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台灣的大學生未來的優勢在哪裡?

breakoff 兄提到的的確是面試的重要工作,老闆當然希望看到一個可以幫他賺錢或解決問題的人。如果樓主想知道的是這些,那真的要照著這方向多思考多準備,面試一定會比較順利。

如果是想知道台灣大學生跟國外比較的優勢,說實在,我還真的想不出來... 就算是已經工作這麼久了,我還是不太能清楚列出我自己的優勢... 就算是台灣的中產階級有什麼優勢?我都有點覺得台灣人的最大優勢就是每個人都是工作狂,工作時數全球冠軍,這個優勢的缺點是大家沒有真正的生活可言...

如果擔心將來的工作,我覺得,合群,謙虛,好學很重要,大學生應該要專注在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資訊並歸納分析的能力,再來是語文的能力。還是個學生,跟人家強調專業能力還蠻好笑的。

以上這些做到,大概就可以幹掉島內很多人了。不過,光是以上這些能力就能跟島外的人競爭嗎?還是不夠,這就牽涉到前面人家提到的國際觀,什麼是國際觀?其實就是對國際情勢的瞭解,這需要多閱讀世界各地的新聞情勢,思考這些情勢對全球的變遷有什麼影響。久而久之就會有八九不離十的第六感產生,根據這些第六感,你會比較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進而花時間在該做的事情上頭,然後事半功倍,力氣都花在對的事情上面。台灣大部分人都對台灣本身的政治或經濟情勢很有第六感,但是對國外的事情完全漠不關心,我自己也是,正在設法改進當中...

沒什麼條理的扯了一堆。希望部分茫然的學生能夠理解。大家加油吧,走創新的路,幫台灣殺出一條血路來...

breakoff wrote:
剛剛說的, 其實非難事.
今天有看到的人..如果願意..不妨試看看剛的提議.
起碼能給你去面談時, 能和別人不同, 能有所幫助

我想.
這才是對大家好的方向
手排好難 wrote:
我不知道目前絕大部分...(恕刪)

這跟後不後段真的有關係嗎?
大學生砍掉一半就真的有未來?

我覺得... 這不是大學生多不多的關係
就算今天台灣只剩下台大一所大學
您確定您要的人才就在台大裡面?

今天台灣的教育
搞的實務不強 理論也很爛
做沒辦法做 說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什麼都教 什麼都不會
這是現在大學普遍的現象...

究其根本 應該是要從教育的內容改起
實務規實務 理論規理論
至少讓大家出了校門知道自己可以幹什麼...

---------------
只有會讀書的才配稱為"大學生"嗎?
phila wrote:
需要多閱讀世界各地的新聞情勢,思考這些情勢對全球的變遷有什麼影響...


幫台灣殺出一條血路來...+1
在下忝為7年級大學畢業生 來談些淺見吧
台灣的大學生 在下認為最大的問題是 短視
讀研究所是因為...不想當兵 不想在這個壞景氣的時點進入職場
看新聞只看娛樂或是體育 國際新聞..."阿 黑市阿度仔的民間 唔號拉"(請以台語念.該語出自多位在下同學之口 均國立大學生也)
抗壓性 勤奮 這些看情況 來勁時還是很驚人的 "以我看了這麼多台灣的新創企業 我敢斷言:7年級生勤奮堅韌如昔"(呂宗耀語)
至於像作人這種社會磨練 因為家裡保護的太好 確實蠻缺的(在下亦同)

但是 這些夠跟對岸的大學生競爭嗎?以在下自身交流的經驗 普通等級的應該可以 高級的很難
但是問題出在...對岸高級的怪物太多了! 以北京清大為例 全校在整個浙江省40萬應屆高考考生只錄取300個人 黑龍江省更只錄取"5"個人
這代表的意義是 如果兩邊考生素質一樣 那台灣以這個比例來算 只有全國14萬考生聯考總成績前80名能進北京清大
簡單的說 在北京清大放眼能看到的學生 拿到台灣來都可以上臺大醫學院(當然 社會化這種東西另當別論 每個人都不一樣 這點兩邊應該是差不多)
而且更悲慘的是 能跟你進行跨區競爭的就是這些人 因此光以才智來說 台灣的學生真的要很努力才能夠跟這些人競爭

所以整體而言 台灣學生最嚴重的問題是"No one told our kids,they're facing a very taugh challenge.No.One."(語出Thomas L. Friedman在MIT的演講.原來是講美國的高教問題有多嚴重,但是拿來形容台灣目前的狀況也很合適)
松鼠 松鼠 搖一搖尾巴 兔兔 兔兔 拉一拉尾巴
我覺得大學生的競爭力,在於你學什麼就把那個領域學好就對了!

我目前在美國的研究機構上班,N年前在台灣時當兼任老師在技術學院兼課,教學生工程數學,...等,程度,不說了,上課沒幾個人在聽,要考期中期末考還要老師出作業,作業與考卷的雷同度有80%以上學生還是不會寫,你說這些學生有競爭力嗎?

