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討論醫師從哪來不如來討論醫德

monmon wrote:
本來不想回 "草人文" 的

但是真的受不了了

請大家小聲點 字小點 鄉民们很累耶


不好意思
我是為了大家的視力著想
畢竟字太小對眼睛很吃力
看久了近視老花會加深
這樣有沒有醫德?
cooltyus wrote:
你認為醫生可以為了滿足一個病患的需求就不管醫院規定讓自己被FIRE嗎


我上面的話裡面並不隱含著你說的這種可能。
解決病人的問題,並不表示病人的要求都要照辦,這是兩件事。
醫院有內規,原則上應該要遵守,但倘若碰上內規其實是在犧牲病人權益時,基於醫生的職業道德,應該要站出來。
dumb3128 wrote:
醫院有內規,原則上應該要遵守,但倘若碰上內規其實是在犧牲病人權益時,基於醫生的職業道德,應該要站出來。


所以為了病患權益,醫生要犧牲自己的工作去幫一個病人爭取權益嗎
那醫生丟了工作那個病患要養他嗎?
cooltyus wrote:
所以為了病患權益,醫生要犧牲自己的工作去幫一個病人爭取權益嗎


如果一位醫生這麼做,我會認為他很有醫生的職業道德。倘若他沒這麼做,我不會指摘他,但我不會認為他表現了身為醫生該有的職業道德。白色巨塔的劇情裡,主角不就是在這裡陷入掙扎嗎?

倘若醫生把自己的飯碗看得比職業道德重,那所謂的醫生也就變成只剩下專業知識、技術的工具了。
dumb3128 wrote:
如果一位醫生這麼做,我會認為他很有醫生的職業道德。倘若他沒這麼做,我不會指摘他,但我不會認為他表現了身為醫生該有的職業道德。白色巨塔的劇情裡,主角不就是在這裡陷入掙扎嗎?


白色巨塔是在演戲
丟了工作不會沒飯吃

但是現實社會要是醫生因此丟了工作
請問該病患要養該位醫生嗎?
別吵了.....
不是醫生或不認識醫生的看看這本書........然後多運動,多拜拜
我不是教你詐5--醫療真實面
作者:劉墉
出版社:時報出版
以下是[序]
--------------------------------------------------------------------------------
別死得不明不白

  抽言) 我的一位好朋友,對我說他怎麼被醫生延誤了。明明可以「立刻」安排美國最先進的醫療,他在台灣的醫生卻說得靠特殊關係,才排得上,然後要他一次一次「進貢」。他對我述說時,已經病危,脖子削去三分之一,聲音好像由個小盒子裡傳來,顫抖而帶有回音。我聽得很吃力,但我答應他,要寫出來,使別人不再上當。

  我父親是學藥劑的,在我二伯開的藥廠裡工作了幾年,也當過「陝西戒煙所」所長。他去世,留給我一堆醫藥方面的書。那些書我都看不懂,但有個好處,就是我十三歲時家裡失火,整面書架因為壓得很緊,成了「防火牆」,所以沒有波及鄰居。

  我的鄰居當時是台大醫院住院部主任,父親死後,母親常說只怪他們搬來晚了,否則早認識,我父親也不會死。她這番話,我過了十幾年才懂。母親也常怨父親學醫藥,沒好處,反有壞處,是父親自以為內行,又跟醫生打成一片,大家嘻嘻哈哈,直到把病拖壞了,那些醫生朋友才明著跟他講:「我們醫院治不了,您還是轉院吧!」

  家裡失火之後三年,我總咳嗽、胸痛,去看了兩次醫生,都說沒問題,只是神經痛。

  隔不久,我半夜吐血,吐了半盆,進入台北中心診所。醫生看兩眼,照個「片子」,沒再管我,卻把我母親叫到隔壁房間罵,說人都快死了,怎麼妳還不知道?難道沒看過醫生?

