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300 wrote:
直指核心~
遇到跳蚤
大多人都會選擇殺死
不用爭啥~

就算沒殺蚊子.跳蚤~那又怎樣~

大多人都吃肉或所謂的三淨肉
脫離的了.關係?

我是在家眾,我有吃肉,有殺昆蟲
別人怎麼辦,我不管
jk300 wrote:
只要是凡人,都有無盡煩惱
不管肉身外表是在家人.出家人.神父.修女~

需要為工作.金錢煩惱,或者家庭~
每年都有法會.過年.節日,增加寺廟收入~

我只參加一次法會而已,我就決定不再去道埸,我自修
寺廟有自己的解決事要做,我不便說

jk300 wrote:
修行就沒有煩惱!?
佛教樓辯論文至今都是一人一詞
沒有交集~
只是另一個更大煩惱坑!?
想要減少貪瞋癡
最簡單,邊緣化
沒有對應的人事物
自然很多都靜了

修行要生活化,煩惱會減少,這是修為,而且會很快樂
只要減少(息滅)貪瞋癡,慾望少一點,你如果真實修行,你會知道煩惱會減少,會很快樂(不帶苦的快樂)
每個人都有需要為工作.金錢或者家庭煩惱,你因為這些煩惱,已經很累了,你不修行會更累,我說的,但如果真實修行,你會知道煩惱會減少,會很快樂(不帶苦的快樂),甚至感染到你的周遭人,就會越快樂(不帶苦的快樂)
修行要生活化,一堆有貪瞋癡的人在一起,你才會看出沒(少)有貪瞋癡的快樂,而不是邊緣化,住在山上修行
因為大家貪瞋癡,你也會覺得貪瞋癡沒關係,這是錯誤的,你會看出沒(少)貪瞋癡的快樂,就有淨土(在腳下)
當你知道淨土(在腳下),你會告訴家人沒(少)有貪瞋癡的快樂,那你家就是一片淨土(在腳下)
當初,我跟阿彌陀佛說,如果我修行,你在我活著的時候沒有感受到真正的快樂,那我不去極樂世界,理由很簡單
極苦到極樂如果是一直線,那中間會有苦,不知(苦樂),真正的樂三個過程,我活著的時候沒有感受到真正的快樂,那我為何想去,為何能去,所以我剛開始是自私一點,跟阿彌陀佛說
以現在的我,自認為在快樂上,所以我更努力修行(息滅貪瞋癡)少欲
jk300 wrote:
既然生死在呼吸之間
應該減少上網!?

呼吸之間是形容意外發生,人命很脆弱,一下子就在下輩子了
上網是我修行的方式,分享快樂,找有緣之人,傳播善知識,下輩子如果有緣遇見我的文章,對我利益,也利益他人
雖然,我知道不多,但我真的很快樂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看見台灣 wrote:
每個人的人生,在出生時就已經定了

了凡四訓全冊劃分為四篇,包括以下:

第一篇 立命之學 - 說明人的命運是可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命數所束縛
第二篇 改過之法 - 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
第三篇 積善之方 - 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第四篇 謙德之效 - 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欲望越多,收入就要越高,追求物質生活就會失去更多的時間,心靈也會比較苦
反之,欲少了,壓力就小,心靈就會比較輕鬆,快樂許多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lion6699 師兄:早安愉快!

與生俱來人中首,唯吾與天同齊壽;雙腳踢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 五種邪命 《彌陀經疏鈔》
五種邪者,
一、為利養詐現奇特相。
二、為利養自說功德。
三、占相吉凶。
四、高聲現威,令人畏敬。
五、說得供養,以動人心。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天是棺材盖
地是棺材板;
喜怒哀乐事,
全在棺材里.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人生七十古來稀,
先除年少後除老,
中間光景不多時,
又有炎涼與煩惱。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lion6699 wrote:
人生七十古來稀,先除(恕刪)


人生七十才開始^.^
與生俱來人中首,唯吾與天同齊壽;雙腳踢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慧、明、清淨、遠離。
慧是了解或悟到什么是空。
明是無明相对,無明是沒有智慧、煩惱。
清淨是对「污染」而說的
遠離是離開自我的價徝。放下自我。
波羅蜜多是從此岸到彼岸。此岸是生死苦海,彼岸是不生不滅的涅槃或者是成佛。有超度、度脱、事究竟三種意思。應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兩種事是修福、修慧。就是到彼岸。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