預備舉火呢?還是要燒死蚊蟲呢?心念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凡事與你的起心動念是有很大關係的。……為了維護健康而必須打針吃藥,也志不在殺生。所以,在戒律上,業報也是有輕重上的分別。」

從「人與細菌和病毒難免共存」的事實而言,星雲大師指出,我們總不能避免喝水吃藥。但心中應長存懺悔的心,念念不能有瞋恨之念。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釐清這偈語的來源之後(恕刪)
““雖說殺生害命是不清淨的行為,但是農夫為了種植收成,一般也是無心無意的。目的不同,因果業報也就不同了。””蛤? 農夫為了賺錢,殺蟲劑不殺蟲?噴幹嘛。 養雞鴨牛豬也為了賺錢 殺也是機器在電宰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本文原始出處http(恕刪)
這你就說對了。石油造成戰爭 死的人無數 素食主義者還要用? 鑽石黃金 在第三國家造成多少死傷 ? 是不是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