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兩水 收割兩次 早冬 跟 晚冬
=====以下以5分地成本來計算=====
1. 要先請火犁翻土 ===6500元
2. 插秧連工帶料 ===8000元
3. 施肥約5次看土壤以及稻子的狀況 ===3500元 農友牌 硫酸銨 185元/1包 特1 330/1包 尿素 43號 等等
4. 稻子噴灑農藥約2次(稻熱病.黑腳病.捲葉蟲...等等) ===2500元
5. 請人收割 ===7000元
6. 還要在翻土一次 ===6500
7. 在田的四周 噴灑農藥 以杜絕雜草 1000元
8. 水電費.水管耗材 === 約1000元
TOATAL : 36000元
早冬收成較好 約莫7萬左右 扣掉成本 淨賺33000元 5個月
=================================================================
種田雖然賺很少 但是真的很輕鬆 平常就去巡田水
開水讓它慢慢流 然後回家逛Mobile01 3~5小時在去關水即可
施肥的時候 騎著打擋車後面拉著拖車 去載肥料 1包40公斤 4~5包
揹上肥料機 約30多公斤 然後赤腳在泥巴路跑來跑去煞是有趣
我是把它當成副業 如果當成主業 我想會餓死吧......

g80022 wrote:
等你目前的工作,腳踏泥土頭頂太陽手拿鋤頭...
...
農業試驗改良所裡面的研究員,
有多少品種有多少技術,這些要指導農民,
多半的農民的態度為何?
答案,老子幹了半輩子的田,還需要一個足以當兒子的人來教?
好吃的米需要細心、費神的照料,有多少農民願意接受?
若要認真講起來,台灣農民的態度為何,
寧願被大盤商宰割,也不願低頭接受技術輔導!...(恕刪)
我主業是晚上在補習班擔任教職,白天的時間就研究一下股市
或者去巡田,耕作面積約一甲半左右,雖然我幾乎所有的雜項都外包了(施肥灑藥...之類的)
但我想我應該可以發言吧..
政府有很多認真的研究員沒錯
他們也開發出很多好吃的稻米
我自己也種過好幾種
想說如果還不錯的話,就幫他們推廣
因為自身有種,而且在田裡跑來跑去久了,跟那群農民也有交情在
如此推廣起來也已較有說服力
但在我多花了時間與金錢下去照顧的稻米
最後獲得什麼結果?
碾米廠給你一樣的收購價=.=
他並不會因為你的米比較好吃,就用比較多錢跟你買
也就是說,種這樣的米,你獲得的報酬反而更低,甚至難以回本
這樣的結果就更讓那群老農民覺得:你看,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
我相信這絕對不是個案,因為鄉下無良的輾米廠,佔了大多數(板上家裡剛好是這行業的只好先跟您說聲抱歉了)
我有去比較過許多家的收購價格以及經營策略,嘴巴都說的很好聽,和農民是好朋友
但真的在收購時嫌東嫌西,價錢東扣西扣,你要賣就賣不賣拉倒
這樣的環境,一般的老農怎麼會有力氣去抵抗?只好認人宰割
他們並非不希望能有更好的收入,有機會他們"曾經"也是願意嘗試
但下場幾乎都是有被騙的感覺
你想跳脫這樣的枷鎖,那勢必得自產自銷,但這談何容易?
或許有人或說市面上也有成功的案例,人家可以為什麼你不行?
我想請大家思考一下,一兩家這樣你覺得還不錯
但當所有的農民都出來做自有品牌,會是什麼情況?
超商上擺滿了老王的米,老陳的米,老吳的米......
農民真正需要的,是個有良心的農會
但台灣農會的現況,我想我不用說明你也清楚
我現在還是種著號碼一大堆的米,試驗員有新品種就會通知我
他大概覺得這一區只有我會理他=.=
但我也因此成了臨田農民眼中的阿呆
這些米不好吃嗎?我覺得很好吃
但它們也沒有得到應得的待遇
所以後來我也沒交碾米廠
自己烘一烘再請人包裝,當做禮品送家長與朋友
每年索取都相當踴躍,幾乎供不應求
大家都說比外面的米好吃很多,能不能多給他一包,不然他用買的好了
但如果每包上面開始出現了售價,我想結果會完全不一樣了...
