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圍擴大)各國武將不知各位是否有研究..可約略講述事蹟跟評比...

阿寶 wrote:
斯巴達300壯士的老...(恕刪)



史實中他還是有盟軍 人數總共約6~7千人
並不是只有300人在抵抗

另外這些300人斯巴達戰士還是有穿盔甲 不是像電影中只穿小YG
raykidd123 wrote:
本多忠勝吧 終身打仗毫髮無傷 雖然我覺得日本人蠻豪洨的 而且聽說他很矮


打了幾十年的仗居然毫髮無傷, 我也覺得很虎爛
而且根據維基百科不負責的記載....本多強者最後的死因是.....





退休之後在家作木工, 被釘子釘到, 然後破傷風掛掉的....
西門慶

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及金瓶梅中人物。西門慶此角應該是先見於水滸傳,然後蘭陵笑笑生以他為主角寫成金瓶梅。兩書描寫的西門慶性格和出生基本上一致:為風流富家子弟,好色之徒,勾引了潘金蓮,害死了武大郎。不過在水滸中,西門慶是被武松打死的,而在金瓶梅中的西門慶則是縱慾過度,精盡人亡而死。

雖然結局不好但這種生活.......誰不想阿!!
阿提拉~~~歐洲人稱「上帝之鞭」!!
其他的資料google一下就知道了~~
談談女"武將"吧
美麗的女人總是讓人無法抗拒,美麗而淫蕩的女人呢?更加讓人無法抗拒,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

春秋時代的夏姬就是這樣一個美麗而淫蕩的女人,她讓無數男人為之神魂顛倒,讓幾個國家政權動蕩顛覆,讓很多跟她有關係、沒關係的人丟了性命。

先看看夏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傳奇經歷。

夏姬是春秋時鄭國國君的女兒,此女“美而艷”,年幼時即夢中與神人交合,得“採陽補陰”和駐顏之術(這當然也是古人的猜測,但史書上是這樣寫了)。她很小就和一位公子有私情,鄭國國君不敢留她,就把她嫁給了陳國大臣夏御叔作妻子,生下兒子夏徵舒之後,夏御叔就死了。是不是被她的“採陽補陰”掏空了身子而死,無從考證。

丈夫死後,她首先跟陳國大臣孔寧、儀行父私通,經過二人的介紹,陳國國君媯平國也加入情夫的行列。三個人經常在一起淫亂,即現在流行的3P、4P(夏姬可能是中國歷史上記錄的最早的3P、4P女玩家)。這還不算,他們還戲謔夏徵舒像他們的共同兒子。

夏徵舒也是血氣方剛的男人了,哪能老是容忍這種羞辱。西元前五九九年,夏徵舒殺掉國君媯平國(即陳靈公)。孔寧、儀行父逃到楚王國向霸主告狀,楚莊王羋侶聽了一面之詞,而且適逢他正要展示他的霸權,而聲討“亂臣賊子”恰是一個理想的發動戰爭的堂皇理由。於是他揮師滅掉陳國,把夏徵舒處決。

夏姬的美貌使羋侶動心,就要自己帶回皇宮享用。但大臣巫臣向他提出警告:“大王仗義興兵,全世界誰不尊敬。如今卻把禍首收做妃子,人們就會抨擊你貪色好淫,恐怕對霸權有不利的影響。”羋侶認為他的話有很深的道理,大為佩服。公子羋側請求把夏姬送給他,巫臣又說:“這女子是不祥之物,為了她,已死了一個國君,滅亡了一個國家。如果娶她,一定後悔不迭。”羋侶說:“果然是不祥之物,少惹她為妙。”羋側大怒說:“我不要她可以,但巫臣也不能要。”巫臣用一種委屈萬狀的聲調說:“這是什麼話,我怎麼會有這種邪惡的念頭,我只是一心為我們的國家。”恰巧另一位大臣連尹襄老的妻子逝世,羋侶就把夏姬送給連尹襄老,可能是他太老了,夏姬不久就跟連尹襄老前妻的兒子私通。

兩年後,連尹襄老陣亡。夏姬跟嫡子私通的醜聞漸漸傳開,在楚國首都呆不下去了,要求返回她的娘家鄭國。巫臣早已派人通知鄭國國君姬堅迎接他的姐姐。西元前五八九年,晉國與齊國去會戰,齊國大敗,向楚王國尋求同盟。羋侶派人去齊國締約,巫臣自告奮勇前往。紀元前584年,巫臣出發,卻在經過鄭國的時候,宣稱奉了楚王的命令前來跟夏姬結婚。然後他連齊國也不去了,締約的事更拋到腦後,他知道不能再回到楚王國,就帶著夏姬,雙雙投奔晉國。巫臣是楚王國有名的智囊人物,以富於謀略聞名國際。晉國大喜過望,把他當作上賓招待。巫臣為了夏姬,千方百計,輾轉曲折,總算達到目的。

算算看光是檯面上夏姬就收服了八個男人
而且都是有頭有臉的男人
最讓人稱奇的是
嫁給巫臣時,她少說已經超過50歲了
真是讓人折服
贊曰: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夏姬伐色更高於孫子之上,嗚呼男人
▁▂▃▅▆▇★▇▆▅▃▂▁ ▁▂▃▅▆▇★▇▆▅▃▂▁
yvmp4 wrote:
談談女"武將"吧美麗...(恕刪)


酷!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
餅乾貓 wrote:
袁崇煥是有爭議的武將...(恕刪)


可見你應該有在看書。
不過,你可能也只是網路上看的一些評論而已。

首先,袁崇煥不是武將,正確的說,他是進士出身的,
明末三大將孫承宗、熊廷弼、袁崇煥等都是進士出身,
明朝的政策就是怕武將造反,改了他的國號,
所以一律用文臣、宦官監軍。
對了,除了孫之外,熊和袁的下場都很慘。

孫承宗和袁崇煥的關係只可以用如魚得水形容,
單講在對後金的戰役上,孫因為沒有直接和奴爾哈赤打過,
所以很難說孫打的比袁好。
當奴爾哈赤發動第一次錦寧戰役時,當時孫已經去職,
當時山海關的經略是高第,他主張撤回關外所有的軍民人等,
袁崇煥的蠻子脾氣發作,硬是不要,留守寧遠城,
他是一位書生,他用他的勇氣鼓舞了全軍的勇氣,
在第一次錦寧大戰時,要不是他的廣東蠻子脾氣,
進而抗命、硬要留守寧遠,山海關在當時就已經淪陷了,
而崇禎也可能在那一年就上吊了。

在後金興起時,他的八旗兵在當時是天下無敵的,
入關前打敗過朝鮮,入關後打敗過俄羅斯的騎兵、
尼泊爾的居喀兵,在當時女真族把中國的疆域打的比現在還大,
在這麼強的兵力壓迫之下,袁以一介書生,拿不起刀槍廝殺,
在和後金征戰的三次戰役中都獲勝,這是讓我崇拜的地方。
在明末,軍方系統所培養出來的將領有2/3來自"遼"體系,
甚至連吳三桂也是"遼"出身的,他的爸爸吳襄就曾當過寧遠的總兵,
就知道袁崇煥在當時對整個明末的影響有多大了。
白天醫人晚上醫車,真愜意的生活啊。
3國 推 姜維 - 諸葛死後獨撐蜀國殘局的名將

日本戰國 推 森藍丸 -與信長同死於本能寺 年僅18歲 忠義雙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