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美國人的人生觀如何?

DChild wrote:
同意+1姑且不講 D...(恕刪)


+1!

西雅圖也不少黃垃圾...~"~
CA91007 wrote:
我想我前面所講的東西...(恕刪)
好啊!
或許美國真的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或許美國真的比起台灣好的多~

不過,我不能同意為什麼我們的國旗應該換成星條旗?
我想這也是臺灣人輸給美國人的地方吧!

美國人愛國,台灣人只想往美國跑....

我也覺得美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不過,我不覺得台灣就沒有可取之處。

我沒在美國長住過,沒什麼資格比較台灣什麼地方勝過美國。

不過,講到社會福利。
是不是應該比較一下美國跟台灣的稅金再來講社會福利啊?

看了那麼多樓....
是不是應該要有人出來為台灣平反一下啊?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愛囉哩叭唆!http://shanejovi.blogspot.com/
CA91007 wrote:
個人覺得美國人跟台灣...(恕刪)


CA大講的很好, 美國人心胸真的比較大, 不拘小節, 活的很開心!

huangandlin940314 wrote:
或許美國真的有值得我...(恕刪)


這位大大也稍微過於激動了點吧...

這棟樓討論的主題本來就是"美國人的人生觀"
所以重點當時是美國人嘛~~
當然 好壞都可以討論
好的我們可以學習效法(像前面CA大提到的熱心助人等)
壞的我們可以借鏡(像較缺乏儲蓄習慣)

但應該沒有人帶著刻意貶低台灣的意思發言
或是說台灣國旗應該換成星條旗吧 ;)
至少DChild相信
大部分發言的大大們
都沒有這個意思 :)

如果想討論台灣
或為台灣"平反"的話
DChild建議我們可另開一個主題
以免模糊焦點
不是我激動,我全文引述。
我想說的是....
我雖然沒長住過美國,不過曾經住在澳洲一段時間過(也算西方國家吧?)
我的認為真的跟某些人一樣。
日本人....團結!自己人有什麼事都會幫忙。
韓國人....超團結!還長幼有序,真的很不簡單。
馬來或印尼人少不好討論。
越南人因為大多是以難民身分進入澳洲,所以真的對外很團結。

可是唯獨台灣人,人是不少,卻分成一團一團的,自己人整天吵來吵去打來打去的。
我不懂那有什麼意義?

唯一會感覺比較團結的是我自己聽到有日本人叫我們Chinese。
大家會異口同聲的說:We're Taiwanese!

好吧!或許我真的是激動了點....

不過我的原意是希望大家在認真討論美國人的人生時。
不要一直說自己的國家那裡爛那裡不好。
還想要當個外國人。
http://tw.myblog.yahoo.com/jw!Ve5OGDaaGAfrDzYJHFHg/article?mid=209&prev=214&next=138&l=f&fid=9

這裡有篇文章給大家參考。
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文化,愛自己的膚色。

CA91007 wrote:
個人覺得美國人跟台灣人的文化比起來,

比較~勇敢,獨立,自信,尊重他人,守法,懂得自己要的是甚麼,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教育方面也真的差很多,

例如以前在台灣讀國小國中時,上課時間想去上廁所,有的老師會罵人,說下課為啥不去?搞的就算想上也不敢問,但在美國的中小學,問都不用問,直接走出去就是了。

小時候學校考試考100分,老師會說你很好,要保持,考90老師會說~怎麼會粗心錯一題呢?考80老師會說要再加油!考70老師會說你不用心,考60老師會說你太混,考50老師會鞭打你,考20老師會拿出藤條伺候你,考0分老師會請你的家長一起來鞭打你。

在美國,考100分老師會說你很棒,考90老師會說你很厲害,考80老師會說你表現很好還有進步空間,考70老師會說你你表現很好,下次要更好,考60老師會說你還有空間要努力,考50老師會說你是不是有心事還是身體不舒服?為啥會考不好?考20老師會課後把你留下來,溫柔的問你是不是最近發生啥麼事讓你沒辦法好好唸書?考0分老師會通知你家長,請家長一起來關心你,是不是你有啥麼煩悶的事要解決。

台灣教育是以分數多寡來決定處罰的程度......美國是鼓勵或是關心....

在台灣,當你買賓士,有人會告訴你法拉力比你的車好,而在美國,你買TOYOTA,有人會讚美你的車比賓士更漂亮。

在台灣人與人路上兩眼相視可能會被髒話對待,通常會是看啥小!也有可能會招來一頓毒打甚至賠掉性命,在美國走在路上人與人相視通常是會心微笑並互相打招呼說HI。

在美國過斑馬線,可以不用看兩邊有沒有車,若有車不小心沒看到稍微晚了一點點停住,會被路人白眼對待,開車的人還要不好意思的打招呼道歉,在台灣過斑馬線,就算有紅綠燈,還是要看兩邊車子,車子永遠不會讓你,稍微走慢一點,可能會被開車的罵髒話對待。

在台灣很多不守法與不尊重,徹底的扭曲了我們的價值觀與道德觀,使我們對社會不信任,產生防衛心,甚至對很多事情冷漠膽小,這都是很多教育與文化造成。

很多東西文化不同,一言難盡,簡單講~在美國待了一陣子後,真的覺得從小我們號稱禮儀之邦,但看看別人,再看看自己,別人才是有禮貌,我們反而是缺乏禮貌,我們的禮貌都用在倫理規範上,對陌生人可說是相當無理不尊重。如果真的可以選擇當那個國家的人,我真的很希望我的國家國旗是星條旗......(恕刪)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愛囉哩叭唆!http://shanejovi.blogspot.com/
huangandlin940314 wrote:
唯一會感覺比較團結的是我自己聽到有日本人叫我們Chinese。
大家會異口同聲的說:We're Taiwanese!


