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龜 wrote:
你是打工族,可是隨時...(恕刪)
討論到這裡,我想浮出來替建教生打抱不平了
建教生美其名建教合作,實際上就是企業壓縮人事成本最好用的"工具"
當初在某間餐廳打工,我們那館內場、外場.約略有一半都是建教生
以外場來說,那些建教生的工時跟我們正職人員是一樣的,但是薪資卻是我們的一半。同工不同酬?
好吧,樂觀的角度看,這是給他們"機會"
但是另一方面看,這也可以說是"壓榨"
( 換個比方,這就好像黑人、白人同樣是人,早期黑人為什麼要被壓榨? )
反正勞資問題本來就是一個難解的習題
----------------------------------------------
離題一下
還有,"努力"不等於"能翻身"
要會玩"遊戲"
怎麼說呢?
當包租公/婆....需要"努力"些什麼嗎?
公司賺錢,"努力"出錢的股東是會分紅的,"努力"出勞力的員工可不見得喔

"馬克思對工業化社會最嚴厲的批評就是「異化」:人為了金錢而不是興趣、愛好工作。這一點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們要回答的問題。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誘引著人們,我們叫它價格機制。什麼商品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只要你願意拿來跟別人換。總有一天,它會擴展到整個人類生活,愛、友誼、人格都可以交換,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中世紀之後人們開始擺脫人身的束縛,卻又受到了資本主義的誘惑。不管你是不是身處伊甸園,蛇總是無處不在的。"
這是在知識+看到網友回答 電影《華爾街》 心得的一段

-------------------------------------------------signature--------------------------------------------------------------------
若無法將天賦與世俗權力交易,則將賺取金錢的方法建立在追求金錢價值的商業本質與資本,以獲取我要的精神權力。藝術若為富者附庸風雅的商品,金錢是換取精神權力的工具。讓上帝的歸上帝,凱薩的歸凱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