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人次搜山51天找不到人,山友兩天卻找到遺體(登山經驗談)

fisheries wrote:
救難隊伍慢半拍 台大山友喪命
http://www.ptt.cc/bbs/NTUEE098/M.1027048440.A.html
對於這個案例又有何看法?

民國91年發生的事,快10年了,
沒意外的話10年後,換個地點換個名字,
也會出現類似的新聞,

唉~~該說這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嗎?

台灣因為中央山脈的關係,高山密佈,造就了這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這簡直是登山者的天堂,
不可否認登山是個具有危險性的運動,只要事先準備充份,意外通常可以降到最低最低,
但山難事件往往都不是你能預期的,一個專責具整合能力,且有專業器材的救難隊就很重要了,
找打火弟兄上山,不但對事情沒幫助,只會變的更糟,甚至可能發生救人不成反被救的情形,
難不成真的不幸遇到山難,要有在山上存活二個月的心理準備嗎?


何董的攝情網站:http://blog.xuite.net/sunway.man/blog

fisheries wrote:
不知道這個案件,大家...(恕刪)


一般的登山隊編制最好是7~ 12人
內容如果沒錯的話應該是如下表列
響導
隊員
隊員
副響
隊員
隊員
領隊
對於這種編隊法
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還有
敢上山最好就不要怨任何人
如果實在頂不住,不發洩不行
請依下列順序
請先怨你自己
如果怨不夠請找領隊
如果還不夠請再找響導
再不行就怨隊友吧

考試考O分 wrote:
一般的登山隊編制最好是7~ 12人
內容如果沒錯的話應該是如下表列
響導
隊員
隊員
副響
隊員
隊員
領隊
對於這種編隊法
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恕刪)


這種編隊算是很嚴謹的, 很多社團的隊是沒有"副嚮"的!
其實隊伍在實務上比較重要的是隊中所有人員技能的差異
隊中幹部對於隊伍的控制及行前的教育訓練相當重要
若相差太多, 隊伍就會拉長
當隊伍太長風險就會提高,很多案例都是因為這樣丟人的
甚至有下到登山口清點人數才發現少人的.

考試考O分 wrote:
還有
敢上山最好就不要怨任何人
如果實在頂不住,不發洩不行
請依下列順序
請先怨你自己
如果怨不夠請找領隊
如果還不夠請再找響導
再不行就怨隊友吧...(恕刪)


在山上出事是沒人願意的事
不管再好的裝備,再強的技能,再多的資歷...
只能降低風險, 且難保絕對不出事,
因為不測的狀況太多了
"意外"的意義即在於此...

保險及理賠的意義也不在於怨誰..



考試考O分 wrote:
一般的登山隊編制最好是7~ 12人
內容如果沒錯的話應該是如下表列
響導 需經驗豐富,負責開路/帶路,能正確判斷前方路況,必要時之高繞與下切的探路
隊員 需體力較為強健,協助攜帶宿營裝備,可以是新手
隊員 需體力較為強健,協住攜帶重要糧食,可以是新手
副響 已有部份經驗的山友,且具一定體力能前後與響導或領隊即時傳達狀況
隊員 新手
隊員 新手

領隊 負責落隊隊員的照護,停隊時的適時教育與訓練,發生事故時能作出對全隊最佳的判斷與選擇,所以領隊是全隊最重要的也是最高的領導人,也是需具備最多相關知識的人,如;如何在不得以之下選擇安全的宿營地點,計劃外的缺水與食物取得,隊員的傷病的正確判斷與正確處置


很可惜在台灣登山,大家把他看的越來越像郊遊與健行,太多的商業性登山活動,確沒有在過程中對隊員有正確的指導與關注,造成大多數參與的團員在前幾次的成功後,對山的輕視,對母親的輕視,當母親要求你回到她的懷抱時~~你不要抱怨你還沒玩夠
學生社團則是衝過頭,依各人體力狀態而各走各的,迷路/落石/墜落~~這只是剛好而已

登山應該是在安全判斷與作好準備的情況下去享受台灣的山林之美才對
考試考O分 wrote:
一般的登山隊編制最好是7~ 12人
內容如果沒錯的話應該是如下表列
響導 需經驗豐富,負責開路/帶路,能正確判斷前方路況,必要時之高繞與下切的探路
隊員 需體力較為強健,協助攜帶宿營裝備,可以是新手
隊員 需體力較為強健,協住攜帶重要糧食,可以是新手
副響 已有部份經驗的山友,且具一定體力能前後與響導或領隊即時傳達狀況
隊員 新手
隊員 新手

領隊 負責落隊隊員的照護,停隊時的適時教育與訓練,發生事故時能作出對全隊最佳的判斷與選擇,所以領隊是全隊最重要的也是最高的領導人,也是需具備最多相關知識的人,如;如何在不得以之下選擇安全的宿營地點,計劃外的缺水與食物取得,隊員的傷病的正確判斷與正確處置
...(恕刪)


