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300 wrote:
直指核心~
遇到跳蚤
大多人都會選擇殺死
不用爭啥~
就算沒殺蚊子.跳蚤~那又怎樣~
大多人都吃肉或所謂的三淨肉
脫離的了.關係?
我是在家眾,我有吃肉,有殺昆蟲
別人怎麼辦,我不管
jk300 wrote:
只要是凡人,都有無盡煩惱
不管肉身外表是在家人.出家人.神父.修女~
需要為工作.金錢煩惱,或者家庭~
每年都有法會.過年.節日,增加寺廟收入~
我只參加一次法會而已,我就決定不再去道埸,我自修
寺廟有自己的解決事要做,我不便說
jk300 wrote:
修行就沒有煩惱!?
佛教樓辯論文至今都是一人一詞
沒有交集~
只是另一個更大煩惱坑!?
想要減少貪瞋癡
最簡單,邊緣化
沒有對應的人事物
自然很多都靜了
修行要生活化,煩惱會減少,這是修為,而且會很快樂
只要減少(息滅)貪瞋癡,慾望少一點,你如果真實修行,你會知道煩惱會減少,會很快樂(不帶苦的快樂)
每個人都有需要為工作.金錢或者家庭煩惱,你因為這些煩惱,已經很累了,你不修行會更累,我說的,但如果真實修行,你會知道煩惱會減少,會很快樂(不帶苦的快樂),甚至感染到你的周遭人,就會越快樂(不帶苦的快樂)
修行要生活化,一堆有貪瞋癡的人在一起,你才會看出沒(少)有貪瞋癡的快樂,而不是邊緣化,住在山上修行
因為大家貪瞋癡,你也會覺得貪瞋癡沒關係,這是錯誤的,你會看出沒(少)貪瞋癡的快樂,就有淨土(在腳下)
當你知道淨土(在腳下),你會告訴家人沒(少)有貪瞋癡的快樂,那你家就是一片淨土(在腳下)
當初,我跟阿彌陀佛說,如果我修行,你在我活著的時候沒有感受到真正的快樂,那我不去極樂世界,理由很簡單
極苦到極樂如果是一直線,那中間會有苦,不知(苦樂),真正的樂三個過程,我活著的時候沒有感受到真正的快樂,那我為何想去,為何能去,所以我剛開始是自私一點,跟阿彌陀佛說
以現在的我,自認為在快樂上,所以我更努力修行(息滅貪瞋癡)少欲
jk300 wrote:
既然生死在呼吸之間
應該減少上網!?
呼吸之間是形容意外發生,人命很脆弱,一下子就在下輩子了
上網是我修行的方式,分享快樂,找有緣之人,傳播善知識,下輩子如果有緣遇見我的文章,對我利益,也利益他人
雖然,我知道不多,但我真的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