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1 wrote:
我知道01上,大家的意見都很強,沒想到的是純粹想分享一下個人感受,都得與大大稍做爭論。不好意思,再幫我自己解釋一下,關於"工作沒兩個小時就嫌累、雜務一多就嫌煩......"只是一種形容,不是說真的連續操他們兩小時,或把事情全推給年輕人做。
我也沒聽過身邊的老鳥非議年輕人,倒是看過年輕人在社群上大罵老鳥的,而且這隻老鳥還是不倚老賣老、很幫年輕人的一位......,但比較這些也沒用不是嗎?我只是想說,每個世代都同時存在著爛草莓和甜草莓,無法用年紀來表示甜度,不過時代在轉變,文化一定會不同,世代交替,不同年紀的人都只能互相適應。
爭論?沒啥爭的吧...
你先提"工作沒兩個小時就嫌累、雜務一多就嫌煩......",那我給的回應自然就是針對你描述的這個情況,我沒說你說的有問題,不過人不是機器,勞逸時間切開其實很重要。
我是不知道你碰過那些年輕人啦,不過基本來說,會覺得不夠耐操那是時代的關係,以前靠勞力做事,現在發現世界各國都靠頭腦賺錢,誰會想做辛苦的工作呢?
老鳥被年輕人罵,這個你們要去了解原因呀,罵得有沒有道理,罵的點在哪,不是說年輕人罵老鳥就end了,問題背後的問題,我提過滿多次了,不知道為什麼明明很照顧年輕人還被罵嗎?那就想辦法弄懂他阿。
至於倚老賣老這點我想我有不同意見,很多老鳥是站在自己的觀點上認定自己或他人沒倚老賣老,不過有些話老人家和年輕人聽起來的感覺和意義不同...
就好比這一句:"你再回去想想,想清楚我們再來討論"
老人家聽到,就我所知反應一般都是先檢討自己,默默咬著牙回去重想。
而同樣的話給年輕人聽到,第一反應就是"為什麼不是一起想想?你怎麼知道我之前想的時候思緒不夠清楚?"
這就是所謂代差,我個人所知道,年輕人常覺得從老人那邊學不到東西,多半問題就在這,放著讓他自己想,能想出什麼屁?不要想問題想到一半跑去想晚上要跟誰吃飯或跟誰有約就不錯了。
老人家則是常在講年輕人都不自己思考沒有創發力之類云云,問題在哪?
關於這個我跟朋友有討論過,所謂思慮的習慣性,不同人思考的點不同,所以老人家在叫年輕人回去重新想想之前,要先考慮這個年輕人在你手下做多久了。
如果是才剛做沒多久,肯定不會覺得自己想的有什麼問題;如果做了很久已經有一定的默契和差不多的思考模式之後,在叫年輕人回去想想這樣反而比較容易被接受。
以我個人的經驗啦,同樣一份報告,一開始寫就是被打槍...我完全搞不懂為什麼被打槍,範例也不給,也沒交代具體該怎麼寫,就說我寫的東西太空泛不是上面要的之類云云...當然不會覺得自己寫的哪裡有問題。
但是做久了,或是有參考樣本出來了,看看前面人怎麼寫,他們的思考方式和邏輯在哪,摸索一陣子,報告被打槍的機率就少很多或幾乎為0,因為摸透了老人家要的是什麼了。
給你個參考啦,說真的,年紀差距觀感真的差很多,倚老賣老這個是年輕人判斷的,老人家真的覺得自己沒問題一定要趕緊弄清楚原因在哪,不然公司人員的流動性高低真的就是要看自己運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