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水煎包
一個十元
兩年前地點好一天營業額兩萬以上
一天我自己淨賺都在八千以上
客人天天來排隊
請了六.七個員工
持續了四個月
最後房東看我賺錢賺到看不下去
一個騎樓原本租八千就地漲價漲到三萬八含水電
老子氣不過馬上搬走
房東馬上把騎樓收回去自己搞了一攤也賣起水煎包
我搬走後換一個地點營業額馬上降到一萬以下
到現在平日一到五兩間店的營業額加起來約六千多
假日才四千多
是兩間店不是一間店的營業額喔
現在原物料一直漲,麵紛一漲漲了快兩倍,糖也是,生意越來越難做
以我來說我光是食材的成本逼近四成
人事兩成
房租水電兩成
每天到我口袋的現金真的沒多少
我打算再做兩個月房租到期就把店收一收
找工作去
做小吃真的有那麼賺嗎
生意好還不錯賺,但是每天累的跟狗似的,天天跟女友吵架,因為沒時間陪她
生意不好那種心情不是沒做過生意可以懂得,到現在車子牌照稅還沒錢繳,想去死一死
作生意真的是要天時,地利,人和,加上自己的努力,才有比較成功的希望
最後我到今天才體會到當理想被現實消磨殆盡時才知道自己當初是多麼的白痴
tissot
綜合來說,小吃業的毛利大約在40~50%、淨利約在20~30%。
不管賣什麼吃的喝的,「200」是一個很常見的基數。一天裡,如果有200位客人(200個平均單位,也可能是200碗、200杯、200盤)上門消費,通常淨利就會是正的;若來客不到200人,通常就會賠錢。
而人力薪資通常是最大的支出。許多老闆的薪水在開業初期是沒有在算的,因為一算下去店通常就是賠錢的…
這樣滿容易估出一家店賺多少的。
例如飲料店,我們以高標假設的話,一杯30元的飲料毛利約是15元,淨利則是9元。
假設一天200杯,淨利就有一仟八佰元。這樣一個月就是淨賺5萬4000塊。與受薪者相比,這算是中間偏上的收入層級。
若不到200杯,或是員工人數需求等其他支出多一點,這家店的經營就會有點辛苦了,不過初開業時通常都得先熬一段這樣的時間。
若超過200杯,每月淨收入就有機會六萬十萬一路上去,甚至是開分店之類的了。
當然,若是長期不到200杯,甚至是老在100上下打轉,這家店就有倒閉的可能了。
~~~~~~~~~~~~~
我曾有個朋友賣鹹酥雞,來客數總是在100上下,一年後撐不住、收了。
還有個朋友賣飲料(有固定店面),賣了三年,最大的目標就是日平均200杯,目前還沒做到,店也還在苦撐。
我並不是認為不到200來客就「一定會倒」,而是認為不到200來客的生意「經營很辛苦、『大多』是在硬撐,幾年內倒閉的機會很高」。
餓不死、發不了財,就我看過的例子,不到200來客的小吃生意就是這樣。
年輕有企圖心的,十有八九撐個幾年,然後就收起來了。
已經有家有室、年紀老大不小的,生意好壞比較不那麼重要、人也差不多想退休了,就比較可能會加減賺。
一個月三四萬的小吃生意有人在做,一個月十幾萬小吃生意也大有人在,
這並不表示一個月三四萬的生意人家就會選擇結束營業。
但如果做生意五年十年下來、一個月始終都不到六萬,
我想大部份的人都會認同,這還不如去外面上班拼拼看。
小吃生意,平日和假日的來客數是差很大的。
平日不到200很正常,但假日300、400也都還不算驚人。
平均下來,一個能長久經營、收入中高而穩定的小吃生意,
你說他來客數沒有200,這我很難認同。
樓上就有不少人提供了一些小吃生意的實例,
一個月20萬都有人在賺,
這些人平均每天又得有多少客人才賺得到這金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