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就是這樣
管你神通第一
還是被妻子教唆
很冤枉無辜
對教化當事人沒有用
都會十分慘烈的還給受報人
墮入地獄無數年,業報都未了結。
釋迦佛陀最初講經弘法時,隨侍在左邊的就是大弟子目犍連。
目犍連不僅天眼通、天耳通,還能知道他人心裡所想,無論多遠的路程,他瞬間即達,可上天入地,水淹不死,火燒不焚。目犍連的神通僅次於佛陀,號稱神通第一。他曾一足踏地球,另一足踏上梵天,搖動須彌,震撼天地,眾比丘無不歎服。
目犍連盡心幫助釋迦佛宣揚佛法,其功甚偉,也因此遭嫉。一些外道認為,只要將目犍連除去,就可以毀壞釋迦佛的名聲。
一次,目犍連入羅閱城化緣,一直伺機想暗殺他的裸形外道們就拿起石頭、木棒,圍住他一陣亂打,石塊像雨點一般的落下,他被打得血肉模糊,骨頭都碎了,疼痛異常,最後被活活打死。
神通再高亦得償還宿業
過去世中,目犍連曾在海邊捕捉魚蝦為生,所殺生命不計其數,這些債都要還清。
而且有一世中,目犍連的妻子跟雙目失明的公公婆婆相處不好。一次,妻子跟目犍連告狀,講他父母的壞話。於是受蠱惑的目犍連心生惡念:「父母要是被打得像葦草一樣,該多好啊!」他甚至被惡念控制,想假裝強盜殺死父母。
他將父母帶到森林裡,然後自己假裝強盜,一邊喊:盜賊來了!盜賊來了!一邊拿棍子打他父母。父母首先擔心的是兒子的安全,看不到誰在打他們,他們高喊:兒子,快逃啊!快逃啊!被雙親感動的目犍連終於良心發現,他跪拜父母,痛悔不已,最終得到了父母的原諒。
這次造業,使目犍連墮入地獄無數年,業報都未了結。他被人投亂石無法抵擋,神通盡失,實際上源於未能償清的業力。
一個修煉人,死無所懼,生亦不喜,生死都是可以放下的。況目犍連早已發願,要把生命獻給佛法,此世他兌現了自己的誓願,成為佛教史上第一個流血殉教的覺者。
眾生的一切因緣際遇,都是善惡業力的自作自受,神通再大,也不可能破壞因果的法則。
就是釋迦佛自己,也因前世造業,敲過一條魚王的頭三下,雖未食它,成佛之後也遭受了三天頭痛的果報。
看得懂了,自己變季聖了。
自己還知道現在物理知識,老孔已經看不到自己車尾燈。
千萬不要這樣想。
絕大部分聖人出世身旁都有啟發,默默教導的人。
蓮花生修行,文殊觀音都有化身在旁教導。
悉達多也不例外,
不要以為他就是自己一人單打獨鬥,
成就越大的佛菩薩,身邊越多護法。
有的是佛再來護法。
那些人的身分,就像一般人,
知道也沒什麼意義。
要研究討論學問,就好好研究討論,
一直說一些無記的問題,於自己於別人的人生,,我想是沒有任何助益的,
我只能說,是自己境界不夠不能知道,
不是沒有答案。
佛教的答案,都在經裡。
一般人當迷信,當招人的廣告。
說了那麼多,佛菩薩再來的化身,就算奪舍,新肉體氣不通,
根本沒什麼用,還是要修氣脈,還是要老實念佛,要把新肉體修成就才可以。
知道那麼多,我也只能老實念佛。因為知道無記問題的答案,
無助個人修行。
每個人的未來,都在自己當下一念之間。
真的。
大迦葉的年齡終於漸漸的老了,可是他對頭陀苦行的生活,是越過越認眞。
有一次佛陀也看不過他以衰老之年,還要生活在日曬夜露、狂風暴雨之中,想勸他中止苦行。
那是佛陀法駕住在鹿母講堂的時侯,佛陀召見大迦葉,大迦葉穿着破衲衣,鬚髮長得很長,就蹣跚的走來,這裏新皈依的比丘都不認識他就是大迦葉,看到他那儀容不整的外相,都投過來輕蔑的視線,甚至有人向前阻止他走近佛陀。
佛陀知道大家的心理,很遠的就招呼道:
「大迦葉! 你來啦! 我留了半座在這裏,你趕快到這裏來坐吧!」
諸比丘聽佛陀這麼一說,嚇了一跳,想不到這位老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迦葉尊者。他向前頂禮佛陀後,退下幾步說道:
