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機時發現隔壁的隔壁給我......

白丁:
(三) 國際線起飛及降落階段(飛行高度一萬尺以下)禁用以下電子用品:
1. 個人視聽用品如CD/MD/VCD/DVD/MP3/唱盤與TV Receiver。
2. 攝影裝備如 Video Camera and portable VCR
3. 電子遊樂器 (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Devices)。
4. 電腦及週邊設備 (Computer and Peripheral Devices),如 Laptop/PDA/Electronic Dictionary/Calculator。
5. 收音機 (Radio Receiver)。(恕刪)


這點 我真的很疑惑
DC 可以在起飛或是降落的時候使用嘛!?
相信 很多人很喜歡拍飛機起飛 畫面 或是降落的時候 飛機外的落地情況
但是 相當疑惑 到底可不可以使用DC拍攝呢?!

上次我去NZ時
因為 很興奮 所以 就拿著相機一直拍不停
直到要降落的時候 看到熟悉的城市 亂感動一把的
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再有機會回去
想說要從高空多拍幾張城市的照片 回去做紀念
後面就有人用力拍打我的肩膀 要我不要拍 (印象深刻)
因為 有相當不好的經驗...

可是想 DC不是有放射波的東西 真的會對飛航有所影響嗎
那是不是真的降落跟起飛時候 真的不能拍照的?!


附加一張基督城上空照
一篇中時的報導:


機艙飛安「老實說」 嚇死人不償命

  如果說,旅客在機艙內聽到的飛航安全說明不完全符合實情,那麼「誠實版」的說明內容會是如何呢?最近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就以嘲諷的口吻,模擬了一篇「誠實版飛安說明」,恐怕連搭機常客都會嚇一跳:
  「早安,各位先生女士。歡迎搭乘維立塔航空。您的安全是我們優先考量。其實,這點不算正確,因為我們如果真的關心您的安全,我們會把座位設計成面朝機尾,就像軍機一樣,因為這在飛機迫降時旅客會比較安全。但如此一來,沒有旅客會惠顧本公司,我們就會關門大吉了。
  請注意空中小姐指出的逃生門位置,萬一需要緊急疏散,知道逃生門位置攸關你的生存機會。請隨時繫上安全帶,即使繫安全帶的指示燈沒亮也要,遇到高空亂流就靠它保命了。
  救生衣就放您座椅底下。但請不用麻煩去找了。因為在航空史上,到目前為止,廣體客機安全地在海面成功迫降的紀錄是──零。
  本客機機艙備有充氣式逃生滑梯,脫離後可充當救生筏,雖說有沒有其實也差別啦。女士使用逃生滑梯前請脫下高跟鞋。我們真的很想說,也請脫下太空頭盔、反重力腰帶,因為就連提到可以用逃生滑梯當救生筏,就已經進入了科幻小說的領域。
  另外也請各位關掉手機,因為這會干擾客機導航系統。至少,大家都這麼告訴你。雖說真正理由是會干擾地面上手機業者的通訊網,但這種理由不好說出口吧。大多數航班上,總有幾個旅客會忘了關手機。大家想一想,如果手機未關真的會造成危險,我們根本就不會准旅客攜帶手機上機了,不是嗎?  
 艙內娛樂頻道中有一支影片教導各位做體操,以減低「下肢深層靜脈栓塞」(經濟艙症候群)風險。我們也曉得這支影片無聊到不行,但它原本就不是娛樂用的,是為了一旦挨告我們公司就可以推卸責任。
  客機飛到巡航高度之後,我們會供應餐點跟飲料。不過,提供這些餐飲部分目的是想把您留在座位上,以免您在艙內趴趴走,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也請各位適量飲用酒類。因為您處在微醺但又不至於鬧事的狀況下,對我們是最便利的。既然講開了,不妨也告訴各位,我們也隨時可以將艙內空氣品質開關調低一到兩級,以確保各位陷於昏昏沉沉狀態。

=============================
文章內容還蠻有意思的說~~
雙子貓 wrote:
我是覺得,不管是惡法還是好法,既然有規定,就好好遵守。如果覺得不合理,那就想辦法改到合理,而不是相應不理或是頑強抵抗,這樣只會讓「所有規定(不論好壞)」因個人不同喜好而全都變成馬耳東風,亂成一團。守法觀念不是「合我意的才守法,不合我意的別理它」這種「各憑所好」。都是大人了,又不是三歲小孩子為了吃糖就對媽媽耍賴,沒必要這樣耍個性當害群之馬。


現在的台灣人真的需要加強這種觀念.
CarlTz wrote:
調查單位測試Saab 340同型機有手機干擾導航系統的問題.

網上找到的幾個新聞,
參考看看吧.

11 Jan 01 - Food Safety - Mobile may have caused Swiss air crash that killed 10
Jean Overney, leading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crash of Crossair flight LX 498 on January 10 last year, said tests with the same aircraft model had shown that the Saab 340's navigation system could be disrupted by a mobile phone.
http://www.mad-cow.org/UKFS/FS_news9.html


您所引用的這個網站也報導"Long flights cost 2,000 lives a year"
長時間搭乘飛機所導致的血栓每年奪走兩千條人命

此外亦報導"Scientists link eye cancer to mobile phones"
聲稱行動電話亦導致眼癌

這樣的網站有公信力嗎?

我所引述的網站是飛安基金會的網站 (Flight Safety Foundation)

我想說的是 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起重大空難的官方調查報告指出事故原因是由行動電話或一般電子器材所引起的 (至少我沒看到, 如有遺漏還煩請更正)

有沒有可能干擾儀器是一回事, 有沒有和空難有直接關聯是另外一回事

我不是說上機不需要關手機, 或是不需要遵守相關規定
有這種規定, 只是為了預防萬一 不代表手機會導致空難
手機是否妨礙飛安?