其實要是多注意的話
很多人可能會發現
特別是第二、三代移民(例如所謂的第一、二代ABC)
反應有時比台灣土生土長的還激烈呢
台灣人在美國被叫Chinese會抗議
ABT在美國被叫Chinese會翻臉(除了家裡教導台灣即是中國的之外)

老實說
DChild得承認
在美國的時候
自己的國家民族意識
比回到台灣時也強多了
以前還有面六呎寬的國旗
三不五時拿出來掛呢
現在?
國慶日以外幾乎都看不大到國旗了

其實很多AB都很注視自己的"根"的
只是其中很多對"根"的了解還是不夠罷了
這部分不了解的人
可參考美國影集和電影裡的非裔美人(明明從小就沒離開過美國, 卻口口聲聲"motherland"的那種)
畢竟在多種族社會中
Identity是很重要的
不管你是從Racial的角度
還是Ethnic的角度


就說自己的國家那裡爛那裡不好這點
DChild覺得是可以, 也該提出討論的
不過DChild認為的出發點
是在於了解其他國家和文化不同於我們而可學習的
但就一昧只道人長而說己短
說想要當個外國人這部分
DChild則完全同意huangandlin940314大大所說的
讓我們給自己的"根"多點支持唄~;)
huangandlin940314 wrote:
...(恕刪)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文化,愛自己的膚色。


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有一點複雜
不過你可以參考
《美國參考》記者在此描述了13位美國 人,......

我是美國人,也同樣是台灣人, 我熱愛美國也同樣熱愛台灣,
否則我就不會有空會到mobile01跟台灣人聊天了
只是我的個性規屬於美國, 在美國生活, 我比較自在而已

CA91007的問題, 不再最後的那一行
因為他只是想成為美國的一份子而已, 他並沒有錯

問題是他的內文太過於觀光客, 照片只照漂亮的地方
如果當成夜市的觀光指南, 那你去了一定會罵他

以台灣人的觀點, 你也並沒有錯
是誰造成了你介紹的網頁中的>>BBC到底是誰的夢想?

我很不客氣的講, 就是CA91007這類的觀光客文章.
雖說,我還是認為很難僅就某個說法,就能夠定義一群人的價值觀。
更何況是要定義一個如此廣大的國度。

不過還是先不鑽牛角尖,稍稍拉回樓主想討論的正題。
僅就我所體驗到的一小部份,來分享台灣人和西方人的差異。

先聲明,這是樣本數不多的個人感受:由自由的角度來一窺人生觀的差異。
它是個感想,而非絕對值。

------------------------------------------------------------------------------
我頭次踏入美國時,就有一股說不上來的自由感。
其實,說到表象、字義上的自由,台灣幾乎可以算是世界翹楚才對。
我們不但擁有法律上的自由,還有著不彰的執法效能、以及情理法處事順序的俗約。
我們處處擁有著挑戰心態的自由。
但總還覺得不夠自由,總不能放的開。

到了美國,以及後續轉進的英國,慢慢地體會到:這是人心上的自由。
也才知道為何踏在西方國度上,尤其開始生活了一小段時間,身心上不明產生的自由感。
在台灣,我們會不自覺的用一套價值觀、或根本說是很世俗的表徵去放在他人身上。
穿怎樣就是怎樣的人、幾歲沒結婚以後就怎樣的後悔、收入沒到多少就會過怎樣的生活...
難怪我們越活越為他人而活,難怪我們身心總難自由。

在西方國度,不敢說他們心裡如何想著,也不敢說他們不會如此看待人。
但至少,他們的顯學是尊重。

所以大多數的狀況:
奇裝異服,他們幽默以待。
成績不好,他們鼓勵打氣。
經濟拮据,他們豁達尋樂。

當我走在西方國家的路上,迎面而來不斷地出現超越我認知俗規的人事物(當然違法與過份違紀事項不算)
大家都能尊重以對,不覺奇怪、不側眼相待。
難怪常會不自主的有種自由感。

在英國時有個同學,五十多歲德國人再婚嫁給年近七十的英國人。
因為工作暫停加上房貸、生活費,到最後下學期的學費都繳不出來。
去她家串門子時,看著他們一家守著老舊但生意盎然,種滿漂亮花卉的房子。
老公是接案攝影師,在午後陽光下的後院裡,仔細清理一台我看都沒看過的木盒子古董相機。
剛上小學的幼子,在父親親手搭建的小樹屋上玩耍。
而她,以我膚淺的價值觀看不出五十多歲初學多媒體,畢業都有問題,未來如何投入這行?
只記得當她自己提到自身的經濟狀況,苦笑的說:求知的代價真高啊~
沒有一絲失敗感、沒有任何抱怨、沒聽到她親朋好友的幫助和意見...
對照當時的我,心中的夢想和做的事,有一半都是為了別人、或為了達到我們通俗的標準。

我想,即使被現實所困,但她的心還是自由的。
她沒被任何人,以任何的框框綁住。
-------------------------------------------------------

這是當時所習得的感想:心靈上的自由所造就出的人生觀。
當然,不知道樣的人生觀現在被這波金融海嘯沖走了多少...


對了,從輕鬆一點的角度來看:
美國人的人生觀,若真下要定義,等於就是想知道美國的普世價值;
那就得看美鈔上,最初建立美國的這個團體的符號,以及他們想宣揚的普世價值觀。

這是美國小說和美國電影教我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