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惡....一直[台中腔][台中腔] 那台北腔呢?

有阿
吃東西就吃東西----台北國的都喜歡說嗑
看來台北國的都愛吸毒喔
看了半天才發現
所謂什麼腔是指講"台語"時各地不同的腔調

台北不是自古以來就不屑講台語嗎
所以不會有台北腔的出現

所謂台中腔,台南腔,高雄腔
本來就是有點歧視講台語的意味

誰叫當初多年來禁止講台語
講台語變成一種私底下偷偷摸摸的事
各地無法交流
就發展成獨特的口音
simonchutw wrote:
進來討論吧!小小台灣...(恕刪)
1.好瞎............
2.買東西吃都要排隊............無聊


這句話是反諷嗎?

如果是的話

那我也來補上一句

因為台北警察很多, 所以台北人都很守規矩
每個地方說話本來就是會有不同腔調啊
對方說你有台中腔
應該不至於是在嘲笑你啦

我們有朋友是原住民
說話腔調超可愛超爆笑又好玩
我們每次聚在一起
都會學他說話
他也不以為意啊

反而因為這樣
使得聚會的氣氛都充滿了歡樂呢 

msc629 wrote:
年輕人,有機會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
大陸人腔調千奇百怪,沒聽說過互相嫌棄對方腔調的事
歪國人也會用腔調來確認是否是同地區的人

不要整天窩在台灣的小縣市的小巷弄的小房間的小螢幕前面,
心胸怎麼會寬闊~^++^



說的好!!
vn506695 wrote:
我和我朋友因為發現台中腔的美妙和特色(我們都是台中人),常常在聊天就要穿插「真的假的』『厚』…等大家所謂台中腔的口頭禪,謝謝網友的特別整理,我們這些老台中人都不知道耶~~

不過我在高雄讀過書,高雄的朋友語末都會加『泥』 ,真的學不來
想太多.....

看到黑影就開槍

看來應該是平常台語講太少

女生?

以前不論本省人或外省人,幾乎大家都懂得懂台語,也有不少人會說
現在尤其年輕人生活都只是某個範圍內,不是說的零零落落就是硬把國語翻成台語
還有那種別人說台語就覺得別人很低俗的....什麼道理
還好我說國語沒腔調
我還被北部女同學問過....那個人(指一個中南部男同學)說話都一種腔調
為什麼你沒有

我哪災....
棍....有腔調又怎樣,又沒犯著妳
對那個正妹扣一堆分....
bookgain wrote:
所以中間就是中間,強姦就是強姦,唸法完全不一樣喔...(恕刪)
我完全支持你的說法~

但是, 20 年前我還是國中生的時代(嘉義縣),班上同學也都是講「中間」。
當時我也是覺得不解,但也沒問清楚。
自高中之後倒是很少再聽到,也許是這是一種髒字的緣故吧。
medici1045 wrote:
那就是我同學,一個從布袋戲學台語的桃園人...(恕刪)
呃,你這同學該不會是姓吳、平鎮人、電腦程式高手?
我大學時也有這樣一個同學~
他喜歡學那一句:「你該死囉,呀哈~」

如有雷同純屬虛構(H)
wrote wrote wrote:
我承認.............
膩.........
真的很容易出現在我的語末詞...

例如:
A:力細謀聊加來跨哇哦?
(請自行以台語發音)

B:阿基罵細安抓,細攏抹棟來看你膩...

對了對了,
我說香皂是ˋ ˊ



PS.在高雄20幾年的高雄人...
聾子聽啞巴說瞎子看到鬼 XD
台北不是僅僅只有泉州音,漳州音也是有的.

泉漳械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泉漳械鬥或漳泉械鬥是發生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台灣清治時期),台灣祖籍福建的兩大漢族族群(泉州人與漳州人)間的武裝衝突。
目錄 [隱藏]
1 械鬥形成原因
2 重大械鬥事件發生地點與年份
2.1 18世紀
2.2 19世紀
3 械鬥帶來的影響
[編輯]械鬥形成原因

分類械鬥發生原因十分複雜,約略分為以下:
乾隆後期大量移民,先來後到的土地分配衝突。如灌溉水權、爭取墾地、建屋蓋廟等等。而此台灣移民,又以漳州人與泉州人居多。
清治官衙控制力薄弱,無法禁絕遏止,就史載多位台灣鎮總兵或台灣北路協副將,皆因為無法遏制爭鬥,致使丟官革職。
清領地方官藉漠視兩方爭鬥甚至分化,造成兩敗俱傷以削減反清力量。
同鄉移民聚集地相近,遇與外鄉移民利益衝突,容易聚眾私自逞鬥。
不同宗教分支或不同拜盟的信仰意識衝突。
民風強悍與羅漢腳人數過多。
[編輯]重大械鬥事件發生地點與年份

[編輯]18世紀


漳泉械鬥較嚴重的地區略圖
1769年彰化漳泉械鬥
1782年北台灣、彰化、嘉義漳泉械鬥
1783年台北黃泥塘械鬥
1783年台北嘉義彰化漳泉械鬥
福建黃仕簡來台平亂,除了處決淡水廳(轄區為北台灣)主官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焦長發外,並採用與處理閩粵械鬥相同的分化平變伎倆。
1786年漳泉械鬥
諸羅縣知縣冷震金遭革職。
1791年彰化漳泉械鬥
[編輯]19世紀
1806年漳泉新竹械鬥
1806年漳泉分類械鬥
1809年漳泉台北械鬥
1826年漳粵彰化嘉義械鬥
住在員林的客家人被迫遷徙至桃園埔心。
1846年漳泉械鬥
1850年漳泉台北械鬥
1853年漳泉台北新竹宜蘭械鬥
1859年漳、同安兩籍台北械鬥
1859年漳泉台北桃園械鬥
漳人八芝蘭(士林)村莊全燬,退居芝山岩避難。導致八芝蘭重建。
1865年漳泉嘉義械鬥
泉州漳州各居北港街與新港街。
[編輯]械鬥帶來的影響

1、財產生命損失:之所以稱「械鬥」,乃指這類型衝突動用的武器通常是致人於死的刀劍甚或槍械。雖然在法治約束下,縱火燒產,破壞屋垣情形比殺人情事較為常見,但是一場中大型械鬥下來,傷亡嚴重可說難以避免。而不論是財產或生命的損失,對於當時社會都造成無法估計的戕害。
2、族群遷徙及同化:械鬥發生後,勝利者常常霸佔落敗一方的房屋,並改建廟宇信仰。為了平息紛爭或避禍,人口數量較少的落敗一方通常遷徙到位置較不好的遠地村莊或漸次與勝利者同化為因應。
3、官方法制威信盡失:因為械鬥過程中,官方衙門做的最多只是辦理控制規模與預防民變角色。致使民眾不再相信法制,也因此社會守法觀念始終無法提昇。這種現象,直到台灣日治時期才漸漸改善。
4、劃清地界自我設限:械鬥之後,各族為了防衛與預防再度發生事端,通常會加強各種工事。(例如新八芝蘭的類似城堡街道)這種族群間的對立,造成經濟與文化交流的更加困難。這情形,經19世紀末期兩族群許多地方士紳努力,才漸次有所改善。不過到如今,族群仍多少還是受其影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