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說的那些行業都是亦有證照的 但這些算不算學歷 就見仁見智
我不曉得你白人朋友是'當怎麼樣的工友 需要靠超時來累積薪水
如果以時薪來比較 開怪手 蓋房子的木工 修柴油引擎技工 的時薪比藥濟師還高
決不是什麼每天都累死了(做兩份工作) 靠超時來累積薪水
那個修屋頂的一年可是只工作半年 冬天天氣不好就沒事幹 出國玩 或是打零工
反過來講 資訊業大部分個工程師不也是累死了
我的重點不是叫人不讀書 只是有很多本事並不是非得在書上才能學到的 不讀書 不等於不學習
(當然直銷 賣雞排這些不在此列)
如果可以重來 我會選擇只讀兩年 college 拿剩下的時間多考幾張證照 或是學其他技術性的技能
當一陣子學徒也沒關係 比起一堆人去擠大學研究所窄門 最後換來個高不成低不就來的好
花同樣的時間學東西 平均來講 前者能成功賺到更多的錢的機會是遠大於後者的
唸書唸得多不代表錢賺得多 當然沒錯
唸書唸得多代表錢賺得多 也不一定對 重點是你唸的書在職業市場值多少錢
那些賺錢的人 是 唸書唸得多但同時又唸的對
主題應該改成 東西學得多學的對 代表錢才賺得多 唸書唸得多但唸不對錢一定賺不多
統計這種東西看看當參考就好 有很多客觀因素 單純統計數字是看不出來的 他只是給你一個平均值
高學歷族群 目前也朝向 M 型或長頸鹿型 發展 賺的多的超多 賺的少的超少
這種情形下 平均值 所看到的根本就是個假象 因為一般多數人搞不好還是在平均值以下
就像懂車子的都知道 看車子馬力扭力 要看的是輸出曲線而不是最大馬力值 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 有很多這些自顧的行業 (像木工也可以是個人分包商 )
他們真正的淨收入你在帳面上是看不到的(以北美洲來說)
很多人都把車子登記公司名下抵稅 給自己發薪資也是只發到 低收入的水準
剩下的就由公司營利 報稅 變成投資收入非薪資收入 (稅率上優惠很多) 造成帳面上低收入的假象
同樣是年薪十萬美金 報完稅 領死薪水的工程師可能只剩七八萬不到 自顧的木工可能可以拿九萬以上
這些東西 學校可是不會教你的喔!!!
加拿大權威雜誌 麥克林雜誌去年底還有一篇專刊 主題就是 "藍領新貴"
白領已經成為過去式 下一個十年將是藍領的天下 全世界未來十年將發生嚴重技術工人短缺
造成洛陽紙貴 連大陸也不例外 世界是一直在變的 我們父母時代教條式的資訊已經不適用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看
看看統計學吧
幾乎所有台灣所謂的科技人
大部分都是大學畢業的
除了郭先生少數的特例之外
看看林百里,施振榮,張忠謀,曹興誠
不是台大畢業就是國外喝洋墨水回來的
再看看國外大企業
基本上你要當協理(Director)以上的
超過一半的都有MBA學位
拿藍領逃漏稅的方法來和白領扣稅之後比較收入是很好笑的
不論是土木還是黑手,這種東西門檻低,競爭也越來越大
再者這東西和做生意一樣很不穩定
不能說賺了一年就每年都是這樣賺
況且說穿了不過是勞力動作沒人想做
社會地位不高,可以穩定坐在辦公室
誰願意用體力去換錢哩?
你講的那些房產
也不就是近幾年北美房地產大紅
他們這些造房子是剛好是受益者
怎麼不看看二十年前房產慘慘的時候【還下跌】
怎麼不見你說卡車司機等其他藍領大賺錢
我自己有讀研究所
我研究所同學的所得平均硬是高出我大學同學
更別說和所謂的college相比了
有本事學學我學長一年讀個史丹佛博士出來
25歲就當大學教授十萬美金以上一年
沒錯,一個人書讀得比較多
並不代表會賺得比另外一個人多
但是絕對會多很多很多的機會
當兩個人能力差不多的時候
學歷就是很重要的決勝關鍵
不然也就不會那麼多人出國讀研究所了
另外比較值得觀察的是
通常說甚麼學歷沒用的人
回歸基本面
自己的學歷都不怎麼樣
要知道
如果你有個哈佛MBA學歷
一定比你現在賺得更多
GTOVR4 wrote:
看來這位大大對學歷...(恕刪)
??????????
我去查了一下 好一點的薪水在3萬到5萬之間耶 (大部分, 5萬算高了) 建築管理等等的 不是工友喔 不是勞工喔
????????????????????
