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遷都北京對明朝是好事嗎?

Roger Shih wrote:
基本上老百姓在中國算是資源,要不你自己去比較看看中古時期,東西方國家城堡是在保護誰的?老百姓的家在戰時還充當敵人鐵蹄的阻擋,比起來更不值錢。

+1

事實上,明代許多地方長時期安定,很多地方都不會打仗了

很多地方突然遇到一股小土匪,官兵打開一、二百年沒開的武器庫,發現木頭腐爛,鐵器鏽爛

於是小土匪變成霸王。。。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yukiko wrote:
鐵器鏽爛...(恕刪)

題外話...鐵器鏽爛不加以利用有點可惜。
那年頭對治療破傷風應該還蠻感冒的吧...

至於明代許多地方長時期安定?
大黑暗時期+鎖國,很多事情都傳不到皇宮內院。
連辭官都得不到回應,可以自己棄官回鄉都沒處罰、沒遞補職缺了...
百姓腦袋越行僵化,不要招惹官都來不及了,造反是不太會有的。
至於不太會打仗則是體制上的問題。
期待兵不磨練會打仗,無異是緣木求魚。
喝謊言欺瞞奶水下成長的孩子,不容易相信外界的真相。 說別人不敢面對二戰罪行,自己不也竄改戰史教育孩子?

bvmbmb wrote:
題外話...鐵器鏽爛...(恕刪)


事實上是不是大黑暗時代真的很難說,明代是封建制度中運作的最好的,因為制度設計完整,所以皇帝就算不管事影響也不大。

而且很多人沒注意到,很多人以為明代皇帝的權力最大,但是明代皇帝卻常常被大臣指著什麼可以什麼不行?why?就這點來說,我是認為制度的關係,讓皇帝本身也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這正是明代封建制度比起之前好的地方。

當然,制度僵化是必然會發生的,但比較起當時東西方國家,這制度其實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都好的多。

其實不管對那個朝代的老百姓來說,政治向來都很遠,明代制度其實是剝削官僚,但對老百姓其實並不算多壞,壞處在於對官僚過苛,反而貪的多了。

其中影響所及,導致現在很多老百姓一看到官僚薪水高就亂打,像新加坡那樣的方式,在台海兩岸完全行不通,雖然都是華人,這中間遺毒,其實反倒比起所謂鎖國要來的大。

真正鎖國不在明朝。



另,鄭和下西洋雖說促進了文化交流,但一開始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這個,比較起之後西方國家的大航海時代,鄭和下西洋並非為了殖民與資源,在那時代,中國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不像西方國家貧瘠得向外找出路。

www.andaudio.com www.myhpw.com beta.myhpw.com
Roger Shih wrote:
真正鎖國不在明朝...(恕刪)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跟皇帝寶座坐不安穩、心理有鬼有很大的關係。
哪個朝代會下令一片木板都不准出海的?
所以後來沿海跟日本經商,根本就算是違法走私,該殺頭的。
也才會硬吃日商,日商索討貨款不成,又被誣賴為流寇...
明朝高層由始至終都以為倭寇擾民,其實是沿岸官商欺上瞞下的謊言所造成的。
喝謊言欺瞞奶水下成長的孩子,不容易相信外界的真相。 說別人不敢面對二戰罪行,自己不也竄改戰史教育孩子?

mikycomepls wrote:
始皇把扶蘇派到北方的...(恕刪)



扶蘇派到北方除了是因為觸怒他老爹贏政之外

最主要是蒙恬也在那邊

希望扶蘇跟蒙恬好好學習....
三隻羊 wrote:
扶蘇派到北方除了是因...(恕刪)


其實扶蘇和年輕時的贏政 蠻像的

受到本土軍團的支持

這次事件 其實有點像呂不韋 和贏政的鬥爭

是本土 與非本土的路線問題
長城是中國的國界
長城以外都是殖民地
明朝把國都轉移北京的確是高竿手法!其時北元的勢力量猶在!又有新興勢力奄達 韃靼起來

還有後來之豐臣秀吉與金太極 !禦敵於邊外  保護其根本東南糧區域!

這做法應該是無可爭議的  只是最後崇禎能逃到南京不逃

只能怪他太瞞鼾了! 不然那時延續國祚起碼還可以有五十年!!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Roger Shih wrote:
基本上老百姓在中國算是資源,要不你自己去比較看看中古時期,東西方國家城堡是在保護誰的?老百姓的家在戰時還充當敵人鐵蹄的阻擋,比起來更不值錢。

...(恕刪)

老百姓的住家多數是住在城內,住在山林水邊也有,不多.
有些年代入夜要關城門,百姓多半要趕回城內,
避免露宿山野遇上野獸,武松打虎大家就熟悉了.


一般人能把別的國家為什麼會滅的講的頭頭是道,
卻看不到自己國家是怎樣亡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