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on6699 wrote:
你早啊,你東西滿多的圖片,音樂,佛理啊,是我所不及的


學海無涯.學無止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個人都有每個的天賦;師兄您謙虛了!假日愉快啊!

與生俱來人中首,唯吾與天同齊壽;雙腳踢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lion6699 wrote:
所以修身,齊家,治國(恕刪)


師兄早安愉快^.^

請師兄多多語施

與生俱來人中首,唯吾與天同齊壽;雙腳踢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路跑一哥 wrote:
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

請問,地藏王菩薩是不是執著?


很多人希望用神通來表現,這其實也沒什麼不可以

佛陀不是常常在秀神通?

佛陀殺一救百的故事,就是秀神通窺人因果,介入因果業力是嗎?

這都是佛法故事出現的,我可沒冤枉他,沒妄語


佛性不二,何來仁與不仁?

1.當你真的離苦得樂的時候......不能有苦才叫離苦得樂,你就會發大悲心願,因為你看到你的周遭與你不同,悲天憫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2.佛陀殺一救百的故事,我也看過,我佛慈悲,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像現在布袋戲佛劍分說
有無秀神通窺人因果,介入因果業力這個我不知,本人知道神通再大,敵不過業力,那為追求了脫生死,何必浪費時間再神通呢?現在是末法時期了
3,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
我會用仁來表佛性,是因為人弗可成佛誤解之人很多,所以才用仁字解,如果你把仁躺下來,就是個心字,所以人弗可成佛,我都解釋為不要用人的行事觀念來看佛(無. 眼、耳、鼻、舌、身、意)
4.修行人不修不仁
路跑一哥 wrote:
2、我的回應就是在利益眾生

3、貪生怕死其實也沒什麼,請問誰不貪?學佛想離苦得樂難道不是貪?

很多事其實本來就沒什麼,面對了,自然就放下

如果無法如實面對,就像我問佛陀.地藏王的問題一樣,沒人正面回應

4、心本無住,佛魔何來?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你要如何利益眾生,念經念佛?
貪生怕死,有個貪,如何去沒有三惡道的極樂世界
心本無住,佛魔何來,但是人有眼耳鼻舌身意,總會比較,你說無住就無住?不是還在玩股票?
路跑一哥 wrote:
既然自他不二,又為何一分為二?分成有私.無私?

我這樣說好了,我念經迴向給眾生,希望眾生離苦得樂.往生淨土,這樣是有私?還是無私?

其實我一直都在講心

佛性無私,只為渡化眾生,行益眾生
人性自私,只想自己
以前看卡通時,遇到事情時(貪嗔痴),總有一位小天使,教這個人該怎樣,但後來總有個小惡魔也出現了,兩者意見不合這個人就是佛性與人性矛盾,最後身體行為還得看他到底是無私,還是自私的表現了.....我不喜歡用有私,我喜歡說自私,這樣表現比較清楚,就像電視劇一般,越偏激烈越容易看清人性

請問在服喪期間,你認為法師念經是念給亡者聽,還是生者家屬聽?
念經本就是佛弟子的本分,你迴向給眾生,希望眾生離苦得樂.往生淨土,我請問你已經離苦得樂?
念經無功無德,我還是這麼認為,不然梁武帝功德如此大,為何不能成為二祖,念經要去了解經義,才能成為自己的經
向諸大德他們的也是解經行經,就看境界了,或許你的境界比他們高也不一定,畢竟你投入了很多心力,以前的大德者可能是你的障
因念經才能傳承佛經,佛法,所以有福德......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lukeyeh2015 wrote:
佛教就是典型的知易行難。每個人都說的頭頭是道,修行人越來越少

這是知難行易的表現
怎會每個人都說的頭頭是道,就是知難
修行人越來越少,就是知難難行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不墮落三惡道
眾善奉行....廣結善緣
自淨其意....懂得觀自(有否貪嗔痴)反省自躬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huskinsco2 wrote:
夢中明明有六趣
醒來空空無大千



六趣就是六道 , 明明有 ,我們眾生都在夢中 ,只是不曉得 ; 所以不斷生死 ,不斷生死沒有停過。覺醒了 , 就不一樣了 .. 世間很多東西都在追逐虛幻, 不實在的事情。

但為了現實,我們當然得掙錢,扛起責任 , 現實跟佛法用於生活,有佛法就有辦法 ,困頓卡住的時候,就知道
佛法還是管用的 。 因為佛法理面確實有智慧的寶藏。 有沒有道理 ?? 還是有嘛 !

我們在這世間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過著簡單的佛法生活,做一個快樂自在的修行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jk300 wrote:
貪瞋癡
人性本質?
學了佛法也會鬥爭


人性本質是自私,所以(貪瞋癡)重些,喜歡跟人鬥(嘴,爭)易怒
學了佛法要息滅貪瞋癡,剛開始可能會不習慣,如果真學佛人會覺得生活上,心靈上都會快樂的,不會鬥爭
不執著,不分別,不妄想,最後也不會執著於佛法,因為你已經習慣過簡單的佛法生活了
簡單的佛法生活,欲減少了,就息滅貪瞋癡,生活會越來越順,人緣也會越來越好
學佛第一要少欲,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jk300 wrote:
為何身體有些病苦就了債?

工作上不小心傷到手就是業報?


這是佛法修為來說
說實在的我們看不到你說的阿飄,無形債主
但人有不順時,容易發怒(瞋恚心),"禍不單行,福無雙至"
所以有病苦,不順時為息滅(瞋恚心),就用還債,還業報,這樣比較不會發怒,怒天尤人...佛法修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學佛第一,福慧兩足。

福 ... 用一句歌詞︰〔分享的快樂〕。

慧 ... 其實有點難,因為是從 戒定慧 來的 慧。

所謂世間好話佛說盡,人間善言佛盡說。

無生法忍還學不到,但 ...

「我」願意先學 ... 柔順忍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lion6699師兄早安愉快!

佛法無邊!做最好的自己!

與生俱來人中首,唯吾與天同齊壽;雙腳踢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做個快樂自在的修行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