比藥劑師高是怎麼回事啊
我個人認識一個修房子一個修屋頂的 連買菸的錢都要省
可不可以請您把資料+比較圖表的網址說一下啊
以下跟主題無關 純粹好玩 各個不同主修的收入

希望什麼"學歷的迷思"可以有統計資料啊
再說一次
我不管別人有沒有讀書 只是國家發展是大家的事 我不想間接受害 好咩
我認為這種文章跟新聞的"中樂透的都是有錢人,高收入買樂透比較多" 就算是真的好了 要不要把整個統計資料 跟 沒有買樂透的人 作比較 分析 .............
好玩講一下算是抱怨 開開玩笑沒關係 但是之前就真的工程師跑去賣鹹酥雞 結果好像2個月不到就關門了..
或許現在大學門檻降低,許多人可以擠進大學的窄門,拿到高學歷,但是,這篇文章要想的是,有多少人拿到大學、碩士、博士後,他的收入跟他學歷是成正比的?
或許學歷高,可以獲得比較多的工作機會,但是,這個社會上,各種階層的工作都要有人做,如果說大學生不能去當計時人員,專科或是高中職學生不能去當一個經理或是領導,那麼就會演變成看學歷而不看經驗專業,現在的社會上很多這種情況發生了。
或許人家書讀得少,但是人家多的是"社會經驗",搞不好您碩士畢業的時候,還在尋尋覓覓的找工作,不知道哪一個好,人家卻已經在社會上打通人脈、累積自己財富了。
但是如果換個方式算。大學生畢業時,那位高中生去拿了兩年職訓,之後投入職場兩年。
....我就不信在這同一個時間上,這位大學生還保證拿的比高中生高。而且恐怕多數都輸給高中生....當然,這要看行業。但是多數的行業都一樣,兩年工作經驗>無工作經驗,更別說這位大學生出社會時恐怕因為資歷較淺,最後反而給高中生管。越是理論性的職業,當然學歷越重要。而一般理財公司或技術性高的行業,學歷往往比不上執照,被更低學歷的人壓著也就理所當然。所以我才說,選對職業非常重要。
另外,不管讀的再高,進社會一定要面對人際關係的課題。在大學多讀四年的人,street smart的等級多數是輸給在外面跑了四年的高中生。而人脈的技巧絕對和收入有正面影響。
-= 散仙 =-
Windwaker wrote:
...(恕刪)....另外比較值得觀察的是
通常說甚麼學歷沒用的人
回歸基本面
自己的學歷都不怎麼樣
要知道
如果你有個哈佛MBA學歷
一定比你現在賺得更多
這不就回到那句「行行出狀元」嗎?哈佛MBA算不算學歷讀到頂尖?Stanford博士算不算讀到頂尖?
為什麼不拿這些跟那些技術方面做到頂尖的比呢?全世界悶聲發大財的低學歷者可多著,頂尖對頂尖的比吧?
要讀到頂尖才有那個收入,同樣的,出去做學徒只要學到獨門技巧也是有很高的收入。
在加拿大溫哥華,政府收垃圾的,賺的可比一般銀行櫃員多不知道多少呢!而那些櫃員幾乎都是大學畢業....
在工地操縱吊車的,比一個專職的資深電腦動畫師更好賺,而加班費更是科技界想都別想的事....
去Alberta省當工人挖石油,一小時賺台幣1500....不是天方夜譚。需要你什麼學歷?這些賺法,只是顯示了
已開發國家中技術性勞工高薪資的事實。而開發中國家,就只能面對相反的待遇了。
學校最好會教這個,教了看還有多少學生想留下來....不倒才怪。
-= 散仙 =-
普通碼頭公會工人起薪大概是每小時美金六十元左右,小弟看過合約,他們的薪資大略是這麼算的:
每天八小時,前六個小時算正常薪資,也就是每小時美金六十元。
後面兩個小時算加班,所以算一點五倍,也就是每小時美金九十元。
所以一天可以賺美金五百四十元。
若是碰到夜班或是週末班,則每小時為兩倍,也就是美金一百六十元。
因此若是一個禮拜四天正常班,一天週末班,這種禮拜則可得薪資美金三千一百二十元。
換算一個月四周,月薪大約是美金一萬二千四百九十元。這樣年薪應該有十四萬多…
算一算看看台幣多少錢一個月?
這種工作的要求是要高中畢業然後可以舉三十磅的重量。
小弟大學畢業,職場經驗十年,現正在唸研究所,薪水比上述的月薪少好幾千塊…
懷念楠梓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