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主要還是本位主義, 不只是考試領導教學,
真的修辭學用處不大, 以我學醫的立場, 教小朋友
何時打預防針, 醫學小常識的用處還比較大.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會用修辭法,但是卻說不出所以然來,這種不求甚解態度,不適合用在學生身上 ~


這樣講蠻奇怪的
會用 1+1 = 2 ,但是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搞到最後要去使用"數論"的定義才能解釋....

至於數論是什麼?早就忘記了



問一下
那些什麼映襯以及其他三個名詞
我們高中時真的有學過嗎?
怎麼我完全沒有印象
學習是為了在以後工作時能發揮效用, 國文教一堆修詞文法這類花拳繡腿的功夫就像陸軍猛踢正步與基本教練. 上職場/上戰場只是死得快而已! 反過來看, 教育部其實在幫真正聰明的學生一個大忙, 因為紅花還要綠葉陪襯, 沒有 [之乎者也嗚呼哀哉] 的來墊底當陪襯, 又怎麼能突顯 [決勝於千里之外] 的價值.
wayne8888 wrote:
還有那些教改人士
是幾個修過教育學分
都叫一些genius of another fields
such as,李遠哲
May I ask a favor?
What kind of the nobel prize you get before?
Education? I don't think so....(恕刪)


1. 英文還要再加強。
2. 學位頭銜有 Ph.D 的,對什麼都想指指點點是很正常的。
其實看看國高中作文評分標準就可以知道問題所在了
國高中作文分數要高
不外乎要使用大量修辭形容詞
越華麗的用語分數越高
反之則越低
至於文章內容跟語言邏輯清晰與否
評分老師根本不在意

再者國高中上課上到唐宋八大家的時候常常教導文以載道
重點應該在於教導學生如何認識跟論說文跟報告(六國論 縱囚論 梓人傳)
可是事實上國高中課本中
絕大多數的國文課文還是以抒情文居多(岳陽樓記)
就算上課上到理論課文
其教導方式還是以學習其中的抒情跟修辭居多
這種教學方式本身就很難訓練學生的語言邏輯
國高中教育又缺少邏輯或者哲學的課程
理所當然現代人大部分中文程度都不好


ibmcheng wrote: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這是哪所小學,哪個老師出的題?...(恕刪)


對啊,小弟也想知道這是那位老師出的,真的有這種需要嗎???
還是現在的小學都出這種題目來考學生呢???

其實小弟也蠻喜歡古文,因為國高中遇到的國文老師對小弟影響很大,現在家裏一堆古文書籍都是受老師影響而買來看的唷。

小弟是 電 背景的啦。

今天的問題 , 不在該不該教修辭學 .

而是 : 該在什麼階段教 !

高中不教 , 中文系不用學 ; 小四要考 .

至於自詡英文比中文好的 , 我當是放屁 !
joe_5402 wrote:
今天的問題 , 不在...(恕刪)

小學學的是常識, 而所謂常識, 就是一輩子都用的到的東西,
至少小學不用學吧.
同樣的問題也可以套用在現在腦殘的鄉土教材上.
我認為.
這根本是有心人士要徹底摧毀台語所想出來的妙招.
取法乎上,則得乎中;取法乎中,則得乎下。
-------------------------分隔線--------------------------
真是有幸,這個討論串裡面的鄉民:言簡意賅,文字表達清楚,少用表情符號;甚或引經據典,說理明白。

01還是有理性又清楚的討論,額手稱慶吶!
-------------------------分隔線--------------------------
中文,或者說日常用的文書,不就應該是像鄉民們現在這樣嗎?

請不要說用不到的就不要學;很多事情是逐步融會貫通。

之前的過度學習,讓人留下一個印象;

日後要用時,或憑藉記憶,或查經找書,或上網搜尋,就可以達到目的。

很多自然而然的行為,脫口而出的語法,都是築構在先前的經驗。

沒有經驗卻想一蹴而及實在太難了。

回歸到最起頭的那句:取法乎上,則得乎中;取法乎中,則得乎下。

努力學習,總有一天那些點點滴滴的學習,會匯聚成一大片、一大片的能力來襯托學習者。

如果連學習階段也百般算計,學得零零星星;日後的表現會不會變成七零八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