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好像比英文容易學 ^^


caveman0416 wrote:
您高興就好, 那就好好呆在台灣吧


謝謝你。
不過我不只在台灣而已。

caveman0416 wrote:
題外話:有沒有人能告訴我,

傳說中有超多語調的廣東話,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中國語言當中只會講普通話的我,

難以想像除了四聲之外還有什麼。

印象中有朋友和我說他們有九聲之類的(數字忘了,反正比普通話多)。

我覺得根本聽不出來有那麼多啊。


台語就有八個音喔...
另外你說的"了"的用法, 確實也蠻有趣的, 這個被普遍使用的字, 卻很少人去注意它的用法.
好像有一點完成式+連接詞的感覺.

台語的難度又比國語高,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只要小時候沒學好台語, 要再學台語幾乎就講不好了,
你去看看(國) = 你去看麥(台)
你想想看(國) = 你想看麥(台)
這個麥到底是什麼意思?
好像單純只是一個疑問詞, 常講台語的人根本不會考慮到這點, 但是不會講台語的人, 會一直思考, 為什麼要加個麥.
草本野 wrote:
你去看看(國) = 你去看麥(台)
你想想看(國) = 你想看麥(台)
這個麥到底是什麼意思?
好像單純只是一個疑問詞, 常講台語的人根本不會考慮到這點, 但是不會講台語的人, 會一直思考, 為什麼要加個麥.
(恕刪)


那個麥 應該是有混到古代中國南方的百越族的語言
中國南方的漢語方言就有混到百越族或其他少數民族的影響
所以別以為閩南話就很了不起
中文好不好學.... 以前記得一個例子...

中華隊大勝韓國隊
中華隊大敗韓國隊

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

再舉個例子:
「我去剪頭髮 」,事實上是我要去讓我的頭髮被剪, 而不是我要剪別人的頭髮.
就邏輯上來看很不精確...

至於繁體中文, 正體中文, 傳統中文這個正名問題.
語言文字是「最多人用的就是對的」的東西, 沒有什麼絕對的對,
或是絕對的錯這種事... 錯的用法有幾億個人都這樣用, 那就是對的...

沒事去查查「空穴來風」的意思, 事實上我們常常用的(包括媒體)
跟我們認知的, 都是這個成語相反的意思... 但是大家都把「空穴來風」
當成「子虛烏有」「捏造事實」來用... 而且正確的用法大家都看不懂,
反而認為是錯的!

所以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 好好想一想吧....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nutella wrote:
我一個外國同學基於「中國以後好像會統治世界」的理由學中文,


我接觸到的訊息也是如此,現如今很多國家風行學中文之風氣,
原因就是連他們也認為,21世紀是中國人的天下
所以我們這些一出生就接觸中文環境,而自自然然的使用,
不必花大時間學習的人,應該好好珍惜中文才是

題外話:有沒有人能告訴我,
傳說中有超多語調的廣東話,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恕刪)


有多少語調我也不大清楚,粵語我個人是基於習慣法則自然學會的,
在國小的時候港劇很流行...然後就覺得那些主題曲或片尾曲怎那麼好聽
就開始有了聽粵語歌的習慣,之後網路發達,
改看粵語發音的港劇.....久了之後你除了聽的懂之外
一些簡單的句子也能自然的說出口
然後因生意關係,廣東住個幾個月,也就越來越嫻熟了,沒特意學過

我覺得任何語言的學習,去講究什麼文法的實在太累人了
直接到使用該語言的環境學習是最快最自然的
外國人說中文文法好難懂,但我至今都沒特意學習過什麼文法
因為,習慣了,是自然學會的嘛
攝影:用心靈感受,用器材及技巧捕捉,探尋人生中的真善美。
nutella wrote:
「了」這字到底什麼時候用?..(恕刪)

中文是「分析語」(又稱詞根語、孤立語 / Analytic languages)。分析語指的是不以「字的變化」(例如為了表達「複數」的概念,就在字上增加新的筆劃:s),而以詞序的使用分析來表現句子的文法內涵。除了中文以外,例如越南語也是。
而以字的變化來表現文法,稱為「折生語」(又稱綜合語、融合語 / Inflectional languages),例如拉丁文、希臘文等。註:英文並不是完全的折生語。英文有分析語的成份,也有折生語的成份。
中文的分析特性,以「了」字來說明,就是以「了」來表現「完成式」的文法概念。
所以古代中文甚至可以沒有一個系統化的標點符號。因為我們其實是用「嗎」、「乎」這類的詞,直接來表現「疑問句」的概念。

另,一般常認為廣東話是「方言」,其實在語言學界並不全然如此定義。要注意的是,方言的定義是有模糊空間的。而且和文字並無絕對關係,並不是兩語言使用同一種文字就能認為其中之一是方言。

一般而言,所謂的「漢語」,在語言學界是複數的。指的是一個「漢語群」。而一般而言,在口語上無法相互理解的,就會傾向認定於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例如客家話和普通話,兩者的使用者是無法在未經後天學習對方語言的情況下直接聊天的。廣東話也是如此。所以並不需要以普通話的角度,來煩惱為何廣東話如此發音。直接將廣東話視為如日語般的「另一種語言」,會是比較正確的方向
Morpheus1979 wrote:
以「了」來表現「過去完成式」的文法概念。



