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聖弟子念於天德,念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清淨信心,於此命終,生彼諸天,我亦如是信、戒、施、聞、慧,於此命終,生彼天中。
如是,聖弟子念天功德時,不起欲覺、瞋恚、害覺,如是,聖弟子出染著心。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7%A0%94%E8%A8%8E_%E7%82%BA%E4%BD%95%E5%85%AD%E5%BF%B5%E6%99%82_%E9%9B%A2%E8%B2%AA%E6%AC%B2%E8%A6%BA_%E9%9B%A2%E7%9E%8B%E6%81%9A%E8%A6%BA_%E9%9B%A2%E5%AE%B3%E8%A6%BA_%E8%80%8C%E4%B8%8D%E6%98%AF%E7%9B%B4%E6%8E%A5%E9%9B%A2%E8%B2%AA%E7%9E%8B%E7%99%A1
念天生天,
念佛成佛,
念淨土生淨土。
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如來十力、四無所畏、顏貌端正,視之無厭、 戒德成就,清淨無瑕、三昧未始有減,已息永寂,而無他念、慧身智無崖 底,無所罣礙、解脫成就,諸趣已盡,無復生分。(增‧一一)
※從集中精神,將如來的形體看個仔細,讓如來的形影,活生生的留在腦海 裡,這是念佛的第一步了。
達到這個程度後,接著,還要想念著佛陀的成就,例如佛陀有十種特殊的 過人能力(十力,《雜‧六九六》),四無所畏(《增‧二四0》)等。
念佛,當以思惟佛陀的成就,由仰慕而激發效法為主。
https://agama.buddhason.org/book/tb/tb19.htm
哇,
要觀如來的形影,像就在眼前,
這不就跟密宗觀想一樣了。
Bentley20190121 wrote:業,簡單講就是你種下的念
我覺得最難理解的是“業”。
C大 能否解釋 造業及隨業流轉的機制為何?
因為您說念佛不能消業,
這好像是某種儲存媒體,可以寫入,但無法抹除,
想知道是如何寫入,又為什麼無法抹除,
人起心動念,都會下種八識田,也就是你所謂的儲存媒體
只是它無形無邊,儲存所有眾心的起心動念
因緣成熟,種子就會被激活,影響你自己
你的所見所聞,都是受它影響
同樣的水,不同境界眾生看到的就不一樣
所以說唯識所變
激活同時,你的起心動念,又種回去,所以常所謂歷史重演
碰到某情況,你就做什麼反應,一直再重演
起心動念念佛,也會種下八識田
念佛種子種越多,相對其他種子就越少,佛種子被激活的機率就越高
佛種子被激活,你見的境界可能就是西方三聖
所以念佛道理也很簡單
min9821 wrote:
140.云何修行念佛? 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觀如來形,未曾離目。
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如來十力、四無所畏、顏貌端正,視之無厭、 戒德成就,清淨無瑕、三昧未始有減,已息永寂,而無他念、慧身智無崖 底,無所罣礙、解脫成就,諸趣已盡,無復生分。(增‧一一)
※從集中精神,將如來的形體看個仔細,讓如來的形影,活生生的留在腦海 裡,這是念佛的第一步了。
達到這個程度後,接著,還要想念著佛陀的成就,例如佛陀有十種特殊的 過人能力(十力,《雜‧六九六》),四無所畏(《增‧二四0》)等。
念佛,當以思惟佛陀的成就,由仰慕而激發效法為主。
https://agama.buddhason.org/book/tb/tb19.htm
哇,
要觀如來的形影,像就在眼前,
這不就跟密宗觀想一樣了。
其實,可能用詞不一樣
然而 ...
例如說,我們現代人,景仰某一位,心目中景仰的人
學這位景仰的人,的身教,自己也身體力行,所謂生活行為模式
學這位景仰的人,的言教,自己也使用同樣,所謂說話上的邏輯
應該,是正常且正確的道路吧?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其實,可能用詞不一..
例如說,我們現代人,景仰某一位,心目中景仰的人
學這位景仰的人,的身教,自己也身體力行,所謂生活行為模式
學這位景仰的人,的言教,自己也使用同樣,所謂說話上的邏輯
應該,是正常且正確的道路吧?.(恕刪)
如果說
你認同萬事萬物皆有佛性這句話(在此前提的假設下)
那麼你不需要去學某人
因為你本身就有佛性,只是被某些外在環境或者其他不好的因素所遮蔽了
在佛家說的就是貪嗔癡
就像孟子說的(性善說)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只是因為環境的因素,這些心被遮蔽了
眾生平等,你和佛陀,孔孟和都一樣,本身就具備這些美好的特性
所以,你不需要去學某人
你只要把這些不好的因素修掉
那麼,你的佛性就顯露出來了,你就可以成為孔孟般的聖人了!
另外
可以參考這個
BTW
孟子那段話還有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本性有而說自己做不到的人),自賊者也(殘害自己本性的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