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蓮老和尚:淫慾心重用這個方法就能破!

轉貼 宣化
四、受持五戒

要有正知正見

學佛的人主要是要有正知正見,所謂正知正見是甚麼呢?就是要作佛教一個真正的弟子。佛的弟子第一步走的路,就是要把人格作好了,一定要守這個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佛教最基本的條件,那麼要實實在在來作,我們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因為這貪瞋癡三毒啊!把我們從無量劫以來就支配得顛顛倒倒,貪而無厭,脾氣很大發瞋恨心。

五戒,是佛教徒最根本要守的戒律--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不殺生」,你常常不殺生,就得長壽報,壽命會長。為甚麼有的人壽命長?有的人壽命短?壽命長的人,因持不殺戒,得長壽報;壽命短的人,因他歡喜殺生,就得短命的果報。

為甚麼要持不偷盜戒?因為偷是損壞人的財產福命。甚麼是偷盜?是偷偷地把別人的財產物質偷走了。你盡偷盜別人的東西,你得到甚麼果報呢?將來你就受財產不長久的果報。好像你本來很有錢,突然間被強盜搶去了。

淫、妄、酒,也都是這樣子。就好像你不守淫戒,去姦淫別人的婦女,將來你自己的妻女也被人玩弄,這都是一種果報。

「妄語」,你要是不騙人,就不會被人騙。說:「我這一生沒有騙人,為甚麼很多人來騙我呢?」我方才不是說過:這種果報不是一生的事情,是有過去、現在、未來,果報是通三世的。你今生沒有騙過人,你可知道你前生你騙過多少人嗎?「我不知道!」你不知道,那有人騙過你,這是應該的。

本來不想說大話,但是總是不假思索就打妄語。這個打妄語很快,不用思索,不用想一想要打甚麼妄語。譬如有人問你:「偷東西沒有?你偷了沒有?」就是偷了,你也會說「我沒有偷」,不用想就說沒有偷。一個「偷」犯了一個戒,「打妄語」又犯了一個戒。

「飲酒」,酒喝多了就會亂性,人就顛倒,所作的事也顛倒,所以佛教裏戒酒。

這五戒說起來是有很多道理。主要的是我們手不去殺生,心裏也不生殺念,這才是真正持「殺戒」。盜也是如此,手不去盜,心也不生盜念。「盜」,不論大小,凡是沒有人許可你,你自己偷偷用了其他人的東西,這都叫犯盜戒。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laytyGuide/page4.htm
想學佛,
有受戒,
才有所謂犯戒,
不是犯國法罪。
犯戒,就破戒,懺悔後,
決心不再犯,重新受戒,
不會被抓去關,
應該是無心修行,就自己修自己的,
與佛教無關了,
這樣而已。
跟國法的犯罪,
不一樣的。
轉貼《善生經》在家戒不同於出家戒
『其實犯戒並不等於是被判了死刑一樣,那麼可怕。一個人即使犯戒,只要有心改過,將來必定能完成聖戒。也可以這樣說,學戒就像小孩子學走路一樣,跌倒了又爬起來,繼續不斷地學習,總有一天會走路。』

第二節 在家戒不同於出家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些戒律,不論是在家眾、出家眾都要學習、持守。但持守戒律的要求,在家眾與出家眾的標準不同。因為戒律在僧團中,代表著修行、共住的資格標準,如果犯了殺生、偷盜、淫、大妄語的重大過失的話,就沒有資格繼續在僧團中共住;但這並不代表沒有資格從犯戒中繼續學習持戒,直到戒清淨為止。

在僧團中,如果犯了波羅夷戒罪,是不共住的。為何不共住呢?主要是為了維護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品質。因此有關僧團的戒罪,其實只有加入僧團的僧人才有,處於自由學習狀態的在家俗人,並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如果在家俗人犯戒,那只是自己要承擔犯戒的責任,而沒有所謂的僧團中共住、不共住的戒罪問題。也就是說,在家的修行人沒有僧團共住資格審定的問題,戒罪審定共住或不共住,是僧團的事。在後來的戒律上,很明顯的把出家戒罪的嚴格審察條件,也強加在在家修行人的身上,難怪一般的在家俗人一聽到戒就生起不安的心。

