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白虎哥 wrote:
以前日月光這家公司很(恕刪)


是的房價堆高,主因是地價偏高
次因是低利率
炒地才是大頭
蓋房只不過是另一種變現而已

2000兄我最後再回一次
你的問題在於
你的觀念裡無限壓低土地價格
盡可能提高建築本體費用的利潤

可現實不是如此
土地才是引響房價的主要因素
建築成本最多是次次因
台北賣200萬一坪
與高雄賣20萬一坪的房子
售價差10倍
但建築經費不會差一兩倍

而且你都當地主吃素的
以你舉例萬華來說
假設是空地,50/50對分
那建設公司削的是地主不是你
假設基地原來是2層樓50/50對分
其實是蓋三戶建設公司分一戶
假設基地原來是3層樓50/50
就變成蓋4戶分建設公司一戶

合建時地價越高的區域
能找到3:1就超級難
反之地價越低的地方
建設公司分的才會多

所以不是熱門好銷地區
老舊建築改建或更新,建商都興趣缺缺
都更推的快的案子
除了房價高的區域外
就是基地內
為一層樓,兩層樓的房子

想知道建設公司利潤
有上市的建設公司的股利可查
這幾年上漲前沒獵到地的股利差
獵的多的股利高,就這樣
投資營建股當存股標的的
長年看絕對落後電子,金融

最後祝你買到理想房子
guest2000 wrote:
小的前文已經講過多次(恕刪)

你的意思我知道~
我舉例要表達的意思:市場價格才能成立交易
既然你堅持著你的取價方式,那我只能說祝福你....

你們都提到土地價格
那我就用我家附近的住地來舉例
早年8.9萬/坪,重劃區一片荒涼.....

後來,聯外道路開通,生活機能完整,遺贈稅調降..新興住宅區..
20年過去,現在35萬..........
你說價格能回的去嗎? 價值改變了....也是一個因素.....

捷運又快通車了....未來價值還會在提升...
賣方當然會賣「未來價」......
所以建商專挑重劃區或未來有大建設的地,買來先養幾年地再去推案
「讓時間創造價值,價值創造價格.......」
好啦~就這樣吧~
反正我也買不起~不買最大囉~~
衣冠勤瘦陶仁燕 wrote:
是的房價堆高,主因是地價偏高
次因是低利率
炒地才是大頭
蓋房只不過是另一種變現而已

2000兄我最後再回一次
你的問題在於
你的觀念裡無限壓低土地價格
盡可能提高建築本體費用的利潤

可現實不是如此
土地才是引響房價的主要因素
建築成本最多是次次因
台北賣200萬一坪
與高雄賣20萬一坪的房子
售價差10倍
但建築經費不會差一兩倍

而且你都當地主吃素的
以你舉例萬華來說
假設是空地,50/50對分
那建設公司削的是地主不是你
假設基地原來是2層樓50/50對分
其實是蓋三戶建設公司分一戶
假設基地原來是3層樓50/50
就變成蓋4戶分建設公司一戶

合建時地價越高的區域
能找到3:1就超級難
反之地價越低的地方
建設公司分的才會多

所以不是熱門好銷地區
老舊建築改建或更新,建商都興趣缺缺
都更推的快的案子
除了房價高的區域外
就是基地內
為一層樓,兩層樓的房子

想知道建設公司利潤
有上市的建設公司的股利可查
這幾年上漲前沒獵到地的股利差
獵的多的股利高,就這樣
投資營建股當存股標的的
長年看絕對落後電子,金融

最後祝你買到理想房子


謝謝您的回覆.
小的講自己的實例,目前我的住宅當初建商與地主合建七樓電梯公寓,據建商工地主任講,是55/45分(建商45),蓋好後地主分55趴(難怪地主幾乎各樓層都有分配,且一樓都被地主分走).
我目前有看過一個建案規劃,都更合建,但地區較偏僻(新北市某區),建商與地主約60/40分,因為建商初次進入房地產業,找了在房地產從業約20年的資深人來主導,他規劃的售價為30萬,營建成本(外包給營造廠蓋)約11萬,實際上毛利率只抓約(30-11*1.6667)/30*100%=39%,因為是初進者,想要打響知名度,價格壓低.
利害,
買一E的房子,
還這樣熱情推銷,

像一般人去看,
不要被白眼就不錯了,
真的沒有三兩三,不要上梁山。

同事去看房子,
代銷也只是冷冷說,
房子一戶一E,
有想買再帶去看...
根本不會讓這樣熱情的推銷吧。
瞳顏無忌 wrote:
帥斃了!崇拜!...(恕刪)
這樓標記一下
https://ace0156.pixnet.net
guest2000 wrote:
小的講自己的實例,目前我的住宅當初建商與地主合建七樓電梯公寓,據建商工地主任講,是55/45分(建商45),蓋好後地主分55趴(難怪地主幾乎各樓層都有分配,且一樓都被地主分走).
我目前有看過一個建案規劃,都更合建,但地區較偏僻(新北市某區),建商與地主約60/40分,因為建商初次進入房地產業,找了在房地產從業約20年的資深人來主導,他規劃的售價為30萬,營建成本(外包給營造廠蓋)約11萬,實際上毛利率只抓約(30-11*1.6667)/30*100%=39%,因為是初進者,想要打響知名度,價格壓低.(恕刪)


不好意思再多嘴說兩句
還是跟前面一樣的問題
你忽略太多成本沒有估算
只估營建成本

就你提供的案例2分析
先忽略當時與現在土地增值的現實

你認為建商只有營造成本
其他都是毛利,所以毛利高達39%
是大錯特錯

首先
房子要不要設計監造
要不要建商本身的營運成本
要不要負擔稅率與規費
要不要房子銷售期的廣告
與銷售人員的費用
要不要提撥保固費用
要不要銷售期起至管委會成立時
中間的管理費
會不會有負擔利息的問題
甚至營建費用那11萬含不含景觀
含不含內外裝修這些問題

別忘了這些都是要花錢都是成本

最重要開發整體的計畫
從獵地,談妥,設計,建造,完售等
完整時間長度,假設什麼都快也要三年
毛利總不能只算最後一年,前面的都不算吧
01白虎哥 wrote:
昨天去看了 一個億元(恕刪)


身為社會底層
完全對文章內容沒興趣
但只看照片就給5分
衣冠勤瘦陶仁燕 wrote:
不好意思再多嘴說兩句...(恕刪)


以上確實都是要成本!

但是你沒有說的是這些都用「土建融」外加寬限期就能支付了

設計監造費用更多是拿到使照只付2/3,更何況是用法定工程造價計算還要打折
terrybog wrote:
以上確實都是要成本!(恕刪)

不管打幾折,打到骨折還是要付錢
不管怎麼融怎麼貸,還是要還吧

要付就是成本,要還也是成本
算毛利率只要是成本就要算不是嗎?
衣冠勤瘦陶仁燕 wrote:
不管打幾折,打到骨折...(恕刪)


只要有人買,貸款的部分就轉嫁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