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銀行法第四十七條修法進度報告(降低信用卡循息利率)


autumnshe wrote:
其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銀行思考沒錯,立委建議也是好的,只是當利益衝突時,就看要怎麼角力或平衡了。
我只想討論這樣高利率是否是合理?沒錯,銀行可以說是維持服務價值才需這麼高利率,那我想請問我想要的服務是要提高我定存利率至20%,你其它的服務我都可以不要,你一樣收高利息,但我要的你要辦到,可以嗎?不要說一些不是核心的是向轉移焦點,各位自己問問,銀行那些服務真的是你有常用嗎?我的花旗卡辦了快7年了,雖然沒刷過,但他提供的服務,我也都沒機會遇到去用。


因為人會有想法,所以會有不同意見產生...但也不能說所有想法都是對的阿!
透過角力拉扯,是要看誰勢力大誰得勝嗎?
所有的行為應有預期的目標,如此才能對症下藥去解決問題~~~
拿這個議題來說吧!!
姑且先別提用政治立法去干涉經濟行為是不是在開民主倒車,是否符合社會公平原則!!
降息的目的為何?是減少目前這些卡暴族的負擔還是減少往後卡暴族的產生?
如果是前者,我想這個法案的確可以幫助他們~~~但值得嗎?
我有朋友明明已經欠一卡車的卡費了,還跟我說要換BMW來開,前幾天又去刷萬保龍的金筆!!
我真的好納悶,是怎麼了?人家明明告訴你刷卡循環利息就這麼高,你明明還不起~~~
還這樣消費!!!
我是一點都不喜歡欠人家錢,斤斤計較的老土...信用卡是為是購物停車與他提供的優惠辦的!!
我調度我的慾望...其實要滿足也不難!!

如果是後者,我想很難...因為沒有處理到根本的問題~~~徵信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不要借錢給明明就還不起的人~~~沒錢有沒錢過日子的方式!!

在電視不是有一些卡暴族出來講話嗎?有的說他年輕不懂事,有的說他被卡債壓到得憂鬱症了!!
實在很同情他們!!
但是...人都要為自己的荒唐付出代價,否則怎會記取教訓,
社會買單怎會匡正風氣呢??

Tony wrote:
在電視不是有一些卡暴族出來講話嗎?有的說他年輕不懂事,有的說他被卡債壓到得憂鬱症了!!
實在很同情他們!!
但是...人都要為自己的荒唐付出代價,否則怎會記取教訓,
社會買單怎會匡正風氣呢??


我是看到新聞有個感到比較好奇
內容大概是說: 他們夫妻為了做生意借了200多萬,每個月只賺12萬,以卡養卡要繳17萬.
只是他們當初200萬是用什麼借? 信用貸款? 現金卡或信用卡預借現金應該都借不到那麼多吧?

砍美眉,救小白,快找腋魔俠Online~
另外
如果只是單純因為那些既得利益者不甘受損
所以找媒體當打手的話
不會使國外的評等機構要因此調低我們的國家評等
"利率自由化"應該是正確的方向
這部份政府實在不應用立法干預
但是現金卡的主要問題
在於銀行的行銷方式或內部徵信的風險控管問題
這個可以用央行(或金管會)金檢
或是以公文(行政命令)的方式為之

其實正如樓上大大所說
政府適度的影響市場
可以使市場更效率
只是
因為人為政策影響市場實在太大了
結果是否如政府之預期實在也不得而知
因此在制定立法政策的時候
實在要三思呀.....!!!
請問有國外的評等機構調低我們的國家評等嗎? 還是霉體自己調的?
早上一起來就看到,喊煞車啦!!我早就料想會這樣了,就像我說的,既得利益者一定會有所動作,至於什麼動作,見仁見智,這裡不要說我的看法,到時可能說的不得體。
切回主題,其實我讚成降低循環利率,不管利率多低,還是會有人刷爆卡,這就是人性,你無法改變人性,從古至今就是如此。讚成調降利率我只有一個目的,平衡我敗家的欲望,其他的像上位者說的,導致金融失調,經濟下滑,產業出走,那些就交由上位者苦惱吧!!不然領高薪是來領假的啊。
我只是負責花錢,至於能不能讓我舒服的花錢,就請各出奇招,沒有,大不了就存起來。
至於那些會刷爆卡的人,還是會刷爆,沒什麼值得同情,社會崇尚金錢至上風氣如此盛行,
自己受這麼高教育還看不清楚,怪誰啊!!
只是那些真正需要救急用的,呼,我只能說自己保重,因為你們真的是社會的弱勢一群(得罪之處很抱歉),連新聞都不想採用你們心聲。調降利率我想至少是眼前看的到的大餅,至於其他的以後再說,能活下去才是重要的。
嗯 我覺得是二方都有問題
信用對於現在的人好像不值什麼錢
所以一堆人覺得信用破產沒有關係