我也覺得通常「了」是表示過去完成,但我不確定這樣的比例佔多少,只是直覺認為大概滿高的。
而有時候「了」的用法又非常零散,初學者大概不清楚要怎麼歸納。
比方說我上篇寫的「但是如果都企圖這樣蒙混過去,中文考試還是會被當掉就是了」的最後一字。
或者,「太好了」、「連這都不知道,更別說另外那個了」、「別提了」、「為了你好」等等,
這種雜七雜八的用法,對我同學來說是個困擾。
有時候「了」是可以省略的,但要是完全不知道哪時候可省略哪時候不可省略,大概也滿煩的。


Morpheus1979 wrote:
方言的定義是有模糊空間的



確實,這方面有爭議存在。
我說中國方言時,只是單純用日常口語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如果真的要嚴肅討論方言的問題,我會避免這樣隨意的用法,因為以前也修過一點這方面的課程,應該說只是有一點點相關。
我記得在那一堂課中,隨便亂用詞彙是很危險的,因為有些人很敏感,你有可能會觸動不知道哪個傢伙的神經
有次教授說到共產黨統治大陸,說到一半,
有個從小在香港受教育的美國白人女生就順口接「解放了大陸人民」
後來她辯解說,以前在學校他們就是這樣教我們的啊......
至於廣東話的發音,我沒有煩惱啦
這和普通話或者方言不方言也沒任何關係。
我只是純粹覺得,我真的聽不出來他們說的那麼多音是啥
大概就像,韓文裡面有一些非常細微的音調變化我也發不太出來一樣。
是小群 wrote:
我就是不學簡體字,我不學我也看不懂。
我不認為這有什麼可悲。



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可悲。
應該說,我不認為有哪種語言或文字是不會就很可悲的,世界上還沒有那麼偉大的東西。
就連英文我都不覺得有那麼偉大,會講英文沒什麼好驕傲,不會也沒什麼好自卑。
因為有需要的人,他自然就會逼著自己去學,而沒有那個需要的人,就算學很久他最終也還是會忘光光。
只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以後是不是用得到,等到你需要時才去學有時候會很累(但有毅力的人還是做得到)。

英文是這樣,中文某種角度來說也可以是這樣,雖然中文還沒有英文重要。
我覺得其實如果光是閱讀,簡體字也不需要學,看看就懂了,起碼我是這樣的。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簡體字是趨勢,很多外籍生學的都是簡體(當然,也有學繁體的)。
多看得懂一種文字系統或語言,基本上只是有利無害,我覺得試著看看簡體字是可以的。
但是當然,看不懂也無所謂。

其實我個人的小小妄想是希望中國可以改用繁體(正體),
而中國內部也有這樣的聲音,但不夠大。
畢竟那會很耗費資源。
而且這樣的妄想聽起來怎麼好像反清復明啊啊啊
不是回你的文章, 只是原回文就已經不知道在回什麼東西了,
我完全沒提不會簡體中文很可悲,
時勢所趨, 你想要完全不看簡體字, 已經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了,

不過, 連繁體中文都看不懂意思, 這才可悲....

nutella wrote:
我也覺得通常「了」是...(恕刪)

以詞性而言,「了」是「虛詞」的一種。

虛詞包含了介、連、助、嘆四種,而幾乎所有的虛詞,都包含了一些幾乎等同無意義的口語用法,或是一些來自於某些地區性的方言用法。
不同的方言特殊用法、往往有其獨立的文化背景,這文化背景和「一般認為的文法標準」,不一定是有關聯的。
反過來說,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會持續變動的東西。所以嚴格說來,在文學和口語的漫長歷史裡,「了」的用法自然不會只有一種,所謂的標準也不是真如此固定不變的。

但,這已經屬於文學性的計較了。一般的語言使用者,是不用管這些差異的。
一般的語言使用情況,很容易可以在對這些詞只有基礎認識的情況,依然完成一定程度的聽說讀寫。

例如說:的、地、得、底。
這四個結構助詞真正「徹底明白」的人其實不多,
但這其實並不妨害我們進行任何中上程度的聽說讀寫。
因為雖然徹底明白的人不多,但每個人對這四個結構助詞,也還是至少有個六、七成的基本概念在。
除非是研究文學的人,否則學到這程度其實也就夠了。
~~~~~~~~~~
有一點要強調一下,你或許可以提醒那些學中文的西方友人,
中文並不是「折生語」,所以學習中文的態度,如果放在追究單一個詞,能有多少詞性的變動可能,這是捨本逐末的。
要理解中文,就一定要分析整個句子所要表達的句意。
否則若哪天讀到最有名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可不就又得傷腦筋「綠」字的詞性變化了嗎?說穿了,分析語本來就沒有固定的詞性變化模式。只要句子變,詞性就可以變的

話說我曾經寫過一首詩,詩題就只用了一個虛詞:「著」。
這樣的用法,說來是錯誤的文法;因為虛詞單獨存在通常被認為沒有意義。
但,其實我是刻意打破了文法的限制。雖然說穿了也只是將「著」這個虛詞回歸到其語素的基本單位去看待和使用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