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還沒金融風暴,當時現金卡正熱門
幾家初期發很大的銀行,在各大電視大打廣告
舉凡
工作勞累被錢壓的喘不過氣的丈夫,老婆一臉笑容的拿出卡馬上就有錢...
還有帶小棒球隊的老師,雖然輸球了還是說請大家去吃大餐但是沒錢怎辦
-->跑去對街現辦卡現借錢
諸如此類,不管誇大,溫馨....訴求的現金卡廣告
(在那之後則改變為信用卡廣告)
每家銀行都告訴你花錢多快樂
但是借出來的總是要環,除了你早就打定主意不管
從金融風爆後,一個一個刷卡度日(有惡性借款,兩手一攤不還的,也有家庭生活困難借的)
老實說,十個裡有九個是自己活該造成的
但,銀行自己的責任也在,這點我們政府的管制措施根本就沒有
像美國次級房貸中有一個案例
在房地產火熱時,銀行樂於借款出去,民眾辦信用卡容易,額度又高
甚至有位7x歲老太太,靠著年金度日,但是信箱也接到多家銀行的
信用卡辦理信件,只要簽個名寄回去,就拿到額度十萬的卡...
銀行廣發卡,借款容易額度高,買房給寬限期之類等等讓民眾容易取得
高於他們薪資(甚至沒有工作靠補助)的好幾年的錢
之後次級房貸拖垮一堆行業,造成失業環不出錢
有民眾開始質疑銀行,甚至控告銀行過度寬鬆造成民眾消費過度
現在歐美各國都在討論,該不該讓銀行做大(著手修正銀行法了)
管制銀行的業務範圍(不在聽信銀行所謂的經濟自由...等等說詞)
對於大到不能動的企業出現財務危險綁住政府(人民)該如何解決...(及防治)
阿...台灣政府在搞啥阿
一天到晚內鬥政治而已
以前我待在一家公司工作時,就見識過這些卡債族了
有位同事買東西刷卡不手軟,每期只繳最低金額,從來沒有想過要付清全額,連她男朋友也是同個德性
還有公司門口前的櫃檯常會有一些信用卡的申請書,另一位同事也常會翻開看看,想要以卡養卡
新聞裡說:卡債族也痛批銀行不肯把債權明細給債務人看,他們把本金跟利息混在一起計算,違約金加上手續費,竟然比20%的利息還要高。對卡債族而言,他們看的只是債務在短時間內迅速倍增,懷疑銀行灌水,要還卡債根本是難上加難。
實在搞不懂這些卡債族,第一個月收到明細,知道欠的錢還不出來了,幹嘛還繼續刷卡呢?
這些人每個月收到明細也不看清楚,單子上面沒有列出每期違約金+手續費+利息嗎?
這些錢只要動手算一算就知道高的離譜,還不斷縱容銀行以高利率計息,怪誰呢?
要變成被銀行催收的卡債族也要好幾年,這期間怎麼不早點靠夭?怎麼不早點想辦法還清?
以前沒被催收就什麼事都不要緊,繼續快樂購物過日子。
現在一被追債就說不合理,是誰逼這些卡債族走到這一步?
放任讓自己的信用破產,搞到無法向銀行貸款購屋,甚至不敢在自己名下有存款,是銀行的錯嗎?
有可能先前有部份卡債族厚著臉皮擺爛,銀行才會一再採更嚴厲的方法對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