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說~聽說以前武聖是岳飛,後來才被清朝改成關雲長

heavenkings wrote:
以前上課時候還聽到另...(恕刪)



想接回2個被抓走的白癡皇帝
的確是夠白癡的想法
另外12道金牌招不回跟動不動跟皇帝拍桌子
其實我倒覺得至只是一個軍人堅持
可惜遇到一個氣量狹隘的皇帝
岳飛是軍事奇才
但是卻是政治白癡
可是"擁兵自重"實在對岳飛太沉重
史記上並沒有顛覆王朝的可能
事實上要造反揮軍進京城應該不會太難
kenyeh99 wrote:
紅襪是以敗止敗的奉行...(恕刪)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紅襪接下來要開始止敗邁向連勝之路囉
昨日的浪子~柯林髮落, 今日的巨星~球德洛, 明日的傳奇~褲濕啦 , 永遠的女神~愛田由
king2000 wrote:
想接回2個被抓走的白...(恕刪)


徽宗可不是白痴
你可以說他是政治低能
但是他是個不折不扣天才藝術家

無論是書法,繪畫,詩詞文章,古玩....通通無所不精(也包含吃喝玩樂)
而且就算是吃喝玩樂
他的"品味"也絕對高於你我喔

這個傢伙只能說生錯了身份
落得慘死異鄉,屍體還被拿來作燈油
可惜阿...




球德洛 wrote: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紅襪接下來要開始止敗邁向連勝之路囉
...(恕刪)

有可能,如果先來個十連敗,應該能嚇倒對手
不過記的要把爆爆牛調上來,他等著被打爆,等的不耐煩了
不要讓人家等太久了
DChild wrote:
請問我的哪句話過度捧...(恕刪)


您好,對不起或許我眼殘,您提的是三國誌的一句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列"其實也表示了戰積或許不多,但是能力和功能性的確都是有的

在此我向您致歉,但是關於趙雲,我還是要說他只是小營長,對不起我就跟上面幾位的疑問一起回了,其餘朋友的不再轉引言

漢律,四鎮四平,只是營長階級,漢代所謂領軍者,將也,並沒有現在將軍的權勢,後漢更是有所謂雜牌將軍,對不起,鎮東將軍,基本上不是常設性實權將領,四鎮四平只是三等級將領,類似今日的師長,旅長,營長,中的營長五品將軍,比掌握軍權的校尉管制人數還少,這點各位請就事論事,以下轉貼一篇文章

以下

漢朝國家機器逐漸規範化,將軍成為常設官職,而且比較明顯的區分為重號與雜號將軍,或稱“中朝將軍”和“征伐將軍”,前者為中央高級武官,統領中央軍隊,參與朝政,重號將軍(大驃車衛前後左右)地位極高,金印紫綬在御史大夫之上而且可以開府理事參與朝政。而征伐將軍(或稱雜號將軍)多為臨時任命以征伐叛亂或開辟疆土,征伐結束即罷,非常設,無高下之別,且名目繁多。以兵種,地名,征伐對像等多種方式命名,如度遼將軍,強弩將軍,伏波將軍等。據後人考證達四五十種之多。這種非常設的征伐將軍實際上沿襲先秦原義,不為主官而為臨時軍職。如“明年春,大將軍青出定襄,合騎侯敖為中將軍,太僕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 (《衛青列傳》)這裡的諸將軍都是臨時軍職(注:此處前後左右將軍為軍職非朝官) 史記上多有“李息,鬱郅人也… …凡三為將軍,”之類“某……N為將軍”的記載這裡的“將軍”指的都是臨時的征伐將軍。 (當然,有大規模戰事,重號將軍有時也領兵征討。)

而漢的中朝將軍成為自成一體的主官,上文說過,常設,有參政議政權力,而且有明確地位高下差別因而不再僅僅是臨時性的軍職而是成為國家機構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具備了區分地位高下的軍銜功能。自霍光以來,將軍不僅可以議政,而且“領尚書事”後即可成為輔政大臣,權傾朝野,實權在丞相三公之上。逐漸形成通例,自霍光後十餘人以將軍領尚書事輔政,而且將軍號的高下也成為輔政者地位高下的標誌,如“上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決定了三人的輔政順序。由於漢代多由將軍輔政掌權,韓國學者甚至稱漢朝政治體制為“幕府政治”(注:其實是高麗棒子不知道將軍輔政的權利來自“領尚書事”的加官而不是自己的幕府稀里糊塗的和小日本混為一談了——筆者)由此可見漢代將軍在政府官制中的重要地位。

