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那麼多產業已經有壟斷世界的能力.卻不敢拉高價格呢


sunnymoon wrote:
為什麼台灣那麼多產業...(恕刪)


有些確實都在台灣手上,但不是一間廠商手上

NB的毛利率現在就台廠殺台廠的結果

因為我們的生產機台是老外壟斷的
說穿了我們不過是出個工而已
看起來好像賺很多很厲害
結果都要再吐錢回去

sunnymoon wrote:
為什麼台灣的企業主要在沒有協議的情形下.心理上就先接受這麼低的毛利率呢?



為什麼要以殺價的思維來看自己的公司呢


這兩句話是你問題的重心..

至於台灣產業產能有沒有龍斷世界不是重點

而是台灣公司有沒有信心去追求高利潤

去做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我也很想問一句

"台灣可不可以不要那麼賤" ..從總統..央行總裁..老闆到22新鮮人...
有些老闆認為自己有錢就能買到產品
總想找代工廠買白牌的產品貼上自己品牌
並且認為無論數量多少,代工廠都已經有了固定報價可以參考

代工廠有發展這種服務嗎?
比如生產一隻代工廠制式規格的隨身碟
讓品牌商貼牌子來賣,而一切的相關認證代工廠統統都已有現成的
品牌商要做的只是「叫貨」「貼牌」「鋪貨」
真的有這麼便宜的事嗎?
sunnymoon wrote:
台灣賣給老美的東西.又不是只有電子產品

毛利率都這樣低嗎



只有企業主認為自己的產業沒有價值.才會接受很低的毛利率



yes...說到重點

以同是代工產業來說

成衣代工的聚陽..毛利16%..營利7%

運動鞋代工的豐泰 毛利17%..營利5%

高球桿頭代工的明安 毛利11%..營利5%

相形之下...那些電子代工大廠享盡政府賦稅優惠..用一堆高素質的碩博士..老闆一天到晚把供應鏈放在嘴巴上

卻得到附加價值最低的結果


willk wrote:
"台灣可不可以不要那麼賤" ..從總統..央行總裁..老闆到22新鮮人...


上次從國外回來


看到台灣機場關卡人員與識別證

一大堆只領5-6000元的替代役、一群一年一聘個聘雇入關人員,守護護台灣大門

(可惜不能拍照,無圖無真相)




如果這是進出台灣重要的關卡

沒救了

賓拉登都可以進來了

phy12345 wrote:
樓主的發言算專業?我...(恕刪)


這位朋友,行家一出口,便知有沒有. 你不是業界的!

大陸,南韓,哪一家代工可和台灣廠商競爭?

你以為代工簡單?

你以為防鴻陣線為什麼會成立?

你以為品牌公司就不防鴻嗎? 為什麼還拼命下單鴻海?

如果HP不下單給台廠,轉下單給韓廠或大陸,而DELL下單給台廠

HP就準備出局吧!

不光是成本,

光是交貨的彈性與速度,台廠就天下無敵了!

Yes!! wrote:
如果HP不下單給台廠,轉下單給韓廠或大陸,而DELL下單給台廠



HP就準備出局吧!



不光是成本,



光是交貨的彈性與速度,台廠就天下無敵了!




所以我才說 , 升到 28 , 台企倒一半是外行說法 , 短期 各公司會有匯損 , 但中長期 還是會將成本 部份反應在報價上 , DELL ,HP 或一些韓國廠商 的單再這麼流 , 最後來是回到台企 各家廠商裡 (目前狀況就是這樣).

但是若台幣一直升下去 ,到時候或許一堆台資企業會變成港資企業 或 新資企業 ..
會動搖到 " 台灣接單 "的國本 ,學理上 不是倒閉 ,它只是註銷公開發行 ,轉往更好的資金籌措市場之地 .... 在台灣的經濟歷史上 ,就會出現 : ECFA 反效果的名詞了

目前 台企 壟斷市場最成功的案例是 島內的房價 , 以及石油價 (國營好75 ,私底下 ,私營的還不是一堆奇奇怪怪的優惠) .

-----
討論那麼多 , 沒啥意義 . 大老闆們都只注意到自己 , 如果希望從大老闆的高獲利 , 進而增加底下員工的收入 ,我只能說你想太多了 .
今年諾貝爾獎得主也提到工資的概念 . 但美國工會 及 國會 遠比我們健全多了 ...

閻魔あい wrote:
上次從國外回來
看到台灣機場關卡人員與識別證
一大堆只領5-6000元的替代役、一群一年一聘個聘雇入關人員,守護護台灣大門



替代役其實就已經算是台式特有的另類外包作業 , 若採用 最低工資率 ,成本貴三倍 .


說真的 , 不是我喜歡批評馬總統 , 全民 募兵制 我讚同這個理念 ,但在目前極有限的財政下 ,有更多遠比它更迫切的政策要推行 ..



唉 ~~ 我不該 在 01 過我的 嘴泡人生 ~~~ ,該專心準備考試到公務體系裡去 協助國家作更完善的事吧 .... 繼續關帳號吧 ..
sunnymoon wrote:
我覺得台灣的思維是有賺就好.而不去考慮賺的效率
所以一大堆公司在拼營收.毛利率卻低的嚇人
老闆每天加班.員工拼過勞死
台灣的思考是:有賺-->做
歐美的思考是:賺的有效率才做...(恕刪)


這種事問台灣老闆就很清楚了.
做事是員工在辛苦做. 毛利低但是量大, 賺的錢不多的情況下, 老闆全拿. 員工還是一樣便宜. 反正你不做後面大把新鮮的肝等著被操到壞.



willk wrote:
而是台灣公司有沒有信心去追求高利潤

去做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恕刪)


有以上的條件給老闆, 老闆當然是爽爽的賺就好摟. 砸大錢去做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這除了錢, 還是錢. 最後能不能賺回來還是個未知數. 說的時候總是信心滿滿. 做的時候, 一直看著錢在燒, 等你燒掉兩間公司的資本額時, 看看還敢不敢這麼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