  接著,我休學一年。

  又隔兩年,我總覺得心跳氣急,有人介紹一位國外回來的名醫,診斷為「精神緊張,心臟不協調」,給我先開鎮靜劑,又開一種降血壓的藥。看了好幾年,沒改善,幸虧護士暗示我去看新陳代謝科。

  我看了台大的陳芳武醫師,被罵一頓:「怎麼眼睛都凸了才來?」沒多久,他就把我的「甲狀腺功能亢進」治好了。

  陳芳武真是位極有個性的好醫生,他不但罵我、罵我上一個醫生,也罵同事。

  為了治凸眼,我去看眼科,那醫生為我在眼珠後面注射可體松。陳芳武知道了,拉著我,衝過長長的走廊和一層樓,把那眼科醫生罵一頓:「你給他打,他自己不分泌了,怎麼辦?」

  大學畢業第二年,我進入中視新聞部,跑醫藥和警政。這兩條採訪路線真不錯,使我能看到不少好醫生、聽到不少醫藥界的黑幕;還有,就是幫人找關係,使可能被「救死」的,成為「救活」。當然,也就知道許多明明能「救活」的,卻被「救死」。

  我也有不少這種消息,都是從護士那兒聽來的,因為我除了跑新聞,晚上也在家教國畫,有兩個學生同在一家大醫院工作。我常聽她們「咬耳朵」,說當天手術室裡某笨蛋又弄死一個。

  跑了五年醫藥警政,我出國,有兩回走在街上突然頭暈,差點被車撞死,看洋醫生,說只是「神情恍惚」(lost concentration),多吃點維他命就好。

  直到多年後,我去報稅,會計師的丈夫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胸腔內科」的教授,而且診所在旁邊,我進去聊到這事,就為我「聽聽」。他才聽兩下就說不對勁:「你肺下頭都沒聲音,支氣管不通嘛!怎麼一直沒發現?」

  我又去看敏感科的醫生,用個機器又吹又吸,才發現肺只「工作」了百分之五十二。如果不治,隨時可能報銷。

  六年前,我老母在公園腦溢血,送到醫院,雖然急救回來,卻不能走、不能說話,也聽不懂話了。拖了一年,終於辭世。

  我後來勤讀醫學書籍,發現許多對腦溢血病人該做的,急診室都沒做,就請教我的醫生朋友。

  朋友笑笑說:「誰讓你沒立刻找你熟識的醫生去,有自己的人在,他們就不同了。」

  我說要告那醫院。

  朋友又笑笑:「告不贏的,她太老了!不值錢了!」然後叮囑我一堆避免被「試刀」的方法。他說得好,初出道的醫生總得慢慢上手吧!用誰試刀呢?當然是沒關係的、不怕被醫死的。

  這使我想起我太太美髮師的姐夫,肝癌,美國醫生動手術,打開來又縫上了,說沒辦法,等死吧!所幸那人的兒子在台大學醫,立刻找教授、尋門路,把病人接回台灣動手術,居然又活了五年,還四處旅行,享受不少餘生。

  我的醫生朋友太多了,從我院子扔出一顆石頭,打到的八成是醫生。我的左鄰是小兒科,左對門是腳科,右對門是心臟科。我一個禮拜打三天球,其中兩天是醫生球友,一位是醫院院長,一位是牙科名醫。

  正因此,我耳濡目染、旁敲側擊,對醫界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也很喜歡台北的醫生,當我血脂化驗報告出來,正常。醫生說:「對不起!你正常,不能繼續給你開藥,必須不正常才成。」

  我說:「正常是因為吃藥啊!」

  那醫生很坦白,嘆口氣說,礙於健保規定,他也覺得很無奈。

  我又跟其他醫生說,他們居然一瞪眼:「你笨!你停藥兩個禮拜再驗嘛!」

  另外一位說得更棒:「你早上吃一餐很油膩的早點,再去驗,就說你是『空腹』。」

  我又跟大陸的朋友說這笑話,豈知他們根本沒感覺,叫我上網,自己看看,那裡的黑幕有多少。

  我在美國的一位富豪朋友,認識一堆達官顯貴,竟然也上過當。他在大陸摔傷就醫,說髖關節裂了,花了不少銀子、躺了不少日子。他後來把X光片帶回美國,醫生看了居然說:「根本沒裂嘛!」

  問題是他前些時胸痛,幸虧及時送醫,做了心臟血管支架,撿回一條老命。才發現他的美國醫生也粗心,多年來居然沒給他作過「跑步機」的運動心肺功能測驗。

  過去半世紀,我親自經歷,也冷眼旁觀。看了太多可憐、可悲、可恨、可憾的「醫界現象」。也藏身在社會角落,親自去訪查求證,發現藥局醫院的許多詭異。

  但我都忍著,雖然寫了四本《我不是教你詐》,卻未曾涉及醫藥的題材。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外行,沒資格論斷。

