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最愛只有妳 wrote:很可惜砍掉了....
還在嗎是老欉喔...(恕刪)
也就是所謂規格雞1.75至1.95公斤,大概就是3台斤左右
因為現今台灣超過九成以上的肉雞都是進入電宰廠屠宰
為了符合電宰流程,雞隻的體重大小是有限制的,這樣分切後的部位肉才會規格一致
所以肉雞才會有所謂規格雞,而另外一個規格就是超過2公斤以上的
而一般規格雞的收購價格比2公斤以上的雞要高一點點(每台斤高約0.3元)
所以你養得太大反而因為多吃幾天的飼料而支出增加然後收購價又比較低
反而不如飼養在規格內的利潤還比較高
為何33天就能達到3斤的體重?當然不是靠施打或餵食生長激素
如同前面其他人提到的,施打生長激素的藥錢加上疫苗注射的人工費
你這批雞就不用想賺錢了,原本應有的利潤就被這施打生長激素給吃掉了
再來假設真的施打生長激素好了,讓你提前個幾天能達上市體重
實際上你這批雞賣出後,還是得再等個一個多月才會再有另一批雞進來
兩批雞隻中間是需要空舍一段時間來進行雞舍清潔消毒的
並不是你一批雞出完就繼續養下一批雞
重點是提前出雞,收購價格還是跟沒打生長激素的雞一樣
這樣子你根本沒多賺,提前出雞毫無意義
除非真有這麼神奇的生長激素,不用吃飼料就能讓雞長大
這樣你就能省下飼料費用,或許還能賺一點錢,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啦
此外,每個農戶什麼時候可以進雞都是由電宰廠安排的
不是你想要養就有得養,現在一般農戶每年平均約飼養5-6批雞,已較往年減少
最主要原因是近年來雞肉進口量履創新高,多多少少擠壓到國產肉雞市場
為了支撐住價格,國內肉雞生產量都有進行產量調節,基本上就是降低產量
因為不這麼做的話,國內的肉雞生產者都要虧本了
所以在整體產量下修的情形下,農戶只能減少飼養批次數
另外,很多人對於肉雞可以生長這麼快一直覺得很不可思議
但實際上這都是經過遺傳育種而來的結果,國內的肉雞來源都是國外品種
國外育種公司經過不斷地挑選性能優越的父母代來配種
再經過子代的性能檢定,最後就產生了現在的商業肉雞
幾年前肉雞上市還需要42天,現今普遍都只需要35天
也就是國外育種公司每年都在改進肉雞的生長速度
另外飼料配方也在不斷的精進,就如同現代人吃得越來越好相同的道理
在育種與營養的搭配下,就造成了現在生長快速的肉雞
所以千萬不要再有肉雞施打生長激素的錯誤觀念了

這輩子最愛只有妳 wrote:
42天是大陸啦大陸4...(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