這種編制跟我大學時代的登山社的一般大山隊伍編制類似
且那時社上任何隊伍的開隊計劃需經領隊組或嚮導組(僅當日來回之郊山)會議審查同意.
比較大的差別是若是這樣人數的隊伍,新手僅能有2個名額.其他需中響以上資格.
且所有隊員需強制體能訓練, 若某員體能達不到要求, 該員會被剔除.
所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要參加得需經該隊領隊同意.
要想爬大山不是那麼隨隨便便容易的事...
要拿到社上領隊,嚮導的臂章那更不容易,要取得資格, 經審查符合申請條件後, 由所屬登山隊長提名,
領隊/嚮導組關起門來開會審議/公評/討論後投票, 甚至連人格特質,私德都會是通過與否的考量範圍.
(簡直比出社會後大公司的人事晉升審議會還嚴.)
不過在那個時代社員,幹部充足.能夠辦三尖之一的八路會師.
若加計山下留守的山難救護組(搜救預備隊).
同時間需要多少位現任高嚮?
現在爬大山不需加入社團, 不需要遵循理會各社團的麻煩的教育訓練,要求,甚至規定,制度及文化倫理
再加上資料取得容易, 且網上隨處可得的詳細行程資料且圖文並茂, 爬大山的要求已不如過去般嚴苛.
現各大學加入登山社的人數也不若以往, 技能,素質要求的嚴謹度與齊一度已大不如以往..
這也是為何現今明明山上的步道,指標,山屋等設施大幅改善
山難也未見減少的因素之一...

考試考O分 wrote:
很可惜在台灣登山,大家把他看的越來越像郊遊與健行,太多的商業性登山活動,確沒有在過程中對隊員有正確的指導與關注,造成大多數參與的團員在前幾次的成功後,對山的輕視,對母親的輕視,當母親要求你回到她的懷抱時~~你不要抱怨你還沒玩夠
學生社團則是衝過頭,依各人體力狀態而各走各的,迷路/落石/墜落~~這只是剛好而已

登山應該是在安全判斷與作好準備的情況下去享受台灣的山林之美才對
...(恕刪)


在我唸大學那時代, 家長多不希望子女去爬山, 裝備也沒現今般完善及隨手可得, 且入山麻煩
所以反而各大學登山社的教育訓練與技能要求一般較今日嚴謹許多.
我那時山社更有創社幾十年零山難事件的紀錄.
那時大概也正值各校登山社的探勘/中級山/技術攀登的熱潮.
與現在連台政山社都得聯合開隊的狀況已完全不同..
由於高山開放, 強制嚮導制度的取消, 登大山未必得參加登山社團.
現在隨隨便便, 連等高線圖都不太會看, 僅靠一定的體力(公用裝備還不是別人背)就跟隊爬山揀百岳
的比比皆是. 甚至連未經一定技能訓練且沒啥經驗的都敢獨登了.心態上的輕忽可見一般.
在很多從舊時代過來的山友眼裏, 沒出狀況還真是上天保佑.
最重要的是數十年來台灣山難搜救體系運作似乎還真沒啥改變..

PS.落石/墜落未必是因為"衝過頭"或體力狀態所造成. 很多CASE的發生都是不可測的意外.
一些謹慎的資深岳界前輩是栽在這.
至於迷路, 這就明顯跟技能有關了.

fisheries wrote:
在我唸大學那時代, 家長多不希望子女去爬山, 裝備也沒現今般完善及隨手可得, 且入山麻煩
所以反而各大學登山社的教育訓練與技能要求較今日更為嚴謹.
我那時山社更有創社幾十年零山難事件的紀錄.
那時大概也正值各校登山社的探勘/中級山/技術攀登的熱潮.
與現在連台政山社都得聯合開隊的狀況已完全不同..
由於高山開放, 強制嚮導制度的取消
現在隨隨便便, 連等高線圖都不太會看, 僅靠一定的體力(公用裝備還不是別人背)就跟隊爬山揀百岳
的比比皆是. 甚至連未經一定技能訓練且沒啥經驗的都敢獨登了.心態上的輕忽可見一般.
在很多從舊時代過來的山友眼裏, 沒出狀況還真是上天保佑


您是5字頭前面的吧
現在的登山隊~很多都想等直昇機



考試考O分 wrote:
您是5字頭前面的吧
現在的登山隊~很多都想等直昇機 ...(恕刪)


我是沒那麼老啦..

一些人可能或許會想, 反正免錢, 直升機不叫白不叫.

fisheries wrote:
我是沒那麼老啦..一...(恕刪)


收PM
這個人是 歐都納百岳 的隨隊攝影師
拍的還不錯

考試考O分 wrote:
收PM這個人是 歐都...(恕刪)


已收到並回覆
感謝..
何董~~好久沒來了 wrote:
民國91年發生的事,快10年了,
沒意外的話10年後,換個地點換個名字,
也會出現類似的新聞,...(恕刪)


20年前剛開始登大山時就曾經聽許多山友就有這種感慨
過了20年還是一樣...沒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