由於中朝將軍(重號將軍) 的重要地位許多終身不與兵事的文職人員也位列中朝將軍後漢外戚專權更是多以將軍名目至於末年靈帝甚至拜宦官曹節為車騎將軍此時的中朝將軍號就逐漸向榮銜發展漸漸的由職權(統兵開府)化向名號化發展。

至於漢末天下亂,東漢政府改地方刺史為州牧的同時,也多為州牧加將軍號,以賦予其鎮撫百姓的軍政全權,如徐州牧陶謙為安東將軍,益州牧劉璋為振威將軍,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軍號成為加官更向純粹的名號化邁出關鍵一步。此時農民起義首領也多以“將軍”為號,也顯示了普遍的將軍名號化的趨勢。而曹操與袁紹爭做大將軍的也就是爭這個“名號”而不是軍職這個也比較明顯。

而後群雄割據戰亂不斷,對在戰爭中的有功將士,君主則多以軍號封賞,軍號趨於氾濫。 (據不完全統計,三國各有其特色軍號累計100多)此時的軍號則完全的實現了軍銜化與名號化,並且將重號將軍與雜號將軍兼收並蓄,形成了一個巨大龐雜的體系。以熟悉的趙雲為例“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成都既定,以雲為翊軍將軍”“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軍退,貶為鎮軍將軍”綜觀一生升降皆體現於將軍職。而此時的“將軍”(排除以將軍主官行割據的軍閥)基本完全失去了軍職的意義而軍銜化,還以趙雲為例假設他在昭烈時代一直是“衛隊長”(小規模)或者“禁軍統領”(大規模)的角色的話,那麼隨著他軍號升遷並未改變責權的事實就可以說明此時的“將軍”僅僅具有軍銜的意義。 (孔明姜維事亦同)同時還有些純文職的將軍如“安漢將軍”糜竺“昭文將軍”伊籍之類就純粹是名號將軍了而具體的軍職則逐漸與軍銜分離,如“百人將”(《曹純傳》)“小將”(《呂蒙傳》)“萬人督”(《陸遜傳》)之類的泛稱以及蜀漢的“無當監” “虎步監”等具體職務。而後軍職制度逐漸演化為都督制度,魏晉南北朝之後軍號則更加明確的軍銜化散位化南朝宋時連八品官都可得“宣威”“明威”諸將軍號。寫到這裡,回憶起漢代的八重號將軍,確實有恍若隔世的感覺了。


以上

剛好結尾有說到趙雲,要是有興趣能看一下,趙雲終究一生只是個營長,這是很多人不願樂見的事實,我再重複提一次,以趙雲追隨劉備之久,要是真是之前之後受到重用,對不起,劉備稱帝時候,一百八十餘人上賀表,趙雲不會連列名資格都沒有,我知道不少人喜愛趙雲,我也是,我打從小時候玩三國騎馬那個秀秀秀阿嘿然後放大絕的電玩,選的就是趙雲,因為他帥又有形

最後,在補上所謂亭侯資料,這是簡體我找到的,就是趙雲生前受封的亭侯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



gracestar wrote:
徽宗可不是白痴你可以...(恕刪)

與其說是生錯了身分
應該說是生錯了時代
若生在治平的時代
徽宗或許就是將文化發揮到極致的名君也不一定

kooko5319 wrote:
您好,對不起或許我眼...(恕刪)

我想kooko5319大的發言可能是對比現在的營長這點, 有些人還是覺得不符自身感受吧 :)
但是大體上DChild是同意的
趙雲長年的作用有點類似許褚或周泰卻又不盡然
常讓人無法將他明確定位
但不可否認的, 就"軍階"和"頭銜"而言, 趙雲也好, 陳到也罷, 活著的時候從沒能及關張馬黃魏之列
不過老實說, 劉備稱漢中王時, 趙雲任中護軍
如以魏制來看
中護軍的職務和權力其實也不算小
做的是什麼?
掌禁軍, 守京城, 拔武官
這甚至不是許褚,周泰之輩能及的
同時也可看出劉備對他的信任
不過這裡的"職務"和"權力"
自然不能跟叱吒四方的前後左右將軍相比

趙雲就連死後的追封還是姜維等人求來的
但是就三國志, 通鑑, 華陽等書來看, 大多野史形容他操守和個性的部分, 倒不算誇張
bmf22 ichirohiro

wrote:
(恕刪)


