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了就在加強自己的能力吧...怪大陸人太強?電影做的太好?所以我們自己辦得金馬獎得不到獎?如果都是這種心態難怪不會進步有時候想想很悲哀,我記得小的時候都是大陸來買我們的連續劇,像是瓊瑤之類的現在反而是我們輸大陸很多,結果不思反省還想鎖國?舉個例子,摸著良心說,電視劇這幾年台灣那部連續劇比甄環傳好看的?電影別說大陸,光是香港的就贏台灣很多一樣是警匪片,我個人就覺得寒戰或是掃毒不管是劇情或是特效就贏痞子英雄許多其實我覺得輸了並不可恥,可恥的是不思反省還想用政治的方式讓大家一起沈淪想逆轉勝或是想繼續沈淪其實都是看自己
甚麼「京」馬獎?幹嘛自己先矮化自己?金馬獎51年,是華語電影重要的平台。以推拿來說,這次得到爆了。但導演婁燁要真參加的是「京」馬獎,他應該沒法兒拿到甚麼獎項。他的作品,北京很少不緊張的。偏偏就是金馬獎,這才讓他能在一個有歷史、有份量的大獎中掄元。這就是金馬獎的價值。永瀨正敏不因為他不是華人,就無法入圍,這更顯示出金馬的大格局。KANO的好壞,票房跟評審是兩回事兒;馬志翔初導,能入圍已經是肯定了。魏德勝的團隊面對這個刺激,當可好思考未來要拍甚麼樣的電影。我不認為他的海角、賽德克不好,他人生的目標之一就是把他心中的台灣史拍出來,這是他的追尋。這種方向,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爭議,遑論台灣這個至今在國家認同上還很複雜的島上。單純看歷史,KANO的價值絕對有。但在電影藝術上,實話講,未必就能得到專業者的青睞。以原創音樂的那個獎項來說,小鳥先生這個主題曲,撇開語言,著實不是甚麼大作,能入圍,評審佛心了。台灣電影的方向,其實不必去想太多。重要的是這個社會有沒有那樣的養份,去培養、容納願意投身在這個領域的人。台灣市場小,這沒有甚麼大不了。要看的是你想做哪一塊、有沒有好的東西生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培養出甚麼樣的人才。表演的,你拿軍中樂園來說,兩個配角都得了,但都是大陸人。看過就明白,台灣演員相形之下缺了表演必須的生命厚度與養份,這一點要怎麼去趕、去補,是大課題。技術性的部份,大陸也追得兇。那台灣怎麼辦?如果今天台灣能成為一個全球電影重要的技術基地,市場就是全世界,朝不朝這樣的方向走?這都是搞電影、看電影、在意有多少講留在台灣的人必須面對的大題目。
說句題外話,其實當年艋鉀出來我挺期待的,覺得台灣拍黑幫片應該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且預告片有港式黑幫片的影子,結果看了之後我很失望。。。。居然拍成青春偶像片了,說的不好聽把黑幫片拍成娘炮片了,黑道的冷酷和現實奸詐完全娘炮的不行,當年黑金看的那麼過癮明明台灣自己可以拍的出不亞於日本和香港黑幫片才對啊,像北野武的極惡非道就拍的相當贊,杜琪峰的黑社會就把香港黑道表現的很贊,台灣就沒導演可以把台灣黑道以及黑金政治拍成一部冷酷有質感史詩一樣的感覺嗎,不要再搞成偶像娘炮味了。。。
台灣應該去思考以現有的人才、資源與文化土壤能創作出最有特色的作品。講到黑金想到在高速公路大逃亡的橋段是學美國大片沒錯,但在台灣國道是能逃去哪?但當初黑金是有加入政治題材的。如果能把台灣的政治、選舉、名嘴還有近年興起的公民活動等等加在一起拍出電影應該滿熱鬧的而且其他國家或許沒有這樣的題材。但首先要有好的故事創作者,而且常常是小說創作在先。李安也說要是有好的劇本他也願意來拍關於台灣的影片,但現在就是沒有呀>_<!
wuman555 wrote:台灣應該去思考以現有...(恕刪) 來,我們來構思一個劇本,名字就叫街頭運動模仿黑金的敘述方式,以政客的關係網為核心,描述下面幾類人1 陳偉廷之類人2 統一之類的公司3 蘋果日報自由日報等媒體的運作4 大陸對台灣的一些影響順著政客的關係網一層一層往下描述,套用黑金的路子,我覺得拍一部是可以的。
導演陳玉勳講得太好了怕什麼?沒有了輸再拚的決心嗎?他說,新科金馬影后陳湘琪入圍過兩次沒能得獎,今年打敗非常強大的鞏俐、趙薇,這份榮耀比自我保護關在家門裡自爽大很多,「有骨氣一點,真刀真槍跟你幹!輸了我認,贏的話我超爽!」KANO自己也講了,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