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ams01 wrote:
最後,回到這個討論的原點,我想說的很簡單,
我是個花蓮人,我想要有條能平安快速的路,
如此而已~...(恕刪)
我想大家的想法 都是希望台灣有個 安全美麗又舒適的生活環境,
但因為 每個人的角度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觀點,
不管如何,維持理性的討論 應該是大家的共識!
在此分享 伏爾泰(François-Marie Arouet,又名Voltaire)很有名的一句話:
「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法文:
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
英文: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addams01 wrote:
我覺得蘇花高的難度部分,在幾十年來一直不斷的在研究、討論、甚至已經開始動工了,
我們只是不能理解,火車可以過,沒理由汽車不能過啊?
先不提蘇花高未來會不會因為走山出人命,現在的蘇花公路就已經不停的在出人命了,
是花蓮人的人權比較卑微嗎?這點我完全不能認同哩~...(恕刪)
蘇花高什麼時候開始動工了?

現在只有蘇花替代道路或等級高一點的蘇花快速道路在計畫中,
有誰在希望花蓮的人權比不上其他台灣人?工程這種東西能用感性的訴求就不會出問題嗎?
你希望新建一條容易被破壞的蘇花公路,然後n年後再來報怨我們需要第三條新的公路嗎?
不要說環保團体在阻撓,你自己查過去的新聞工程部門與地質學家對這新路線彼此爭議都吵不完。
就算是新的蘇花替也不是完全走北迴鐵路的路線,
北迴鐵路的地質穩定,不代表其他蘇花替的遂道也是可以承受的住,
也許你會問為何不在北迴鐵路旁邊直接挖蘇花替的遂道?
能這麼簡單,早就開工了。
現在重要的是,交通部長承諾105年,替代道路能完工
-->以雪山遂道的例子,我是不相信能這麼快,但假設他是對的,
在這5年的空檔,如何用鐵路去補強運輸的功能?新的太魯閣火車購買方案為何?(日立嫌報價低不賣),
如何有效對鐵路黃牛的管理?
“鮎魚”颱風帶來豪雨,重創蘇花公路,至今仍多位陸客失聯。中評社記者採訪脫困陸客的過程中,陸客們臉上雖顯露害怕之意,但話語中卻沒有責怪台灣當局的意味,陸客的厚道,更顯得台灣當局在觀光硬體以及緊急事故應變的不足。當台灣各方迫切要求陸客自由行,寄望帶來大量觀光效益的同時,政府準備好了嗎?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蘇花公路柔腸寸斷,其中受困的民眾,以陸客居多,這顯示了開放一天3000位陸客,是真實的大陸觀光客,不只是官方的檯面數字。台灣當局看好大陸觀光客帶來大量的商機,除了觀光業者、飯店業者,各地的農會更摩拳擦掌,希望開放陸客自由行,能夠推銷台灣當地的農產品,也讓陸客進行深度旅遊,為農民帶來額外的收入。
但陸客喜愛的觀光景點像是阿里山、日月潭、花東等地,都必須經過蜿蜒的山路,因此台灣當局必須加緊準備好,有了安全的交通硬體,才能保障陸客在旅游過程的生命安全。
此次蘇花路斷雖是豪大雨引起的坍方,台灣當局仍須負起很大責任。蘇花公路的危險,是台灣人都知道的,只要一下雨,這條公路就會有落石,何況事發當時已經下了多天的雨,為什麼公路總局還要觀光客上路,與天博命?甚至在多通落石通報電話後,消防勤務單位仍未提高警覺,繼續讓民眾上路,這些預警機制不足,事後應該要追究。
蘇花公路此次發生嚴重坍方,許多陸客陸續脫困,他們感激台灣司機、導遊的幫忙,中評社採訪到的脫困陸客更把這次意外推給天災,認為天災難躲,從沒說過台灣的不是,還可愛的說,下次還敢到台灣來玩。面對陸客的厚道,與對台灣的信任,台灣當局是否更應擔負起觀光客安全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