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iban wrote:
高鐵28項重大缺失如何能在兩個月內解決,
機電核心系統沒整合,
號誌未連鎖,
列車一個月出軌2次,
苗栗雲林沿線地層下限等一連串老問題,還是沒解決恕刪)


那個問題不大,特別是地層下陷的問題,人家蓋高鐵工程師的程度會比那些弱智記者與委員低嗎?

每天巡道與軌道檢查車晚上都會檢查,還有監測器24小時監測地層下陷狀況,
軌道下面有調整高度裝置,讓軌道平穩度很高,

有兩位交通委員會的民代居然會講高鐵下陷會像坐雲霄飛車!那種沒常識的話。

立委的話有時候就是故意修理某些公司或團體,然後對方的公關單位就會出來搞關係。

earl258 wrote:
那個問題不大,特別是...(恕刪)


問題不大???
新聞連結
請您參考一下~~
這個問題還是要重視一下的~~~
要不然出了事是挺麻煩的吧?!
高鐵技術性調整軌道高度的極限只有15公分~
照雲林地區平均每年下陷8~10公分的情況來看.............
大概兩年後就要重建另一條高鐵軌道了喔~
應該是大問題吧!
最後微笑的射手 wrote:
問題不大???新聞連...(恕刪)


聯合報寫的還能信嗎?外行人充內行?

高鐵土建工程早就在2004年已經大部分完工了。依照這種說法,不就早已經打掉重做了?
雲林縣高鐵沿線93年開始封井!3公里範圍內之水井都有監測!
地下水問題政府早就開始處理.

在台灣高鐵是政治問題干涉工程問題。

基本上要是高鐵路線會斷裂或下陷。
這樣高速公路兩條與台鐵的鐵路會先斷吧!這些已經存在好多年了!

這些放話的兩位立委都是從政治角度要求高鐵不可通車唱衰。

奇怪當初誰要高鐵BOT? 誰規劃路線? 還不是他們所屬陣營。
現在這種自打嘴巴秀在台灣常常上演。

高鐵出事的機會比你開車上高速公路翻車還低.
最後微笑的射手 wrote:
問題不大???新聞連...(恕刪)


聯合報的新聞參考參考就好....!! 基本上每次高鐵的聲明稿大多數都是衝著聯合報的新聞而來...尤其是某位記者...對高鐵非常非常地不友善...就像上一次三秒煞停的烏龍報導就是很好的例子..!!

客戶是高鐵土建的包商,高鐵土建的合約中,明定每一根橋墩都要打在岩盤...而且有保固..!!
當然要不要相信有沒有按照規定施工...見仁見智...但是如果依照新聞中提到的下陷速度..早該蓋第三條高鐵了....況且地層下陷如果是整體的...不是局部下陷...如同關西機場一樣...就不會有斷軌雲霄飛車的事情發生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128/2/79xo.html

履勘委員警告:高鐵不宜立即通車,
消基會也警告高鐵4大缺失,
難道上述人都是看聯合報的?

當然現在通車不代表一定會出事,
但何不完善一點,


很多朋友講的高鐵趨於完美,
何必一味護航?
"高鐵出事的機會比你開車上高速公路翻車還低" 請問依據何在?
1個月出軌2次, 高速公路上百萬輛車不就要翻車幾百萬次了?

反對就是有政治動機, 包括消基會和履勘委員?
這就是現在的教育嗎? 官員和立委都應該是橡皮圖章???
我倒是覺得一昧護航才可能有政治或利益問題....
ruby6436 wrote:
http://tw....(恕刪)


現在看電視新聞(19:10)....交通部所招開的高鐵履勘總結會議根本還沒結束...有還沒有最後的決議...怎麼聯合新聞就已經有結論了呢?? 而且又是 "據了解"...

最近的新聞總是喜歡依照自己先入為主的立場...在定案前先"放風聲"甚至"假新聞"....唉...!!
等到會議開完有結論再說吧....!!
人們寧可先相信記者 ,也不肯相信別人的專業和自己的智慧...

高鐵加油!我會去搭...^^
看到這麼多人肯去搭高鐵
我真的感到很高興
因為大家都對台灣的重大公共建設很有信心
所以




通車一年之後我會去搭的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ruby6436 wrote:
很多朋友講的高鐵趨於完美,
何必一味護航?
"高鐵出事的機會比你開車上高速公路翻車還低" 請問依據何在?
1個月出軌2次, 高速公路上百萬輛車不就要翻車幾百萬次了?http://tw....(恕刪)



高鐵
這兩次出軌都是因為廠內調撥車道的溝通與協調確認問題,
所以要人員要訓練要制訂所有的安全規範!
這兩次出軌原因是否查明了找到原因了?
主要還是人為因素!

難道只有台灣的高鐵會出這種問題。國外初期的都不會出這種問題嗎?
舉例Discovery 災難真相中有關德國鐵路翻車事件。就是車輛輪子設計出問題。
難道德國人就不搭了嗎?
工程師就是找到問題解決問題.
當然所謂可靠度都是要不斷的測試與找到問題.解決問題.

難道有飛機掉下來,我們就不搭飛機嗎?

新聞
聯合報又說高鐵履勘小組土建組已決議「高鐵目前不宜立即通車」,預料營運組及機電組也會跟進..

土建組不是已經早完成了嗎?居然還可以有意見。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j100920061030175548

雖然這一則新聞跟高鐵沒有關係,
各位如果有搭過台北捷運的話,
月台門縫至少7公分---TVBS記者朱怡蓉沒有搭過台北捷運嗎?
每個車站的月台跟列車間的縫隙有低於7公分的嗎? 比率有多少呢?
沒有相對的比較說明, 只有信口雌黃的危言聳聽,




有信心的就先坐,沒有信心的就等一段時間後再看看

我就是那個沒有信心的人,營運一段時間真的都沒問題後在考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