我本身是個肥料的經銷商...
許多來買肥料實際有在耕作的約8成都是中老年人...
而其餘大多數的青壯年大多是因為家裡以前就是務農的而一起耕作的...
就我所接觸的..很少青壯年真的自願投入耕作的行列...
最簡單的原因就是累.又賺不了什麼錢...
去打個工都"有可能"比種田好賺...
要耕作..樣樣都要錢...尤其肥料跟農藥..農藥部份就看人取捨...
但肥料部分幾乎都是必須的...
我本身在賣都覺得有些肥料貴了些...
肥料到我們這邊...一包3.4百元的肥料都還是賺那十幾元...
但是上游他們還是有領取政府補助..說好聽點是幫助農民..讓農民不會買到太貴的肥料..
但實際受惠的往往都不是農民...
如果耕作面積不大...真的很難單靠收成來養活自己...更別說要賺多少錢了
但水稻耕作面積大..管理的好...可能多少還有些賺頭...
可是加上許多的消磨...賺的真的很少...
以目前政府對農業的態度..算是沒有相當正面的來照顧農業及農民...
只有在災害過後才會出現..去做做場面...
平常真的很少聽見對農業有利的政策出現...
再這樣下去..耕作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到時連自己都養不活了...更別談說農業的傳承了
^_^
但我做過後
我仍是個新貧,現在整間廠徹掉了
碾米廠好賺
那就看你有沒有良心囉
做黑的賺翻囉
池上鄉不知有多大
但全台灣的人都想吃池上米
連日本人也來吃
一台一台的外地米運進池上鄉早已不是新聞
就連農會都不會沒米賣的
他們應該有個聚寶盆吧
這個市場不是少數生產者的
已算是傳統中的傳統產業
利潤都是算的出來的
米,有錢就買的到
就看誰有本事將成本壓低
正常的利潤就是0.2元/斤(搬運工錢)
以前到處都是碾米廠
現在已經不多見囉
難賺的dram都一間廠一間廠的開了
好賺的碾米廠卻一間間收
應該是賺飽走人了吧
大賣場的花東米去看看吧
台灣50%泰國50%
有空的話,把米一顆顆的分類看看
你就可以看出你買的是什麼米
目前純的米,零售價約24元/台斤
有沒有當大頭,去分類看看吧
當心那種特別大顆的、特別長的應該都是洋貨吧
農忙的工資一個月可以破十萬不成問題
師傅級的一包工資10元
一天搬個500包不是問題的
但是一天要工作17個鐘頭
還要搬50kg攻山頭(因為我家沒有自動化)
一天還有六餐可以吃,但一個月瘦個7kg不是問題
有本事賺的人真的不多
我同學來打工後的評價是~地嶽
自己也操到身體壞了,沒本事賺囉
遇過割稻時剛好大夜班無法請假
八點下班回家割到下午五點
就算不用割稻
還是要幫碾米廠做到頭昏昏才休息
但只要撐過農忙期就還ok了
農夫當本業要種很寬,種菜就千萬不要了
菜的採收要靠全手工
便宜時一斤不到十塊,連工資都沒有,你要採收嗎
好價是通常是收成很差,都是辛苦錢啦
種稻都是用機器,開機器還可以吹冷氣、聽音樂~不過門檻較高
當副業就還不錯,但要先有田可種
也許有人認為進口糧食就好了
想想前些陣子有些國家因為糧食而暴動
有錢都買不到,連糧食大國都暫停輸出稻米
還好我們還有在生產糧食
沒讓大家遇到暴動
別忘了,農業是立國之本
再先進的國家都不會放棄農業的
以色列還費盡心思淡化海水
硬是在沙漠中種起菜了
放棄農業的人該多充實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