「佛陀! 我是您末座的弟子,要坐在佛陀所設的座位實不敢當!」
這時,佛陀就向大眾敍說大迦葉廣大無邊的威德,並且說他有如佛陀修道相等的歷程,今生如不遇佛陀,他也可以覺悟,證得獨覺羅漢。
由這個事實,可知佛陀如何重視大迦葉尊者,甚至待他如賓,顯示他在教團中地位的重要。
佛陀告訴他,不要繼續苦行,把糞掃衣脫去,改穿信者所供養的輕衣,靜靜的養老,不要過度疲勞。
可是,受到佛陀這麼高的慰勞,他並不肯改變他的頭陀苦行,他向佛陀說道:
「佛陀! 頭陀苦行在我並不以為苦,反而感到很快樂,我不為衣愁,不為食憂,沒有人間的得失,我只感到清淨解脫的自由。
當然,有人說我這樣的生活太着重自利,像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旃延尊者等,他們負起代佛陀宣揚的任務,不懼阻難,不惜身命,推動着眞理的法輪,讓眾生普沾法味,同獲法樂。我雖然沒有那股為人為法的熱情,但我不會忘記佛陀給我的恩德,就是為了報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過頭陀的生活。因為眾生要能得救,全靠僧團的弘法,僧團中佈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親教法師,他必須自身要健全,才能擔當弘法的工作,僧團的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 當然只有從嚴肅的生活中去培養自己的德行。佛陀教法中的頭陀行門,就是一種最嚴肅的生活方式,能習慣於這種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能甘於淡泊,一心一德,能法為人! 佛陀! 我為了直接鞏固僧團,間接的利益眾生,我歡喜願意不捨苦行!請佛陀原諒弟子的執着!」
佛陀聽後,非常歡喜,看看大迦葉,又看看諸比丘,說道:
「好得很啦! 你們諸比丘有沒有聽到長老大迦葉的話呢?將來佛陀正法的毀滅,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壞,而是在僧團的腐化與崩潰! 大迦葉的話說得很對,要弘揚佛法,讓眞理之光永照着世間,則必先要鞏固僧團。要鞏固僧團,就必須過嚴肅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葉尊者,就能負責住持!
大迦葉! 你好好去修道吧,我不勉強你,你可照你的意思去修行。要見我的話,隨時都可以來見我。」
佛陀與大迦葉,人雖二而心則一,師與弟子如兩個容器盛着同樣的水,一點不滯留而互相流動。佛陀待尊者如賓,如親友,但尊者從不忘以師禮對待佛陀,他們之間洋溢着師徒溫暖的情誼。
我們一說到佛陀或羅漢,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像他們如同枯木寒岩般的冷酷,對於人間,一點人情沒有,其實,並不是的,佛陀或羅漢,把污穢的人情用篩過的高尚的情愛自然流露在其中。這種情愛,佛教稱之為慈悲。這個慈悲的根苗,是被盛在智慧的木框裏,如同磁石般的吸引眾生,使他們朝夕能接觸到這種崇高溫暖的人格,改良自己的習氣。
蓊鬱葱蘢的熱帶森林裏,娑婆樹的紅花盛開着,尤其是在夏天,那晚上清涼的月亮從樹梢間投射下銀色的光輝,就在這空閑寂靜的地方,大迦葉數十年如一日的修道,他那種崇高聖者的風姿,彷彿還在我們的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