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爆炸會產生大量幅射線,那被試爆的地方不就沒用了

核裂變 核聚變

太陽內部是核聚變
核武的保存期限
主要是因為金屬的疲乏(載具)
還有燃料的替換(這就是為何不能一直在戰備狀態下,一定要有準備時間)
加上放射物質本身的重量也不能達到臨界質量
不然會自己產生核反應...
看到日本的原子彈紀念館覺得很諷刺
當年如果不是他們要侵略整個亞洲
還去打了美國
他們會被美國投下那2顆原子彈嗎?

話說我記得有某電影有說過
核彈要空中爆
其破壞力最大
因為核彈爆炸後的高溫及熱風就足夠摧毀地面上的生物及建築物
如果是要地底下爆的
那是要破壞地下掩體的
能在地上挖個大洞或是丟到海裡試爆的核武是因為威力還不夠大,真正威力大到可怕的核武要到半空中去試爆不然會嚇到太多人。人類爆過最大顆的炸彈叫

沙皇炸彈Царь-бомба

它是老毛子做的氫彈(核融合彈)
爆炸當量:大約等同1億噸TNT,而丟在廣島那個才1萬5千噸TNT當量,後來怕玩太大控制不了(最少開飛機去投的那個人注定成為烈士了而且直接化為基本粒子,俄國人沒有阿本仔那種神經病)才改為5000億噸TNT。這個威力大約是丟在廣島那顆的3850倍,也就是想像當年美國人一次派3850架的B-29飛去日本然後亂丟一通會發生什麼事,算一下
廣島原爆一次掛了9萬(後來死的不算)×3850=346500000
也就是可以讓小日本全部死光光………(好險沒有不然AV…..)
這顆威力在太大所以是在在4200公尺的高空中開花的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現場直播
http://tw.youtube.com/watch?v=CxUHIgNbQW4
關於這一點,要從核彈爆炸後的三項產物:爆風,幅射線和放射性落塵來說.

爆風和輻射線都只有在爆炸的一瞬間才會發生,之後對土地而言並不會留下長期性的影響,以廣島為例,雖然爆炸當時造成相當大的生命財產損失,但大部份非固定的公共服務,例如電車,學校等,都在一個禮拜內恢復運作.

而核彈對目標區的居民除了當時的傷亡和財物損失外,主要的影響有:

1.生物在照射過輻射線之後,會對其細胞分裂的機能造成影響,導致長期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
2.核彈爆炸後的放射性落塵會因為下雨而滲入土壤,而被生物所吸收.所以核彈試爆時的一個重要考量,是在試爆前後七十二小時內,試爆地點附近不能下雨,以防止放射性落塵集中在同一個地點.

另外,根據實驗,動物體內以骨骼細胞吸收放射性元素的效率最高,所以在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後,前蘇聯立刻在當地發放碘劑,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碘元素會比放射性元素先被骨骼吸收的特性,防止骨骼吸收過量的放射性元素.
我覺得毒氣攻擊比較厲害
我們要切記歷史的教訓,不然~歷史~肯定會再重演
放屁算不算毒氣攻擊~~
わしが男塾塾長、江田島平八である!!!
lu7595 wrote:
放屁算不算毒氣攻擊~...(恕刪)

我想算吧!!

回到正題...讀完大家的解說後
不管怎麼...都好恐怖啊!!!!!
褲濕啦 wrote:
二戰美國在日本投下兩...(恕刪)


試爆的地方有個用處

就是可以放置核廢料

當初北韓試爆...台灣就想把核廢料丟到那在付錢給北韓

但基於國際政治因素...這件事不了了之
這對眼神,真情中!像是社會敗類...純情,又是情場騙子!真複雜..........從你的眼裡 我看到我英俊的面孔
finity wrote:
對阿~我也聽說過核彈的高溫
被波及到的人也是直接消失耶...(恕刪)

哇靠....那如果被波及到就真的是名副其實的(人間蒸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