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er768 wrote:
你忘了以前舊台幣時代...(恕刪)
相對1970年35美元一盎司黃金
差距144.3倍 所以美元貶值144倍
為什麼貨幣貶值而物價上升?
早說過是浮動匯率跟著石油漲,幣值貶
貨幣實質購買力萎縮=物價漲
1970年原油一桶平均2.5美元
2025年原油一桶 沙特產約65美元
上漲26倍,
不過,石油為中心的匯率經過雷曼兄弟
美國各種經濟危機跟赤字,
也跟石油脫鉤了
國內物價漲上去是下不來,
為什麼會感覺變貴,是因為加算其他成本
因為過去的漲幅,出口所得再分配
沒有真正反應到民生物價,
奢侈品,高價品跟日常生活用品漲幅
在經濟發達地區根本就是不同漲幅,
包括電力及土地人力成本的異常漲幅
才會反應出現30~40元的陽春麵上。

不是什麼黃金,金本位問題。

尤其是15樓、18樓,更是切中要點

物價在承平時期的波動都不太大,可能三、四年都不太動

以前都是在幾次石油危機後才會大幅波動

民國62年開始外宿外食,感覺特別深刻

62年在牯嶺街寧波西街口吃自助餐不到十元,水餃一顆三毛錢,
放個寒假回來,自助餐漲到十三、四元,水餃四毛,學校餐廳醬油麵+滷蛋10元

然後一直到民國68年都漲很少,
69年石油危機又漲一波,自助餐超過20元了,
現在自助餐大約100元,所以餐費漲幅大約10多倍,
62年台北學生雅房人均300-500,現在將近萬元,20-30倍左右。
不過有些東西確實漲得更多就是,也不能一概而論。
以上為親身經歷,絕非幻想文,僅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