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4/04 13:05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房價飆得再高,似乎對政府高官毫無影響,因為不少高官都是坐擁千萬房產的豪宅主人,例如,行政院長吳敦義在北市中正區的老公寓,50坪市價至少2600萬,剛出月薪社會的新鮮人月薪2萬5千元,要不吃不喝88年才買得起,更誇張的是,副總統蕭萬長的1.5億豪宅,更是一般人一輩子都買不起。
白色磁磚、已經有點污黑,不過這棟12樓的華廈,地點就位在最近一年房價漲幅最大的中正區,讓老房子身價很驚人,閣揆吳敦義就住在這一棟老華廈裡,雖然屋齡已經有點舊了,不過50坪的面積,市價至少也要2600萬。
上千萬的中正區豪宅,即使是月薪30萬的行政院長,也要8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更何況並非人人都能當大官,月薪2.5萬的新鮮人,想入住得賺個88年,真的讓購屋族只能望屋興嘆。
尤其,副總統蕭萬長搬進仁愛官邸前,住的是一坪百萬的元大花園廣場,總價超過1億5千萬元,以蕭萬長月薪34萬來看,34年不吃不喝,才能當豪宅主人,以新鮮人平均起薪來算,拚一輩子都住不起。
即使房價高得嚇人,坐擁房產的高官大有人在,總統馬英九住的是1800萬的老公寓,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在士林的房子,就價值4000萬,財政部長李述德名下的國宅,也要1800萬。官員們上班用力打房,下了班舒舒服服住豪宅,要說政府能苦民所苦,實在缺乏說服力。(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黃宇潔、周育鋒)
台灣慣老闆的成功秘笈「沒賺到的就從員工薪水福利裡撈回來。台灣勞工很NICE的,一點都不會誤會。」
更新日期:2010/04/04 01:53 林如昕、戎華儀/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林如昕、戎華儀/台北報導】
大台北地區房價飆漲引民怨,三二九檔期大台北十區的預售屋價格再創新高。相較於小老百姓望屋興嘆,政府高官幾乎人人在台北市有地有房,即便以行政院長吳敦義約五十坪、市價二千六百餘萬的老房子,社會新鮮人可能要八十八年才買得起。
吳敦義的房子靠近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依照《公職人員財產申報》登記的資料換算,約五十坪、市價將近二千六百五十萬。這樣的價格,以閣揆一個月三十萬薪俸計算,吳敦義得連當八年行政院長,不吃不喝才買得起。
就算當院長 也得不吃喝八年
但若是以人力銀行統計,社會新鮮人最低起薪兩萬五千元來算,想買吳揆的房子,得不吃不喝存錢八十八年;就算不用社會新鮮人起薪,改用主計處公布的台灣人經常性薪資三萬六千元計算,一般民眾也得存錢六十九年。
吳敦義的房子在馬政府中算是「平價」的,副總統蕭萬長搬到仁愛官邸前,住的是元大花園廣場一百二十坪豪宅,其近一年每坪單價自一百萬漲到一百三十萬,總價超過一億五千萬,以副總統的薪水每月三十四萬計算,蕭萬長得做三十八年副總統。和副總統比起來,馬英九總統在木柵興隆路上的老公寓價值低很多,其申報坪數五十三坪,以單坪三十五萬計算,價值一千八百多萬。
欲參選新北市的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在至善路有間市價約四千萬的房子,社會菜鳥想買他的房子得不吃不喝至少一百三十三年。
近期因房屋稅聲名大噪的財政部長李述德,房產位在捷運科技大樓站附近,申報坪數約卅四.六二坪,房仲業者表示,附近的房屋成交價,國宅一坪最近漲到五十三萬左右;非國宅的房價甚至超過一坪六十萬,李述德的家約一千八百卅五萬,部長得連做九年才能賺到。
經濟部長施顏祥北市房子有好幾間,根據監察院資料,他一共申報三戶,其中兩間坐落捷運萬隆站附近,雖然是老舊公寓,坪數不大,近一年房價也漲了三成。房產業者表示,附近退休公教人員多,環境單純,詢問度高,施的屋子總計近市價兩千五百萬;若再加上民生東路一千六百四十餘萬的房地產,他得做二十年的部長才買得起。
蕭萬長元大豪宅 值一億五千萬
教育部長吳清基申報的房產,位在力霸南京社區裡,附近房價最近六個月漲勢非常明顯,單坪價格一路漲了十多萬,「部會首長是住戶」更是促銷噱頭之一,附近成交價約一坪四十五萬。吳清基在羅斯福路五段、六段各有一房,總價估計有三千萬,當部長不吃不喝得十五年才買得起。
內政部長江宜樺名下房地產坐落中正區同安街,三十多坪的老公寓,這一年每坪從三十萬漲到四十多萬,總價約一千三百餘萬;國防部長高華柱所有的是軍方配售屋,當初約以六、七百萬買到,近三十五坪左右,位於廣州街、延平南路口,和平醫院附近,現在也暴漲三倍,總價近兩千萬。
交通部長毛治國的房子也價值不斐,在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大安森林公園附近,雖沒有緊鄰公園,一坪也要六十萬,總共申報坪數有九十六坪,估計價值五千七百多萬,相當於部長二十八年薪水。
台灣慣老闆的成功秘笈「沒賺到的就從員工薪水福利裡撈回來。台灣勞工很NICE的,一點都不會誤會。」
dungeonronin wrote:
階級和遊戲規則是可變動的
但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必然容易的
有些人成功、很多人失敗
但如果消極到要用拒絕生子來面對的話
那不如自殺比較快吧,畢竟誰知道避孕是不是100%
再者,少子化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
因為,資本的分配不見得會因為少子化而平均起來,資本分配的規則也不會因此「公平」
.(恕刪)
如果一個國家社會讓人民失去希望,沒有遠景
生小孩反而是對這個小孩不公平
以前的社會有促成階級流動的規則
但是目前階級差異化已經太大
大到足以讓M型左方的人失去希望而心死
只能尋求自己的溫飽
自殺倒不需要,人生還有其他好玩的事不需要太多錢
但是養育下一代就變成吃力不討好的事
而且下一代脫貧的機率還可能更低
所以就「拒絕再玩」了
如果越來越多人開始「拒絕再玩」
政府跟富人階級就不得不出來面對這種貧富階級巨大化造成的問題
否則到後來這些富人階級也會倒(找不到工人了)
資本主義社會下一定會有階級差異
沒有人會肖想國父的民生主義可以實現
沒有人會肖想可以做到全民均富
有適當的階級差異,可以造成階級流動的動力,讓人民還有努力的目標往上爬
但是階級差異大到一個程度讓下面的人意識到所有努力都不會有成果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失去動力
結果就是勞動力下降,人民逸樂化,不願投資未來,整個社會往下拉
如果政府還在當鴕鳥
沒有了解到房價民怨以及少子化的警訊(更不用提原本就有的「國際地位不明」「國家前途未卜」的老問題)事實上已經點出了許多人民已經對這塊土地失去希望,沒有了奮鬥的動力了,台灣會繼續失落下去另一個十年或二十年。
藍綠繼續吵吧!富人繼續炒樓炒股吧!我們已經不想再玩了。
No day but to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