我1986年考大學聯考,考生十萬人只錄取三萬人,要上國立大學起碼要前五千名,那時那有那麼多學校?考不上的就準備重考再把高中的東西複習過再來一次,門坎就這麼高!

進入大學以工學院來說很多學校都是在開當鋪,沒唸書一定被二一,"由你玩四年"不會在工學院發生!

大學教育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是專才教育!大學生學了很多專業科目後,天曉得以後公司要做什麼?以理工來說一定脫離不了一些主要的學科,若你的學科基礎好有底子那就很容易的進入狀況!大學生與技職體系的不同在於你懂理論可以分析,以機械系來說你懂工數動力機動材力熱力控制,電機的懂三電,外面的公司產品不就是用這些領域的知識做出來的嗎,整個宇宙的理論就這一套,把基礎學全了外面的公司只是應用而以!

大家都在談競爭力,競爭力就在於你懂的紮不紮實而以,有基礎就算遇到不懂的看書翻一下就會了,大學生每天花多久的時間在看書?不看書增加實力還好意思談競爭力?懂的多能解決問題,現在的大學生程度好壞差太多,那憑什麼用"大學生"來一概而論?當然用"程度"來區別!

好學校的學生好學生較多,比較差的學校好的學生較少而以!

若是比較不好的學校畢業生更要努力表現證明自己不會比名牌大學差,以我那個年代我都建議人重考,以台灣的社會來說重學歷的現象永遠不會改變!要進名校門坎很高,人家就是看這門坎來要你!

以前研究所不用考預官,大學畢業前都會準備兩個都考,國立大學預官的考取率很高,很少人沒上!因預官考的比大學聯考還簡單!國文英文沒範圍用四年前考大學的基礎來拼,國父思想就是當年考大學的三民主義,當年考過再翻一下就可以!普通物理很簡單,大一教的都比這難,所以考預官用以前的基礎兩星期準備還嫌太多!為何可以輕鬆過關?因以前有打下良好的基礎罷了!

以前大學畢業當工程師的比較多,因碩士畢的更少!以前政府還鼓勵學生留在台灣唸研究所,學雜費都不用你出!當工程師就是要解決問題,你的底子好就容易想出方法解決!學校不可能把所有公司的實務都教給學生,又不是技職體系的學校,而是要你把所學的靈活運用來克服困難!

有實力不怕起薪低,反而是自己要檢討大學時花多少時間在努力的把所學的精通!

大陸學生很強的當然很多,但人家也是拼出來的,既然別人也是拼出來的那自己為何不行?美國這我的lab北大清華畢業的一堆,我也不覺得他們有多強,他們能做到的自己也可以!做事情不能怨天尤人!

公司最喜歡要的是能從無到有變出一切的戰將,缺什麼自己想辦法搞起來,而不是怨這怨那的,若有這種想法的在升遷上一定吃虧!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FR5578 wrote:
這跟後不後段真的有關...(恕刪)


是阿
您不也點出來了
什麼都教,什麼都不會
學無專精
but,學生有自主了嗎??
如果台灣的大學生100%會自動自發找資料,找(老師沒教過)的東西來看,我願意收回砍掉後段大學的意見
不要說私立大學了,連國立大學自動自發的學生也逐年下滑
我同學在清x大學教書,他談到國立大學最大的優勢在於自動自發,不過近幾年看到不少剛入學的學生,一入學開始擺老油條,也許他的資質不錯,考試依然有辦法低空飛過,四年之後他記得多少,他的基礎會多好,面試題目只要偏學術,一定(馬上)倒......不要跟我說工作經驗比學術知識重要,所謂的工作能力是錄取之後的事,沒錄取前,誰能100%確認你的能力,我又不是蛔蟲

假設今天xx大學國貿系學生正在為經濟學期末考成績過與不過煩惱時,認真的大學生可能已經把其他大學國貿系經濟學課本拿來看過了,這就是自主性

我建議砍掉後段大學,大學變的好考後,學生不再努力充實自己,反正我考上什麼學校就唸什麼,隨便考一定有學校唸...
沒工作??四年後再說拉.....
稍有自覺的同學則是對自己說:好!!我在四年一定要認真,學校好壞不重要。
結果咧~~四年中,迷失在各種誘惑中的學生不在少數,畢業後,夢醒了,一切也來不及了

當一個人不知道什麼是重考、什麼是挫敗時,進到大學會多積極、多努力??
考大學變的唾手可得。試問??誰會珍惜

小弟我不管鎖國不鎖國,也不是唱衰台灣大學生
有機會看看對岸的大學生,早上七點已經有9成學生在教室唸書(學校沒有硬性規定喔)
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吸取相關課外知識。重點不在於七點到校唸書,而是學生的自主,只因為考上大學是多麼不容易,沒有人不珍惜

反觀台灣大學生,若是為了家境打工,這我無話可說
另外一群家境ok,又不認真的大學生呢??有沒有摸摸自己的良心,我今天對的起我自己嗎??有確實盡到學生本分嗎??

