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8013216 wrote:
趙雲本身也是做人圓滑
(當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驚訝地說:「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 」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需沒有遺失,人員無亂,編制整齊。」
當時趙雲軍中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將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為何要賞賜呢?請將其物全部入赤岸府庫,在十月的時候再給眾人做冬衣。」諸葛亮因此大為稱讚。)
這點可見趙雲做事情很有見解,做事圓滑,簡單的說他是屬於圓潤的人!
a...圓滑有貶意...有八面玲瓏,取巧討好之意...
這案例是在說趙雲帶兵臨危不亂,身先士卒,處事公正有條理...圓滑用這裡好像他忽視下屬,刻意討好上司...
cckm wrote:
劉備當時還有關張二人,論輩份排不上趙雲,
孔明第一次北伐時,趙雲就是主將之一了.
劉備不至於對趙雲沒信任感,
趙雲常在劉備身旁,像個貼身護衛,
若不信任又何能當此重任.
若非劉備伐吳慘敗,應該也會提拔趙雲.
嗯...我也認為劉備對趙雲非但不是沒信任感,反而是除了兩個義兄弟以外,最信任就屬趙雲了...包括其忠心(被大軍包圍毫不考慮投降)、武藝(足以殺出重圍帶回嗣子)、與謹慎且有條理的處事態度(知道無法全救時該從嗣子開始救)...不然不會把類似總統府的侍衛長職務給他,讓他負責自己與家人的安全...這個位置帶的兵也許不是很多,卻只有最信任的心腹才能作,武藝跟腦袋都必須頂優,不然奮鬥多年的心血就會毀於一旦...看看旅部就知道...這傢伙再強也不能放身邊...要待在這位置,忠心、武藝、謹慎且靈活的腦子,缺一不可...趙雲大概是最恰當的人選...很難找到替代的...
至於劉備若沒死是否會重用他...若重用的意思一定要是帶大軍出征...沒有陵夷之戰的大敗,讓許多種高階、中階將領死於這場戰役...我猜若劉備還活著,應該還是會把趙雲留在原來的位置...因為這位置太重要了,不是隨便找個武藝尚可的人就能頂替的...問題就在於趙雲能跟其他武將一樣勝任帶兵出征的任務,但其他武將未必能讓劉備安心的交付自身與家人的安危...心腹要留在身邊用
至於到諸葛亮時期...前面損失了這麼多中高階將領,還將趙雲這種等級的武將留守中央當侍衛長...就有點傻了....趕緊抽出來用吧....
當然也有一說,劉備是刻意保留趙雲給兒子用的,所以官不能升的太高,要留給兒子去封,這樣趙雲才會更感恩戴德的效忠兒子劉禪....這種帝王心術也蠻常見於歷史....果真如此的話,那劉備也不會大用趙雲...事實上劉禪繼位後,趙雲就被封為鎮東將軍與永昌亭侯...若不是劉禪很有手腕就是劉備已經交待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