而銀行在發卡核卡的時候只想到業績..其他的社會責任的問題完全不考慮
在加上使用者的心態問題..照成無限的循環..一直負債下去

而銀行在催收時也把認為收不到的帳給一些不知所味的催收公司
製造更多的社會問題

如果政府真的有心 應該不是要建立 限制的法案 而是管理的法案
要先從人民的教育做起 在來對於怪怪的催收公司也應該要查
而銀行也要確實的告訴消費者..借錢的方法 跟後續的問題
這樣循環才會真正的消失

ptx wrote:
同樣是在賺錢,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想去限制可口可樂或麥當勞應該賺多少錢
拿著他們的成本,然後要求麥當勞一個漢堡只能賣30元,可口可樂一瓶只能5塊錢
而且也不能做行銷廣告,只能夠在店門口張貼字條,以把省下來的成本回饋給消費者
反正大家也都覺得麥當勞和可口可樂都賺很多嘛
這個例子舉得不好,而且是混淆視聽。

不吃麥當勞不喝可樂不會死,但是不吃青菜不喝水會死。
所以颱風過後菜價大漲,政府就必須釋出庫存蔬菜並調查是否有人囤積哄抬價格;
某些地區自來水斷水,政府就必須趕緊派人監督修復狀況甚至可以搞到必須有人為此負責下台。

信用卡現金卡少發不會死,但是濫發卻會害死人。


ching714 wrote:
小弟認為不論這是誰說的對、誰說的錯,你只要有立法限制利率高低的行為,這就違反自由市場的精神!
別人要賺多少錢,這種東西去立法做限制,真的是怪怪的!
立法限制利率高低?全世界的存款利率都是政府的央行在控制的,即使美國也不例外。

限制放款利率是為了強迫銀行做好徵信,不要濫發卡,不是為了限制它賺多少。
因為放款利率高,銀行可承受風險就高,所以會浮濫發卡,很多人還不出錢就會造成社會問題。

放款利率降低,銀行可承受風險變低,借錢就會小心,不要借太多錢給收入低的人。
現在一個月賺兩萬五的人可以借到一百萬,真的不覺得很扯嗎?
 
大家看看韓國
韓國信用卡危機就是典型的案例。上世紀末金融危機以后,韓國政府為刺激消費,大量發行信用卡,至2002年信用卡發行總量便突破了1億張。從表面上看,韓國經濟因此大獲其益,2001年韓國信用卡的使用金額為445萬億韓元,平均每人使用信用卡花的錢大約為2000萬韓元(約合16000美元)﹔而信用卡公司當年純利潤總額達到了24870億韓元,韓國獨立信用卡借貸機構(如三星、LG等)的資本回報率達到52%,韓國因此曾被認為是使用信用卡最好的國家之一。

  但是,好景不長,韓國政府很快為此埋單。到2003年,韓國拖欠債務超過90天的信用卡持卡人已經佔到韓國勞動人口的16%,韓國的信用卡公司全部在2003年發生了流動性危機,最為嚴重的LG信用卡公司隻是靠2萬億韓元的緊急援助才躲過破產的命運。以后,韓國政府限制透支,成立專業“壞賬銀行”,專門處理各金融機構的個人信用壞賬,給予負債者免息優惠,為無節制的信用卡消費還債。

  此時,坊間輿論責怪銀行濫發信用卡,銀行責怪卡主濫用信貸,卡主除了自嘆缺乏自制能力以外,還抱怨政府寬鬆的監管政策與銀行濫發卡的行為。

  另據本報昨天報道,滬上信用卡訴訟數量猛增,其根源來自2003年下半年開始的信用卡濫發,當時“審核相當寬鬆,‘代理紛飛’,最混亂時甚至出現了代理人幫客戶造假的情況”。今天的訴訟增多,就是銀行為當初無序搶佔市場應付的代價。

  目前,國內在技術上缺少對信用卡申請人在同一銀行或不同銀行間多頭授信以及對於過度授信的監控、監測手段。在建設消費者個人信用數據庫屬於全國領先地位的上海,都出現了如此爭訟不已的局面,可見,信用卡發展已罔顧消費群體的細分,超越了現行監管手段所能管理的范圍,有大躍進之嫌,或遲或早,總有人會為此埋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認為跟台灣超像的
大家等著看吧
其實在台灣要推行所謂的塑膠貨幣的時候就己經有人出來說台灣會產生的經濟問題
但是為什麼在實行的時候沒有先行規劃呢
在問題發生的時候才要來檢討呢

今天要做的是管理不是限制
在加上現在台灣如果下這一個猛藥不一定可以改善經濟的問題 反而有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社會問題
要建立一個方案或推行一個法案要考慮的是未來10年或是百年的情況
而不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為了自己的表現而做出的決定會影響台灣經濟未來的狀況 跟 社會問題
如果有參與的人員看到此POST 希望你們在討論法案時可以把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一起考慮
而不是只要做一個暫時可以解決問題的法案
說到呆帳,

大陸跟台灣只差在以不同方式呈現; 大陸是企業大戶大筆借款, 台灣是採取散兵由數萬個個體戶以小額貸款造成呆帳. 我相信依照此呆帳速度+高額利率, 台灣經濟體制遲早會需要重建.

以個人面來看, 我們無法強制要求不能借款, 但是制度面上至少要有預防措施. 這已經不是所謂的free market 經濟概念所能承受的無限度單邊傾斜供給. 政府還是要適度的將傾斜問題調整回軌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