  直到大前年,我的一位好朋友,對我說他怎麼被醫生延誤了。明明可以「立刻」安排美國最先進的醫療,他在台灣的醫生卻說得靠特殊關係,才排得上,然後要他一次一次「進貢」。

  他對我述說時,已經病危,脖子削去三分之一,聲音好像由個小盒子裡傳來,顫抖而帶有回音。我聽得很吃力,但我答應他,要寫出來,使別人不再上當。

  於是有了這本書,從醫、療、藥、檢的虛偽、不肖商人的卑劣、醫療體系的疏失、貪官污吏的包庇到民眾應有的警覺。

  我沒有要批判哪些特定對象,只是寫出我在各地的觀察與感觸。所以書裡的故事就算是真的,也經過改寫,任何人名、藥名、補品、化?品名,都是虛構。

  很巧的,本書完成時,美國有位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顧魯曼(Jerome Groopman, M.D.)也出版了一本《醫生是怎麼想的》(How Doctors Think),裡面坦承了許多醫界的問題。根據顧魯曼統計,在美國有近五分之一的病人被誤診,每年因此冤死的達到九萬人。

  美國如此,台灣呢?中國大陸
chiang:人願意把15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你.......想想自己何德何能啊!
gameman01 wrote:
別吵了.....
不是醫生或不認識醫生的看看這本書........然後多運動,多拜拜
我不是教你詐5--醫療真實面


是醫生也要多運動多拜拜
醫生也是人
醫生並沒有比較不會生病
醫生也需要看醫生
cooltyus wrote:
但是現實社會要是醫生因此丟了工作
請問該病患要養該位醫生嗎?


首先,這是假設性的問題,未必一定會發生。
其次,工作可以再找,並不是被FIRE後就會被所有的醫院拒絕。醫生至少可以自己執業,不一定得讓醫院僱用。所以,那種什麼病人養他的話實在不必問出來,很沒意義。
dumb3128 wrote:
首先,這是假設性的問題,未必一定會發生。
其次,工作可以再找,並不是被FIRE後就會被所有的醫院拒絕。醫生至少可以自己執業,不一定得讓醫院僱用。所以,那種什麼病人養他的話實在不必問出來,很沒意義。


工作可以再找
那要是找不到工作呢?
你以為工作要找就有喔
你怎不去對那些失業的人說

自己執業不用錢嗎?
你那種假設性的就有意義嗎?
還白色巨塔中的主角勒......

在你的心中
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自私
只有醫生要為了他人的利益犧牲自己
對嗎
這樣才是有醫德?
醫德?
病人跟家署滿意就是有醫德

當你在某床幫病人CPR,另一床的病人不舒服,叫不到你,就叫做沒醫德
很少會有人管你是不是依照該有的principle或者thinking process來做的。健保局是這樣,病人也是這樣
現在,我只會跟病人或家屬講有哪些方法,有什麼優缺點,至於選擇哪一種,自己討論完告訴我
當彼此認知不同時,醫師的堅持萬一有什麼問題發生,人家只會怪你沒醫德,怪你亂搞

舉例:
1告訴你這不需要做PCA,傳統方式就好了,不必自費浪費錢,又不是每個病患家中都很有錢,家屬就是不忍心病人痛(傳統方式也可以止痛)不相信,硬是要做,然後後來發現用的次數不多。那要不要收錢?當然要啊,管制藥都要上報。--->結論:真是愛錢的醫師----拜託,都勸你不要做了,還愛錢咧。再說,錢也不是進我口袋啊
2病人開完刀,傷口很痛很痛,用傳統方式止痛不滿意。開始怪醫師,為何不告訴我有自費的止痛.....
告訴你有自費的東西,有的人認為你愛錢;不告訴你,又認為醫師不好,為何沒說。

其實,真的很難做人
真的有沒醫德的醫師,但也真的有很多願意為病患著想的醫師
至於一個醫師有沒有醫德,我不覺得可以光靠醫學教育或者誰把關就可以解決,很多的道德觀念,其實是從小家庭養成的。
ALIN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