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alsteven wrote:英國就是厲害呀!很會搞離間計!非洲的種族屠殺跟它也有很大關係!..(恕刪) 英國最愛在別人的國家搞內鬨,再以“我是好人”的角色,來調停、仲裁,受害者還錯把那隻見不得人的黑手當成救贖者在感激。話說那個没力姦烏合之眾國也是在玩這種勾當,果真是系出同源。
ccl5988 wrote:會嗎?不要被人家的文...(恕刪) 要說同化,現在漢人都把旗袍當傳統服飾,誰同化誰很難說,一大堆清宮戲也沒人覺得那些是異族的故事換個角度看,雖然改朝換代,但旗人還是有可能握權,那個前朝這麼好命?
pehhnuter wrote:為何會有馬關條約?就...(恕刪) 難道當時大清不也小看日本,不是稱為倭奴嗎?這下好了,以前的奴打敗不可一世的大清了,列強最後保有對大清的敬畏也不存在了!拳頭才是硬道理!帝國主義就是靠誰的拳頭大!誰跟你講理,講理是弱者對強者卑微的請求罷了!況且當時大清也是將朝鮮視為藩國,也是為了爭利益!其實在這些藩國眼裡的中國,跟日本有何異?!還不是武力征服來的!只是一個囂張了一千多年的老大帝國,被一個小藩國打敗了,所以很不爽!
Snoopy wrote:英國最愛在別人的國家...(恕刪) 所以人家能夠維持老大地位呀!不像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等,人家殖民地脫離之後,甩得遠遠的,和後來的宗主國翻臉的多!所以撒克遜人的權術玩得還是比較厲害!一直搞不懂為何一直拍清宮戲,拍個唐朝很難嗎?還是宋朝不行嗎?留個辮子實在難看!
進出中國 wrote:最能代表一種族的動態...(恕刪) "Mandarin" 原是 "滿大人 (清廷官員)" 的音譯,後延伸指現在的北京語 (普通話/國語)。而 "Chinese" 原意則是 "支那人 (清國人)" 的意思,到最後就成了當今中國人的代名詞,歷史的演變果然很奇妙...
進出中國 wrote:最能代表一種族的動態文化應該就是語言中國發展至今的普通話早已被滿族同化" Mandarin "由其在美國Chinese 反而是指 廣東話 真是活見鬼了@@..明明講的就是漢語,只是有一部分的詞會借用滿語,類似日本片假一樣按照發音換成文字像是抹擦(mā sa):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macimbi,意為“舒展”,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磨蹭(mó ceng),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意為“繁瑣緩慢”來源:http://qilan1965.blog.hexun.com.tw/32767538_d.html這是滿文...難道你真會講滿州話?我之前看袁騰飛的課程,問班上有沒有滿人,有學生舉手。再問他會不會講滿州話?學生搖頭=.=,這年頭能講滿州話大概要列入國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