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汀格的貓 wrote:
我買過BENQ 的筆...(恕刪)
我買過BENQ的螢幕,只用1年多就葛屁了
現在用三爽用得不錯,以後不會再買BENQ的產品

草本野 wrote:
盲目的追求MIT只能說是理盲+濫情。
這幾年政府把MIT宣傳的很成功,加上台灣民眾血液裡有深深濃濃的愛呆丸基因,使得MIT在國人眼中成為品質保證。
在十年或更早之前,台灣產品品質絕對不是大家口中的模範生。
很多人傻傻的認為,只要大家多多買MIT產品,就能讓企業存活茁壯,各位也不想想台灣人口才2000多萬,這點人口能支撐起多少需求量? 每人拿兩台NB/DC/手機嗎?
韓國的三星/LG之所以成功,並不是靠著韓國人愛用國貨,韓國人口充其量也才4000多萬,而是靠著優秀的市場觀察能力及消費宣傳,使得三星/LG成為國際級的企業品牌。
就算全台灣的人都買大同,大同就能殺出一條血路打敗SONY嗎?
不可能的,企業的體質還是要靠經營者來創造。難道瑞士民眾也要呼籲瑞士國民多買勞力士嗎?
鎖定需求群眾,再打造滿足需求產品,接著利用有魅力的傳銷,這才是賺錢之道。
寫這篇文章的人頂多就是個大學生吧,眼中只有台灣....
草本野 wrote:
盲目的追求MIT只能說是理盲+濫情。
這幾年政府把MIT宣傳的很成功,加上台灣民眾血液裡有深深濃濃的愛呆丸基因,使得MIT在國人眼中成為品質保證。
在十年或更早之前,台灣產品品質絕對不是大家口中的模範生。
很多人傻傻的認為,只要大家多多買MIT產品,就能讓企業存活茁壯,各位也不想想台灣人口才2000多萬,這點人口能支撐起多少需求量? 每人拿兩台NB/DC/手機嗎?
韓國的三星/LG之所以成功,並不是靠著韓國人愛用國貨,韓國人口充其量也才4000多萬,而是靠著優秀的市場觀察能力及消費宣傳,使得三星/LG成為國際級的企業品牌。
就算全台灣的人都買大同,大同就能殺出一條血路打敗SONY嗎?
不可能的,企業的體質還是要靠經營者來創造。難道瑞士民眾也要呼籲瑞士國民多買勞力士嗎?
鎖定需求群眾,再打造滿足需求產品,接著利用有魅力的傳銷,這才是賺錢之道。
寫這篇文章的人頂多就是個大學生吧,眼中只有台灣....
卡繆 wrote:
盲目與否, 是誰在認定?認定標準為何? 試問, 追求全球化是爽到誰? 犧牲了誰?
更早之前(戰後, 195X~6X), 大家眼中的品質代表MIJ也不是模範生
韓國五千萬了, 傾國之力扶持三星現代, 而我們呢, 只會抱別人大腿
我認為這個比較像是電子業相關人士寫的, 因為工作外移最嚴重, 關廠最嚴重, 外調至中國最嚴重的行業, 莫過於電子業, 才會有這樣的感觸
一個大學生? 大概只會喜歡SONY VAIO, 喜歡iPhone, 而對MIT的東西嗤之以鼻吧
草本野 wrote:
如果台灣品牌只想要靠台灣人愛用國貨來撐,那肯定撐不起來的...(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