台灣現今教育環境,高層要負責任,學生也要負責吧
小弟另一個高中同學是某大學理工科系助理教授。他說:學生越來越難教,考量到學生微積分能力不夠,很多東西必須跳過或簡單帶過,跳過的部分雖然重要。但是,哪個老師敢教,一教下去,根本是在上微積分。而基礎微積分是高中生必備的技能吧~~~微積分如同子彈,在戰場上帶一把沒子彈的槍,如何英勇殺敵
FR5578 wrote:
只有會讀書的才配稱為"大學生"嗎?...(恕刪)


老實說,是。至少原本的大學教育目的就是以菁英制為基礎,發展理論為主的東西,要談實務經驗,請到技術學校去談。這是國外(歐美)沒那麼多人上大學的原因之一,因為大學的教育,很大的層面跟理論有關,跟理論有關,就要會讀書。這也是台灣過多的大學被詬病的地方,因為搞的理論不理論,實際不實際。
但是話又說回來,純粹的理論、或實際,大學也活不下去...所以要在這些間取的一個平衡點。

但是會讀書,也不是指分數高,更重要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但老實說,不要說在台灣的大學生,至少小弟接觸到的一些國外留學的博士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需加強(這不是指個人專業的部分,而是指非個人專業的部分)。

而單就這個不甘心的提問來看,需要先討論的是:大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或是你、我間對於大學教育的認知的差異在哪裡等問題上...至少,我相信是有落差的。

但是小弟也同意
FR5578 wrote:
究其根本 應該是要從教育的內容改起
實務規實務 理論規理論
至少讓大家出了校門知道自己可以幹什麼......(恕刪)


(ps.至少小弟不覺得念國立大學就一定比較會唸書,或是念私立大學就該死。小弟的學士、碩士也都是私立大學畢業的,只是,無論是哪一所學校畢業,除去老師的問題不討論,你個人的特質,進取度,會決定你的成就。國立大學畢業的,是一種保證,保證不至太差而已,但會不會更好,完全取決於個人)

(ps2.不要被現在這些問題所迷惑,很多時候,都只是想太多而已,專心把你現在該做的做好,充實好自己,最實際也最重要,有實力,不用在那擔心的...沒實力...想再多也沒意義...)

(ps3.教育的問題,不是只有學生,還有老師能力的問題,但是這點短期無解,只能靠自己的...)

(ps4.小弟提供一個方向,與其說將不太好的學校砍掉重練,是否有一個方向,或是方法是能讓這些學校向上提升?)


台灣擁有的優勢就是

創意-至少目前還是比對岸有創意一點
完善的企業體制-至少目前也是如此
有效的管理機制-這也是目前台灣比對岸強的地方
有效率的作出cost down-至少目前台灣的產品在價格,以及品質,都比對岸強..
品牌-台灣本身就是一個品牌.所以只要是台灣人,都具備這個品牌價值.

其實每看到這種月經文我都這樣回

不管你是不是大學生

與其問大學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倒不如問你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吧
有優勢嗎??
其實不用談什麼自由的思想或者國際觀哪邊比較好,甚至是我們的電子產業多麼的強,或者我們的大學生有沒有所謂的腦殘
這都是可以被取代的,要不然為何那麼多台商去大陸創業,因為人工便宜,我當商人就是要賺錢
大部分的商人是無祖國,哪裡有錢賺,哪裡賺的多,就是去哪裡
即使現在政府只是某些程度開放對岸學歷之後,只要對岸畢業生來台灣工作,同等學歷(不管是不是真的文憑)但薪水拿的比台灣人少,老闆會想用哪一種???
看看很多鄉下醫院聘的是不一定有執照的國外畢業醫師就知道了,他們沒有執照,但是是國外醫學院畢業,有受過醫學教育,薪水就是拿的不高,但是技術或是知識不一定比較差,當主管的幹嘛不用他們呢
看看外籍勞工就知道了,你台灣人覺得薪水少,工作辛苦,人家外籍勞工拿的水更少,做的更多,當老闆的,幹嘛不用
再看看外傭,外傭便宜還是台傭便宜??大部分的民眾還是選外傭向錢低頭吧
台灣的年輕人要更努力一些喔
不只台灣的年輕人,像我們這種已經工作的人,也是樣兢兢業業,隨時都會被幹掉吧
不管是不是鎖國,政府鎖民間不鎖;老婆鎖,老公在對岸工作對二奶不鎖;民間早就交流了
對岸帶來的衝擊絕對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以後會不會回歸大陸,都要更努力了
加油
ALIN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