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論曆
2014.9.8 , 文章分類: 網誌 , 由 濤醫師 發表
今天是中秋節,才9月8日而已,就是中秋節。的確,今年中秋特別早。適逢中秋,本篇就說說曆法吧。曆法與中醫無直接關係,卻包含著天人合一的智慧,故又與中醫不無關係。
中秋是哪一天?答案是「農曆八月十五日」。這是小學雞題目,應該無人不會,但農曆又是甚麼?這就並非人人都懂了。
在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曆法有三種:陰曆、陽曆和陰陽曆。陰曆,又稱太陰曆 (lunar calendar),以月球圍繞地球運行一圈作一個周期,也即是月相由新月變成滿月,再由滿月變回新月的一個過程,這樣一次盈虧周期,稱為一個朔望月,大約是29.53日,故陰曆會出現一個月大 (30日),一個月小 (29日) 的情況,偶然則連續兩個月大。12個朔望月,就是陰曆的一年,大約354或355日。這跟一年365日有一些差距,因此較少民族使用。希臘曆,就是純陰曆的代表。
陽曆,又稱太陽曆 (solar calendar),就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作為一個周期(太陽直射地面角度的變化周期),也就是一年。在這一年中,地球自轉了365.24次,所以一年就是365日了,然後每4年多1天,該年就稱為閏年。因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遠比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大,所以普遍民族都重視太陽,陽曆的應用範圍就比陰曆廣。陽曆源於西方,後來廣泛應用在全球,因此又稱西曆或公曆。陽曆也分成12個月,但每月的日數,卻頗不規則,12個月裏,有7個月 (Jan、Mar、May、Jul、Aug、Oct和Dec) 有31日,4個月 (Apr、Jun、Sept和Nov) 有30日,獨獨Feb只得28或29日 (閏年),但12個月的日數總和,則是365或366日 (閏年),也即是一年。
陰陽曆 (lunisolar calendar) 則是兼顧月相周期和太陽直射周期的曆法,中國人的農曆 (又稱夏曆),就屬於陰陽曆。基本上,農曆以12個朔望月為一年,如前所述,這樣大約是354或355天。為了能與太陽運動周期 (約365天) 同步,故每隔若干年就會設置一個閏月,如此操作下來,每19年,就要設置7個閏月 (十九年七閏)。在這19年裏,共有235個 (19X12+7) 朔望月,每個朔望月是29.53日,所以19年裏就有6939.55日 (235X29.53)。以陽曆曆法,19年間,地球公轉太陽19次,每次是365.24日,合共6939.56日。兩者一致!從萬年曆中,也可看到,西曆與農曆是每19年就接近重叠一次,例如今日,是西曆2014年9月8日,也農曆八月十五;查看19年前,即1995年9月8日,是農曆八月十四;而19年後,即2033年9月8日,又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2033年的中秋又會較早)。
中國人的農曆是陰陽曆,當中,我們要特別留意廿四節氣。廿四節氣的釐定,以太陽直射角度為標準,屬陽曆的部份。因此,每年的廿四節氣,皆在陽曆的某個日子,例如立春是2月4日、清明是4月5日。廿四節氣當中,又以二至和二分最具代表性。二至,是夏至和冬至,前者,是西曆的6月21或22日,此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日照時間最長 (即南半球日照最短,也是南半球的冬至),所以是夏天的極點;冬至,則是西曆12月21或22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日照最短 (南半球日照最長),是冬天的極點。而二分,則是春分和秋分,前者是西曆3月20或21日,後者是9月22或23日,此時太陽直射赤道 (南北回歸線的中央),對南北半球而言,俱是日夜平分的,在春天之中的日夜平分,就是春分之日 (同時也是南半球的秋分),在秋天之中的日夜平分,則是秋分之日 (南半球的春分)。以二至和二分為時間的中心,平均地向前後伸展擴張,便成為四季,每季約3個朔望月。每季的開始,就是四立,分別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代表該個季節的開始和上一個季節的結束。如此,每季都包含6個節氣,合共24個。廿四節氣,既代表太陽直射地面的不同角度,也代表地球圍繞太陽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再配合月的盈虧,構成農曆的月份,以月光最小的那日為初一,滿月的那日為十五,再加十九年七閏,就是中國人的曆法。
一年包含12個朔望月,而一年有四季,因此,每季有三個月。正月、二月和三月,是春季;四月至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至十二月則是冬季。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正是秋天的中間,故名中秋。此時大部份農作物已有收成,都收割了,所以一家人可以悠閒地聚首一堂,欣賞天上滿圓的皓月之光,享受地上團圓的天倫之樂,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是故中秋佳節,往往是才子詠月的好時機。能夠團圓,當然可以作出好詩,但看著別人團圓而自己不能團圓,那份黯然神傷,更能寫出凄美的千古佳句,宋蘇軾的《水調歌頭》,正是當中的代表作,千古傳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厥,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俗語說「月到中秋份外圓」,不單因為此日的月亮當真圓了,還因為中秋具有團圓之意,使人感覺「份外圓」。在此,祝大家團團圓圓,快快樂樂。
moriarty1 wrote:
日潮位是跟陰曆日期...(恕刪)
長知識了,
其實我也知道這也是回教世界用陰曆的道理,
說起來, 底氣不算很足.
但其實我還有一個比較不清不楚的未釐清思路的問題,
不過這問題是重點, 我還是提出一下當思考材料.
那就是: 古中國中央政權, 都是內陸的,
東方都是夷國,
有看潮汐的必要嗎?
其實, 有人說的不錯,
使用什麼曆,
不一定有什麼特殊的理由,
不過, 也不一定沒有理由,
月相變化是很容易看出週期變化,
陰曆應是最早期的記日法,
所以, 即使是陽曆也有與月相當天數的概念.
有些文化因對陰曆需求不大, 丟掉了陰曆的包袱,
可能是要算陰又算陽,
兩者間又要調和很麻煩.
像這樣的東西我們是無法證實的,
但去想一個這樣的理由,
可以思考文化的根源,
不會只是死讀書,
另一方面,
看古人如何想辦法如何解決這問題,
也就不會讓某些人認為 "不準" 就是一種落伍了.
KJI01 wrote:
長知識了,其實我也...(恕刪)
阿貓只是一個不學無術又愛嘴砲的社會底層閒聊咖
真的不想吐槽樓主
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短淺的知識賣弄有多可笑
曆法是一個耕種及漁獵的參考依據
古人依據地球自轉日月星的週期性變化
在觀察了千百年後
理解後得出來的一種規則
萬物生息寓於其中
每日的白天及黑夜長度都不同
但就長期看來
本來會有一個週期性的變化
地球繞著太陽公轉
月亮繞著地球公轉
太陽系又繞著銀河公轉
所以時間並不是一個恆久固定的
經由人類長久的觀察及紀錄
才有了曆法的存在
基本上樓主只說出了一個他似懂非懂的想法
曆法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紀錄在
其實每個生物一輩子就只有一個出生日
存在後然後消失
只是因為每年的固定週期所以在週而復始的季節變化中
可以定出一個紀念日
但是至少我們還有一個世界公認可以遵行
當全世界都認定太陽曆及陰曆的日期都對
那只是換算的問題而已
要用那一個看自己的種族及宗教信仰而定
你說陰曆是錯的,但用來計算月亮的週期及在天空中的角度還有潮汐的變化又很準
到底是誰錯?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