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mobil01 wrote:這統計資料是何年的資料政黨都已輪替過2次了,這種情況依然還是在發生 雜誌上是寫 2008 年的所得資料,所以應該是 2009 年申報的 2008 年所得資料,今年還沒開始報稅, 所以算起來應該是目前最新的資料.
pms wrote:這倒不一樣, 我想去...(恕刪) 這是稅務稽查要不要落實的問題,我剛的前提是有開發票的情況,且很多東西最好都是夜市買得到,那夜市真的是逃漏稅的天堂。以進口高級車而言,光是進口就有貨物稅、進口營業稅等等,這個在報關進口前就要先收了,這些稅是誰的貢獻,當然是這些有錢的老闆給的。如果原文說的是所得稅的稅務公平,也無可厚非,但是目前的游戲規則就是如此,至少不會因為你不是富人,資本利得要你繳稅吧?不反對租稅公平,但是不需盲目的排富,會賺錢,証明有一定的本事,重點是別為富不仁就好了。
guliano wrote:雜誌上是寫 2008 年的所得資料,所以應該是 2009 年申報的 2008 年所得資料,今年還沒開始報稅, 所以算起來應該是目前最新的資料. 剛剛回去看了一下天下網頁表一是2007年度的資料所以是2006年的稅捐情況都已是2年前的資料,現在天下才在報最近幾期的報導內容讓我覺得有點不像以前那麼專業了說
chlin wrote:基本上, 許多國家不...(恕刪) 你的觀點基本上很正確,但是不幸的是,地下經濟只能為必要之惡,不止是台灣會有,在世界各地都會有,且這些在查核難度很高,且效益低,基於稅務成本效益的考量,你願意花100億的成本,來課征只有80億的稅金嗎?這就像要讓所有的害蟲絕種一樣,基本是上做不到的。且地下經濟並非自成一格,自已獨立出來,也是會和合法的經濟活動做交流的。一個靠地下經濟起家的有錢人,他的所有經濟活動能僅限制在地下經濟嗎?最好是買車、買房、去7-11消費、去看電影都是地下經濟活動,有了消費,才能創造稅收,這是必然的道理。
zoommate wrote:非常同意,很多人以為...(恕刪) 其實大家在反應的是稅制的不公義...會挑"所得稅" 主要還是因為他所課徵的基礎是 "所得"照道理說, 應該是富人繳得稅會高於一般民眾才對(常理來說, 一般的富人是收入比較多的人不是嗎?)...但是實際上的統計數據卻是...大部分的稅金都是由收入比較低的民眾來承擔...這就是稅制上不公義的部分....當然, 若單論72%這個數據, 可能會有可能因為兩邊人口數量不同(28%可能是很少數的極有錢富人所繳納), 而造成數據失去公平性...但是如果以其他數據輔助來討論...小弟我到現在仍是認為稅制不公義...要改善
貧富不均是很多國家面臨的問題,並不是台灣才有富人不用繳稅? 有錢人一年繳的證交稅可能就上百萬了富人繳的稅比較少,因此有很多合法的節稅管道來節稅一般人繳的稅比較低,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節稅的ps:我一年的所得稅繳八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