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r6902421 wrote:我只能說這比高捷的車廂還要小我Nike的大旅行袋不知道要放在哪兒..可能連走進車廂都是很大的問題台北真是寸土寸金阿.. 現在政府不是一直在鼓吹兩岸一日生活圈嗎? 就是要你一大早去松山機場搭飛機去上海(中國), 當天晚上搭飛機回台北(台灣)...所以這樣就不用拉行李箱坐捷運了..也因此車廂小也沒關係.原來這是政府的苦心啊..
以後內湖下班時間就會看到很多OL和學生妹,死命去排女性專用車廂然後其他男生就在「台北市史上最小的車廂」內,等待車外的女生踏進來如果這種車箱可以推廣到更多站的話,我相信是台北市民之福走道只能一個人站,兩個人會很擠,好HIGH啊
幫各位整理一下是英明還是有才近日便知分曉我目前是還滿捏把冷汗的--------------當初台北市議會做成內湖線「高運量、地下化」決議,基於經費爆增、完工時程拉長,馬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爭取改為「中運量、高架化」,才得以讓工程在民國91年5月動工,此外,馬總統在當時也向交通部積極爭取增設「松山機場站」。-----------我個人非常擔心忠孝復興長電扶梯的安全性 要是月台擠滿上不了車的通勤族就糟了
我覺得很好笑.大阪的御堂筋線出了中津以後就是全高架,一直到北大阪急行南北線都是全高架.大阪萬博的時候都還有沿著中國自動車道延伸到萬博會場的北大阪急行會場線.高架就非得蓋新交通等級不可嗎?大阪御堂筋線可是十兩編成的重運量耶.木柵線已經是錯誤了, 內湖線又跟著錯,搞不好以後有人手癢又砍掉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