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kuo2001.tw wrote:這是LA的10號與1...(恕刪) 還好吧,我在南加州待過一年半,那幾條公路混熟了就好了,不過還是有時候會出槌,從東邊 Alhambra 要進學校 (USC) ,交流道下不去,就改成進 downtown LA 一圈再出來。
壯觀是壯觀,不過坐在車裡面的人應該很賭......氣吧?orea2007 wrote:台灣快了政府在繼續擠...(恕刪) 先想辦法降低台灣私人交通工具的比例,再來談汽機車的路權吧?!喇叭宏 wrote:2年前去北京玩看到一...(恕刪) 大陸城鄉差距是很大的,離開了城市,路馬上變得比台灣還爛。台灣還是趕快把大眾運輸搞好降低車流量吧!要不然每逢上下班必塞的情況真的很煩。像日本為了避免塞車,由Honda開發的InterNavi道路即時資訊系統發揮了很大的功效。雖然日本有70%的國民平常是依賴大眾運輸來通勤,但日本道路的特色就是大多數道路都很窄,有的地方人行道(含自行車道)比車道還寬,因此過去在日本塞車一直是很嚴重的問題。目前Honda還只是在崎玉縣對42000名駕駛人做實驗性質的測試,就大幅降低了當地的塞車機率。藉由InterNavi系統提供的路況資訊,駕駛人能夠巧妙的避開壅塞路段,平均能夠縮短10~30分鐘的通勤時間。而且Honda對於現階段得實驗成果仍不滿意,未來將會擴大到日本各大都會區進行實驗及推廣。而在中國廣州中山大道,汽車爭道、塞車是家常便飯,但在興建BRT及人行道之後,一般車道面積雖然縮小了。但交通反而更順暢,也大幅降低交通事故。因此要不塞車...第一就是要駕駛人遵守秩序,不搶道、爭道。第二就是政府必須要件夠足夠的大眾運輸系統來降低私人交通工具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