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日本的原子彈紀念館覺得很諷刺當年如果不是他們要侵略整個亞洲還去打了美國他們會被美國投下那2顆原子彈嗎?話說我記得有某電影有說過核彈要空中爆其破壞力最大因為核彈爆炸後的高溫及熱風就足夠摧毀地面上的生物及建築物如果是要地底下爆的那是要破壞地下掩體的
能在地上挖個大洞或是丟到海裡試爆的核武是因為威力還不夠大,真正威力大到可怕的核武要到半空中去試爆不然會嚇到太多人。人類爆過最大顆的炸彈叫沙皇炸彈Царь-бомба它是老毛子做的氫彈(核融合彈)爆炸當量:大約等同1億噸TNT,而丟在廣島那個才1萬5千噸TNT當量,後來怕玩太大控制不了(最少開飛機去投的那個人注定成為烈士了而且直接化為基本粒子,俄國人沒有阿本仔那種神經病)才改為5000億噸TNT。這個威力大約是丟在廣島那顆的3850倍,也就是想像當年美國人一次派3850架的B-29飛去日本然後亂丟一通會發生什麼事,算一下廣島原爆一次掛了9萬(後來死的不算)×3850=346500000也就是可以讓小日本全部死光光………(好險沒有不然AV…..)這顆威力在太大所以是在在4200公尺的高空中開花的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現場直播http://tw.youtube.com/watch?v=CxUHIgNbQW4
關於這一點,要從核彈爆炸後的三項產物:爆風,幅射線和放射性落塵來說.爆風和輻射線都只有在爆炸的一瞬間才會發生,之後對土地而言並不會留下長期性的影響,以廣島為例,雖然爆炸當時造成相當大的生命財產損失,但大部份非固定的公共服務,例如電車,學校等,都在一個禮拜內恢復運作.而核彈對目標區的居民除了當時的傷亡和財物損失外,主要的影響有:1.生物在照射過輻射線之後,會對其細胞分裂的機能造成影響,導致長期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2.核彈爆炸後的放射性落塵會因為下雨而滲入土壤,而被生物所吸收.所以核彈試爆時的一個重要考量,是在試爆前後七十二小時內,試爆地點附近不能下雨,以防止放射性落塵集中在同一個地點.另外,根據實驗,動物體內以骨骼細胞吸收放射性元素的效率最高,所以在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後,前蘇聯立刻在當地發放碘劑,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碘元素會比放射性元素先被骨骼吸收的特性,防止骨骼吸收過量的放射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