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麻煩了~ wrote:
高雄好像就還好,還是...(恕刪)

高雄人是有受過空污專業吸入訓練的 =..=
中油附近的人們還多增加吸毒氣的訓練...唉...Orz
01帳號關閉. 離開網路論壇. 離開Mobile01...
天然的黃泥面膜~不過出門前,請先上膠
SAKIMORI wrote:
懸浮微粒濃度破千 史...(恕刪)


為了健康而跑

跑完反而更不健康
圍剿「灰霾殺手」PM2.5 從民間呼聲到國家發力


PM2.5,外號「灰霾殺手」,在灰濛濛的天氣中,闖入中國都市人生活的,10月底,連續大霧籠罩北京,另外幾座北方城市也未能倖免。「132」,「輕微污染」10月30日,北京市環保局公佈了空氣污染指數(API)。當日,北京多數居民的感受是空氣「有毒害」。

目前,中國API指標數值範圍為0-500,僅包含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三個指標,對危害嚴重的 PM2.5和臭氧並沒納入,同為顆粒,PM10直徑在10微米以內,其中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稍大”顆粒,能進入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排出﹔ 「超細灰塵」PM2.5,則能直接進入肺泡、血液,並會吸附有害物質,引發多種疾病。

此外,作為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PM2.5遮擋光線反射陽光能力更強,更能影響能見度,專家表示,室外PM2.5主要來自於燃煤、工地揚塵以及汽車尾氣。室內,二手煙是PM2.5的最大來源。

日前,廣州氣象專家吳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灰霾與肺癌有著「七年之癢」,即出現灰霾嚴重的年份後,相隔七年就會出現肺癌高發期。

「灰霾將取代吸煙,成為肺癌致病頭號殺手」,吳兌說:有分析稱,PM2.5的日均濃度和年均濃度到達一定數值,會增加死亡風險。據悉,目前全球僅有澳 大利亞、新西蘭、印度、日本、美國、加拿大等近10個國家頒布了PM2.5限值,90%的國家並未公佈。一位官員表示:按API國標,目前全國70%的城 市空氣質量達標﹔如果增加PM2.5監測指數,則全國70%城市不達標。

而早在2008年初,中國即研究是否將PM2.5納入新的空氣質量監測標准。修改空氣質量監測標准,建立PM2.5監測體系被寄予厚望。而擬將PM2.5納入考核,無疑成為《環境空氣質量標准》二次徵求意見稿中最引入注目的部分。

---------------------------------------------------------------------



PM2.5流行病學研究不足

PM2.5細到只有頭髮直徑的28分之1,較PM10 (小於10微米)更易深入肺部,對健康影更大。前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主任黃敏生曾表示,PM2.5易夾帶包括戴奧辛、重金屬等許多有害物質直接進入肺泡、 血管循環中而引發過敏、氣喘、心血管等疾病。
台灣吸菸人口下降,但肺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其中之一就是跟PM2.5太高有關。

美國學者研究,每增加10微克的PM2.5,會增加4%~8%的癌症死亡率。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部主任錢建文日前在一場記者會中指出,美國心臟醫學 會明確指出PM2.5造成最主要的死因就是心血管疾病,對本來就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影響更大,而如果小孩有氣喘,也會增加發生率、且加重發生時的嚴重度。

鄭尊仁肯定環保署基於國民健康因素訂定PM2.5管制標準,但強調PM2.5的監測網數年前才完成,因此流行病學研究不足,這兩年的研究報告是用現成的健保、衛生署資料來評估,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註:環保署表示,美國以手動方法採集連續24小時質量濃度平均值,每3天檢測一次。過去半年委託學者同步進行自動連續監測儀器、手動檢測方式比對,兩種方法所測得的空氣中細懸浮微粒濃度值差距達30%。


====================================================================


沙塵暴殺人 大台北年增440死
2011年12月26日 下午5:18

最新研究指出,中國大陸沙塵暴席捲大量細懸浮微粒(PM2.5)等空氣污染物襲台,大台北地區每年就因心肺疾病多死約四百四十位居民;學者呼籲,中國經濟發展造成大量工業污染,經由沙塵暴毒害地處下風處的台灣,學者建議,我國應與中國就跨國污染問題進行協商,並應比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目標值,針對PM2.5訂出最嚴格的控管標準。


細懸浮微粒 易誘發心肺疾病

醫界與環保團體昨舉辦「PM2.5對國人健康影響與對策」研討會;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以罹患肺腺癌經驗,昨日以預錄影片在現場播放,他呼籲馬政府及總統候選人應重視控制環境污染,讓台灣成為良好的居住環境。

與會學者指出,台灣近年吸菸率下降,但肺腺癌發生率卻升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因大量細懸浮微粒造成,細懸浮微粒具毒性,而且會誘發或加重心肺疾病,甚至引發猝死。


14年襲台380次 每次害死16人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教授發表研究指出,一九九四年到二○○七年間共有三百八十次中國大陸沙塵暴襲台,以統計模式分析發現,單次沙塵暴來襲平均會使台北盆地多死十六.三人,平均每年約二十七次沙塵暴,一年就讓台灣居民多死四百四十人
,十四年間共多死六千兩百多人;該論文備受國際矚目,最近登上國際期刊《總環境科學》。

研究顯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抵抗力較弱,多數死於沙塵暴襲台當日;六十五歲以下壯年因心肺功能較佳,多數撐到隔天才死;此外,男性死亡風險高於女性,則與戶外工作者以男性居多,接觸空污頻率較高有關。

65歲以上及男性猝死風險高

詹長權表示,PM2.5是造成老弱與心肺疾病患者死亡的「最後一根稻草」,吸入人體後,會誘發急性發炎反應,影響自律神經、干擾心跳,升高猝死風險。台北盆地的PM2.5濃度,平時約為每立方公尺三十微克,當沙塵暴來襲則增為四、五十微克,而每增加十微克的PM2.5,死亡風險升高二.五%。

PM2.5的體積是「細菌級」,粒徑只有頭髮直徑的二十八分之一,可穿透肺泡並隨血液循環全身,會附著戴奧辛、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與重金屬物質,一般活性碳口罩又難以阻隔,民眾防不勝防。

學者籲透過世衛促中國改善

因此,詹長權強調,台灣應儘速與中國簽訂環保協議,我國的PM2.5管制標準,須比照世界衛生組織的高標準,嚴格管控國內的工廠、電廠、汽機車排放懸浮微粒。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說,環保署日前已經預告我國細懸浮微粒PM2.5的管制標準,將比照美、日兩國,二十四小時值35μg∕m3、年平均值15μg∕m3,為全球各國最嚴格者,預計明年中正式實施;另外,環保署近一年來在多場減碳會議上都有跟中國官員提及要求改善沙塵暴問題,目前台灣已有對中國沙塵暴掌握和預報的能力。

SAKIMORI wrote:
懸浮微粒濃度破千 史...(恕刪)



天啊~~~哪個白癡單位???? 無知!!

這樣,會死的更快而非更健康!!
往好的地方看...

改天海平面上升 被淹沒的地方會少一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