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台灣是否已經是成為15年前台灣人自己眼中的"落後國家"了?


潛出水面 wrote:
而是一個組織或是國家要強盛必須要先鼓起勇氣發覺自己的弱點,才能進行改善。...(恕刪)


台灣最大的弱點是人民素質低落(不僅落後,簡直是處於蠻荒時代)

只想享權利不願盡義務

只會爭福利,責任都是別人的(例子多到數不完)

公務員也是人民去當的,民代也是人民選出來的

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

卻什麼都要推給政府

台灣不過當年別人吃肉我們喝湯分得一塊代工市場才成為四小龍

當其他國家有更便宜的人力自然輪不到台灣

台灣成為落後國家,很合理。
kn4624 wrote:
台灣最大的弱點是人民...(恕刪)

=========================================
台灣政府決策有很高比例為天空色

以前還有百年國代+省籍比例

現在造成國家財政問題的退休俸和18%還不是給這些人搞出來的

台灣政府的人員支出比例和 韓國 新加坡 香港 來比

吃比較多錢.....效率還比較低

其他3國金融風暴都減薪但台灣沒有

現在大家都加薪台灣也加薪

台灣政府能力那樣差..真是無言以對

光光看保全業勞工過勞死只要賠6-12w就知道台灣政府多無能

要不是民眾報怨可能提高為30w嗎??

這個過勞死只要賠6-12w 可以都是"""人民素質低落"""

""只想享權利不願盡義務""'






我想到解決的方法

就是台灣加入左岸之後,就不會是落後"國家"了

我是來亂的

abelkk wrote:
台灣最大的弱點是人民...(恕刪)


在怎麼無能也是人民選出來了,這些人不是更.......
頂天立地的兩個顏色都1樣無能,又不是沒給過機會....有比較有能嗎?
台灣是越來越活像菲律賓
不過我們比菲律賓有優勢的一點就是
左岸的阿共仔還要我們
台灣不幸真的被阿共仔統一的話
我只希望至少把台灣桃園機場拆掉重蓋好嗎
菲律賓可沒有這點好處阿(除非美國要菲律賓)
現在的警察難為阿 太輕會被說成置之不理 太重又被說執法過當 X的,是誰發明執法過當四個字的 真該出來打屁股
台灣在很多方面是夠落後
去年去過一次台灣,我嚮往的台北現代化程度還不如我住的這個三線小城大連
但自己認同的家 是自己可以罵百遍 卻容不得別人罵一句的地方
你有夠愛他就想辦法去讓他變好
你改變不了 就離開嘍 世界這麼大
大家都是愛之深責之切
不過台灣最麻煩就是一堆人每天打迷幻藥,不肯面對國際現實
反正只要有口號就可以活下去...
linnexotik wrote:
但是就是因為PPP有對經濟體貨幣的特性來做調整, 所以用PPP來作為日常生活的品質的衡量, 有何不可?

換算GDP的PPP不是只量日用品的價格,還包含政府支出物品和服務的價格(如公務員的薪資、教材的支出…等)、生產設備等軟硬體的價格、建材的價格…… 還有市場匯率也是國際市場交易的價格。總之,就是包含所有東西。

台灣參加的是2005年由世界銀行主辨的國際比價計畫,和中國、新加坡、東南亞、南亞、與太平洋島國為同一區,和這些國家用相同的比價清單。但日本和韓國則是OECD會員國,OECD和所有歐洲國家是另外一個系統,不僅清單和亞太地區系統有所差異,連統計公式也不同。

而且,世界銀行是每五年調查一次(最近正展開新一波的調查)、非歐洲OECD會員國每三年、歐洲國家每年都統計。你知道在這五年之間,數據是用估算出來的嗎?根本不是實際的數據。只有2005年那年是。也就是說,除了OECD和歐洲國家,其他國家的PPP其實不是很準的,和OECD會員國比較更不恰當。

另外,World Bank 對於調查基準年間的估算比較準確,IMF則是求簡便。
估算要用到各國GDP各支出項的平減指數,還有消費者物價指數,並且還得做額外調整。
例如依照IMF的簡單算法:
台灣2010年的GDP (US$ in PPP)
=2005年GDP (US$ in PPP)×(2010年實質GDP/2005年實質GDP)×
 (2010年美國GDP平減指數/2005年美國GDP平減指數)
=2010年台灣實質GDP(2005PPP)×美國通膨率(2005-2010)

也可得到:IMF估算之PPP=2005之PPP×台灣的GDP平減指數成長÷美國的GDP平減指數成長
IMF在手冊就有說,這樣算只是為了達成一致性,而且IMF不是負責計算PPP的構機!
歐盟統計局、OECD、和世界銀行才是!


以挪威為例,挪威從2005到2008年間石油出口大增,遠高於進口的增幅,也就是淨出口在GDP的比重變大了。而淨出口的PPP就是匯率。這個時期,挪威克朗大幅升值,OECD的調查數據顯示2008年挪威的人均GDP為60,000 (US$ in PPP),但用IMF估算出的數據卻只有52,000 (US$ in PPP)。才差三年而已,為什麼估算值和實測值會差這麼多呢?因為IMF的估算值剛好等於以2005年PPP換算的實質GDP,再乘以美國在這三年期間的通膨率。也就是這樣的算法沒有考量到支出比重的變化。

同理,台灣和挪威相似,淨出口的比重是增加很多的,但不同之處在於台幣的匯率很弱勢,因為台灣是以量制價的出口型經濟體。而台灣的GDP平減指數在(2005~2010)是大幅度倒退的,反映出台灣的通貨緊縮相當嚴重,整體物價是下跌的,除了原物料上漲以外。所以用固定價格來做跨國比較實在沒什麼意義。
例如IMF對2010年的估算:
台灣GDP(PPP)/日本GDP(PPP)=台灣實質GDP(2005PPP)/日本實質GDP(2005PPP)

比價的地區不同、清單項目略有不同、統計公式大不相同、還有使用固定價格來估算,把這些偏離實際的因素加在一起,結果就差很多了…… 台灣竟然有學者摸不清楚PPP統計方式、還有IMF的估算方式,就隨便指出台灣購買力超過日本,實在是太跨張了!再者,GDP的所得分配並非全給員工,有不少比重是企業盈餘、還有政府對生產與進口所課之稅減補貼。所以就算台灣的人均GDP超過日本,但員工的購買力還是輸給日本的!當然也輸給韓國,大輸加拿大,狂輸美國,輸挪威到天邊去了……
潛出水面 wrote:
指標1.旅遊爽快度

指標2.生活水準

指標3.就業

指標4.媒體

指標5.體育

指標6.國家防衛、國家建設


1:
我看到的只有垃圾~
目前來說的話~
不過還是有幾個地方比較漂亮~
(圖:G大神來的)


2:
有高級的,也有落後的
例如說這種窗戶外加蓋式的
很不好看
有媒體之前就形容說這是建築毒瘤
(圖:地圖隨便抓的)


3:
中研院都這樣了
你說還能指望什麼?

4:
他們老早就沒梗了
最多只有氣象可以看吧~

5:
靠自己~ 不然呢?
國家能給你多少期望? 多少幫助?

6:
羊毛出在羊身上
多少花費就收多少血汗錢~
今天不砲人,就會增加伺服器的資料量,DBA會難受,蔣大看了也會不爽的XDD
同樣一個性向問題從同一個政黨的黨員口中就可以說出二種以上的版本!
同樣一個建化工廠問題從同一個政黨的黨員口中就可以說出二種以上的版本!
所以我壓根一點也不會感覺到奇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