渾沌理論中,「蝴蝶效應」意謂渺小不起眼的事件或現象,在紛擾不可測的混沌中,可能會扮演具影響性的關鍵角色


飛機失事
可說是手機干擾
也說不定是世界上某隻蝴蝶拍動翅膀造成亂流



謝絕貪腐詐騙,,,以上!
mdboy wrote:
渾沌理論中,「蝴蝶效應」意謂...(恕刪)


感覺好像絕命終結站的說‧‧‧

不過重點是,沒有證明電子產品電磁波對飛航無害之前,就依規定順手關個機吧,不差那一段時間啦!生意有做那麼大嗎?值得用機上所有乘客的命去賭?
小弟提供一則個人親身經驗給大家參考!

十四年前(1992)的九月初, 大二暑假結束前夕, 我跟幾個同學從台東豐年機場搭機要到綠島玩,
當時搭的是台灣航空BN-2雙螺旋槳十人座小飛機, 我的座位就在駕駛員右後方, 從我的位子看得到駕駛員飛行時一切的動作及儀表. 在飛機飛出台東海岸線的同時, 我把行李袋中的V8拿出來拍機外的風景, 大概拍了快兩分鐘的時候, 看到駕駛員用手指頭"彈"一個儀表, 然後回頭看了機艙一眼, 然後大聲的叫我把V8關掉(因為螺旋槳就在旁邊, 所以機艙很吵, 他如果不說大聲一點, 我可能聽不到), 我那時有點害怕, 怕是不是犯了什麼規定, 之後, 一路上飛行員都沒有再說什麼, 直到飛機平安降落綠島機場, 飛行員下機幫我們把行李從後機艙提出來, 在從他手上接過我的行李箱後, 我向他道歉, 然後飛行員很和顏悅色的告訴我們沒關係, 因為我們不知道.

出了綠島機場, 在等候"機車"的同時, 也看到駕駛員走出機場, 這時我跟我同學鼓起勇氣的向他詢問, 剛才是發生什麼事?

飛行員說, 我的V8影響到飛機的高度計, 高度的顯示比平常少, 但是因為當天能見度很高(飛機出海以後就看得到綠島), 他可以參考機外相對位置來確認, 且他一天要飛幾個來回, 飛行的參數差異不會太大, 本來他以為高度計卡住了, 所以他彈了高度計幾下.

高度計顯示比平常低會怎樣? 這會造成飛機進場高度過高, 飛機觸地後怕跑道不夠長讓飛機減速, 那飛機不是加速重飛, 就是滑出跑道.飛行員還說, 天氣好能見度高, 他們會相信他們的眼睛, 但是當天氣不好時, 他們只能相信飛行儀表.

所以, 有這次的經驗以後, 我絕不敢在飛行的過程中使用任何"自己"的電子設備
++++++++++++++++++++++++++++++++++++++++++++++++++++++++

為什麼國際航線會限制一萬英呎以下不可使用電子設備? 因為一萬英呎(約略3000公尺)以下的空域, 雲及氣流都較複雜, 飛行器常要穿雲而行,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飛機穿雲而過的情形, 是不是機外白茫茫的一片, 而且飛機比較不平穩. 飛行員這時所能信任的只有他眼前的儀表, 這時候如果儀表遭到干擾, 提供的是一個不可信任的數據, 那萬一............, 後果很難想像.

飛行的過程, 要求的是絕對的安全, 他畢竟不像開車或坐船可以任意中途喊停, 就算中途要停, 也得有地方能停才行.
++++++++++++++++++++++++++++++++++++++++++++++++++++++++

以上一些經歷跟心得與大家分享
stofler wrote:
您所引用的這個網站也...(恕刪)

我是相信Discovery找的資訊正確性才去找相關新聞.
News.ZDNet的新聞也是說一樣的事.
News.ZDNet應該不是會亂放新聞的阿哩不達新聞網站吧.
http://news.zdnet.co.uk/business/0,39020645,2083641,00.htm
都有提到測試Saab 340的導航系統會被手機干擾.
怎麼會是以訛傳訛呢.

如果確定是手機所致,
那早立法禁止攜帶手機上飛機了嘛...
就是因為只是專家調查後的懷疑,
(Swiss aviation officers believe the plane crash at Zurich airport last January which killed ten people
was caused by a mobile phone...刪...)
(...刪...there has been no evidence of a mobile phone causing an aeroplane to actually crash.)
所以才沒嚴令禁打手機.
我上次搭飛機看到,不是看得很詳細
好像台灣國內班機已經改為全程禁用所有電子用品了
不太確定是不是真的這樣
不過即使如此,應該也還好
畢竟我們這樣的小島國,任何國內航線怎麼飛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
真的有這樣的規定,也算不是說是不合理
所有的事跟萬惡媒體反著做就對了,便利、安全、有保障!
在起飛降落的時候不能用電子產品是正確的. 因為機長不能保證每次落地或起飛都會很安穩. 要是一個重飛, 那些電子產品(像筆電, 小型DVD撥放器), 就等著在機艙裡亂砸好了.

相機: 在空中的時候拍是沒關係啦. 還可以請空姐幫我拍 降落時別拍, 理由同上.

至於手機, 我看大家(黃種人, 白人, 黑人)都也是一著陸就開機講起來了. 跟那個地方的人, 關係不大.

不過有當地的規定及法律, 我們做客的/在地的, 還是要遵守. 不然去新加坡亂畫車子遭鞭刑, 難到還要怪當地政府太殘忍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