其實戒律只是在家修行人最基本的入門學習對象而已,因此若有違犯戒律的錯誤行為,那是可以不斷地懺悔、學習的。因為在家修行人根本沒有犯波羅夷(重戒)被逐出僧團的問題,他只有負起犯戒的責任而已。這就好像在公家機關上班時,如果犯錯就必須接受被記大過、小過等的處罰,而在家工作的人就沒有這種問題了。
http://www.tzulien.org.tw/?p=4582
出家人犯戒,只是不共住,也就是逐出僧團,主要是為了維護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品質。
而悉達多時,只是大家不理他。各修各的。
在家人犯戒,還是可以自修。
我是不知道有什麼好生氣的。
他非我不非,
別人不懂,說錯了,
是他的問題,
怎麼變成佛教的事?
如果自己因而起心動念,
是自己的事,
因為自己有嗔心,
不會因別人引起,而變成別人的事。
轉貼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關鍵詞:論語,先進第十一
季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孔子說:“沒能事奉好人,怎麼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麼能知道死呢?”

  這一章有很深的意思,所以我們要花一點時間,多講一講。『季路』就是子路,子路他『問事鬼神』的事情,事是事奉,「事鬼神」就是祭祀鬼神。他向夫子請教,夫子給他回答,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意思是說,你不能夠事奉人,怎麼可能事奉好鬼神?這是從反面來講。從正面說,就是你能夠事奉好人了,你自然就能夠事奉好鬼神。你想知道如何事奉鬼神,那你首先應該學習如何事奉人。
http://www.guoxuemeng.com/guoxue/15104.html
路跑一哥 wrote:
不會呀,釋迦牟尼佛當太子時,娶妻.娶妾還生子,又有宮女服侍,祂不也是成佛了?

其他人有妾,非正宮就是邪淫,那佛陀當初這樣子,怎麼就沒人敢針對祂說幾句話呢?


如果你在娑婆世界,也用三大阿僧祇劫圓滿六度波羅密...
沒人敢針對你說幾句話
bbchen07 wrote:
如果你在娑婆世界,也用三大阿僧祇劫圓滿六度波羅密...
沒人敢針對你說幾句話

我才沒那麼小氣,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就算我成佛了,也歡迎信徒指出我的過失

而不是在佛法弄了一條謗佛下地獄,使信徒心生恐懼,吭都不敢吭一聲
你覺得累世以身布施的人,還會沉耽於欲樂嗎?
還是說,就這麼巧,一個王子前半生如俗人,後半世成為天人師?
人要怎麼轉變?才能變化這麼大?
如果,真的下地獄,
我想不是指出某人錯誤會下地獄,
是因為自己沒有查清楚真相,
說錯了,
行了十惡,
才下地獄。
不是對象的問題,
是自己行十惡的問題。
bbchen07 wrote:
你覺得累世以身布施的人,還會沉耽於欲樂嗎?
還是說,就這麼巧,一個王子前半生如俗人,後半世成為天人師?
人要怎麼轉變?才能變化這麼大?

妻妾都有了,兒子都生了,要說沒欲念就太牽強了

天人師不就是俗人變成的?

佛法不也有平時一竅不通,然後看到或聽到什麼,瞬間開悟的例子?

俗人變天人師要經過累世,那是我們自己認為的,但事實搞不好只是一念之間.一彈指的事而已
有淫念,
捨離之後,
已覺悟,
教導居士捨離淫欲,
居士捨離慾望後也證果,
不在於過去有沒有欲望,
沒有欲望就不會輪迴,
也不需要佛法了。
有欲望,
會輪迴,
捨離欲望斷輪迴。
一直執著別人斷捨離前的欲望,
以為是正常,
那何必說要捨離欲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