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創作,老實講,那個時候的消費者根本不在乎
現在的消費者口味被養大了,長的帥是必須,長的帥還得要會創作,會創作還得要會唱,會唱還得會跳
最後你得會演,君不見現在的藝人專精的部份越來越少,大家幾乎清一色希望多元化發展,
最好是演.歌.主持三棲,如此才不容易被市場淘汰掉,只能說,現在的藝人真的很辛苦
很會唱的盜版很猖獗;很會演的,台灣市場環境又太小,芭樂戲又多;很會主持的,能吃到個觀眾群又少,競爭比激烈的
搞到後來往往你連這個藝人其實本來是幹嘛的都不知道,
回到原本的問題,在這個行銷包裝掛帥的市場機制下,技巧跟聲音的好壞,注意力的確會被稀釋
上面有位大大說,現在賣的好,大紅大紫的歌手,都只是剛好而已
這點我非常認同,最明顯的例子是周杰倫,他的出現算是給樂壇注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如果要說台灣消費者真正開始注意到RAP 和 R&B 曲風,絕對是從他開始的
這條路當年瘐丞慶就走過,只是當時他的曲風有太多ROCK的影子,這種融合RAP R&B ROCK的曲風
不受到市場的青睞,周杰倫的出現,市場正好進入一個能夠接受的階段,如果他早個3年出道
有沒有現在這種成績還很難講
蔡依玲現在能大紅,也是這個道理,那種瘋狂翻抄美式舞曲和日式造型的曲風,能夠被市場接受
也只是剛好,要說真的很有實力,我看也不然
講一句很不好聽的話,現在的音樂如果繼續背離所謂音樂的本質,那麼再多的行銷也只會變成譁眾取寵
現在在歌曲中融入中國曲風和含魯蛋念RAP的方式,一炒就是好幾年,新的東西玩久了也會變成舊的東西
大家拼命朝行銷靠攏的結果,就是消費者很快就彈性疲乏
因此,大家應該想想,真正能夠流傳下來的音樂是什麼
為什麼張學友,張宇等真正實力派唱將的歌,能夠一傳唱就是十幾二十年
現在線上的藝人,誰有把握自己在10年之後,還有人記得自己唱過什麼歌?
偏離主題太多很不好意思,不過以上是一個幾乎對現在流行歌失望的年輕人的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