您好,關於兩位的質疑,再下也認為是個謎,平心靜氣的來說,這是個不錯的問題,兩位跟我想必都是三國熱愛者,那我們來研究一個問題就好

為什麼劉備稱帝時候,趙雲連列名在上賀表的資格都沒有?一個追隨劉備之久,僅次於關張,還久於馬黃,更有護劉備妻小這一戰蹟,不要說排在一百八十人之後,而是連排他的名子上去都沒資格,當年知道也很訝異

老實說我國中時候也是五虎大將支持者,後來逐漸知道根本沒有五虎官銜,才開始有了探索的樂趣,我常在想,戰亂之際,有才能的人就跟錐子一樣(引用春秋某人說的) 放在袋子裡是會出來的,就算是毛遂也有他出頭的一天,而趙雲為何一閃而過? 終生不是偏將,接應,協同,就是護衛? 綜觀三國鼎立後,連廖化之流都比他擔負更大的任務.

趙雲的確有資格進入陳壽的傳,但是他之所以跟關張同列,恐怕是出於年資,而不是戰功,您仔細看排列就知道了

卷三十一 蜀志一 刘二牧传 - 刘焉、刘璋
卷三十二 蜀志二 先主传 - 刘备
卷三十三 蜀志三 后主传 - 刘禅
卷三十四 蜀志四 二主妃子传 - (先主妃子:甘皇后、穆皇后,附:刘永、刘理)(后主妃子:大张皇后、小张皇后,附:刘璿)
卷三十五 蜀志五 诸葛亮传 - 诸葛亮
卷三十六 蜀志六 关张马黄赵传 -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卷三十七 蜀志七 庞统法正传 - 庞统、法正
卷三十八 蜀志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 - 许靖、麋竺、糜芳、孙乾、简雍、伊籍、秦宓
卷三十九 蜀志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 - 董和、刘巴、马良、马谡、陈震、董允、陈祗、吕乂
卷四十 蜀志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 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
卷四十一 蜀志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 - 霍峻、霍弋、王连、向朗、向宠、张裔、杨洪、费诗、王冲
卷四十二 蜀志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郄传 - 杜微、周群、杜琼、许慈、孟光、来敏、尹默、李譔、谯周、郤正
卷四十三 蜀志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 - 黄权、李恢、吕凯、马忠、王平、张嶷
卷四十四 蜀志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 - 蒋琬、费祎、姜维
卷四十五 蜀志十五 邓张宗杨传 - 邓芝、张翼、宗预、廖化、杨戏

是的,都是陳壽他寫的,所以呢? 趙雲在傳中,我毫不驚訝,跟誰同列或是上下不能對比什麼,我想甘皇后跟大張皇后也沒有放大絕的實力,也是寫在他們之前;抱歉又是轉貼對岸簡體,我找方便的,其實不論怎樣,有喜歡三國的朋友,很高興認識各位,謝謝請多指教

關於趙雲一生為人,老實說倒是沒有什麼背叛啦,賣主啦,如上面D大所言,其操守沒有可批評之處,這我很同意D大的
gracestar wrote:
徽宗可不是白痴你可以...(恕刪)


品為多高我是不知道啦
沒惦惦自己的斤兩
不會打仗還"御駕親征"
根本是累死三軍
king2000 wrote:
想接回2個被抓走的白...(恕刪)


也許吧,有可能部份的人質疑了他的忠肝義膽
但皇帝恐怕不會這麼想
當時的社會也不會這麼想..

如果我是皇帝,最忌憚的就是兵權在握的將軍
歷史上的紛亂,不也有許多實例

kooko5319 wrote:
趙雲的確有資格進入陳壽的傳,但是他之所以跟關張同列,恐怕是出於年資...(恕刪)


如果照閣下所言, 那張遼的年資肯定高於李典...
趙雲的錯, 就是三國演義把他搞的太神了, 所以成為箭靶,
關羽也有類似的遭遇.

事實是, 早在明朝之前, 關張就是武勇的代名詞, 夏侯淵的名氣遠輸這2人, 這些吹捧關張的不會都有小叮噹吧.

還有, 不是會畫畫就是溫文儒雅, 北伐失敗就是不會打戰, 歷史的觀點不會只有一面,
並不是反演義者說出的都是事實, 有些也是人云亦云罷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