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在14世紀前 都是使用中文!?

timothy102 wrote:
但好像還是只會重要的幾個大字跟自己名字

韓國人年輕人不會寫自己的漢字名字,會被父母罵
MISS A的秀智就會寫自己的漢字名字,他們即使不會漢字
還是會重視名字怎麼寫,畢竟同音字太多
還是要漢字才能區分彼此

李玖哲其實叫李哲玖,結果他連自己名字的漢字都搞錯
他爸來台灣看到,就罵他連自己名字都搞錯

日本藝人也很重視,松山研一以前叫松山健一
2010年,松山研一為了主演的電影《挪威的森林》於12月16日到台灣宣傳,
還為自己正名:「其實我名字不是『健一』而是『研一』,父母給我取『研』字,
是希望我有研究精神。」。

澤尻英龍華也是
以日劇「一公升的眼淚」一砲而紅的日本偶像女星「澤尻繪里香」,日前透過經紀公司向包括台灣在內的華語市場表示,她的漢字名字,將正式定為「澤尻英龍華」,請大家不要再叫她「澤尻繪里香」了。

「澤尻繪里香」的「繪里香」三個字,其實在日文是用片假名來寫的,「繪里香」或「繪梨香」,是台灣片商為了方便,所用的漢字名字;不過據說澤尻繪里香在知道華語市場把她的名字叫做「繪里香」或「繪梨香」之後,覺得這樣的名字看起來,太小女生了,所以決定自己為自己的漢字名字正名,叫做「英龍華」,據報導,澤尻自己說,「英龍華」這個名字,聽起來生氣勃勃,很有氣勢,感覺很酷,雖然和日文發音有點不同,但她覺得沒關係。
timothy102 wrote:
聽說老一輩的韓國人會漢字
現在30歲左右的已經幾乎不會了

雖然學校可以選修中文
但好像還是只會重要的幾個大字跟自己名字

好像是越來越少
197x年生的要學1000多個漢字
198x年生的要學幾百個
199x年生的就不用學了
===================
日本是統一規定

哪一年級要學哪些漢字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magellan wrote:
14世纪? 你看看下面这张图片是哪一年


這不代表什麼吧?
韓國的公墓有一區專門給華人土葬用的
yukiko wrote:
雖然部分簡體來自草書,但簡體就是變形蟲

你能想像天上的文字是簡體嗎?

說穿了

簡體字是馬列主義的幽靈搞的

故意要破壞中華文化(恕刪)


所以說30年代就頒佈簡體字的大日本帝國政府比1958年頒佈簡體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更加崇拜馬列主義幽靈嗎

另外,我是不是也不可以提錢玄同那批新文化運動的號召人,甚至不可以提中華民國政府1935年頒佈的《第一批簡體字表》

現代漢字簡化祗是一個很簡單的學術問題,其源頭實為日本(在不考慮中國古代一些生僻漢字合併、消逝,以及通假字的前提下)。很多人喜歡把簡體字跟共產主義對等起來,但不是什麼東西都要泛政治化的,政治魔人真的很可怕,冷戰思維早已過時

daxuwei wrote:
所以說30年代就頒佈...

現代漢字簡化祗是一個很簡單的學術問題,其源頭實為日本(恕刪)


大陸人不要亂說話
以前共產黨不僅要簡化漢字,還想拉丁拼音化
牽扯到日本...

台灣人不喜歡殘體字~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大陸人不要亂說話...(恕刪)


要說的都被先你說了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rogerkuo2001.tw wrote:
大陸人不要亂說話以前...(恕刪)


1867年,在英國使館任中文秘書的威妥瑪(Thomas F. Wade)出版了一部《語言自邇集》,創立了一個拉丁化的威妥瑪拼音,使用時間很長,對漢字的拉丁化起了重要作用,以後的方案都有參考。
191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37個民族字母形式的注音字母方案,特點是採用符號表示聲調,這雖然不是一種直接的拉丁化方案,但用符號表示聲調的方法卻延續到漢語拼音方案。
192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國語羅馬字(簡稱國羅),特點是用字母的拼法來表示漢語的聲調,實際上由於流傳時間較短,時間起到的作用不大。
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布的第二套法定的拉丁化漢語拼音方案,使用了26個拉丁字母,用符號表示聲調,但是這種符號不易在西式打字機上實現。
1980年代,漢語的信息化進入日程,形成「萬碼奔騰」的局面,漢語拼音方案作為重要的拼音輸入方法得到使用,較好地使漢語同信息化接軌。

你要說這個嗎?
另外漢字的簡化:

近代漢字簡化運動,源於太平天國,為了提升識字率,在太平天國玉璽及官方文件都書簡體。經非正式統計,太平天國總共使用一百多個簡體字,其中80%為後來採用

五四運動的白話文運動為大家所知悉,事實上,文字簡化運動應和白話文運動相提並論,因為兩者都是新文化運動的一部分。在此期間,許多人提出提升國人知識水平的方法,要提升知識水準就先提升識字率,增加識字率就要將複雜的中國字簡化。簡化文字獲得許多知識分子的贊成,主張使用白話文的知識分子絕大部分贊成文字簡化。著名的國學家胡適也不反對。

1934年1月,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第29次常委會通過了錢玄同的《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呈請教育部施行。

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教育部發布第11400號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手頭字第一期字彙》所收的300字大部分被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頒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所採用。亦即錢玄同所編《簡體字譜》中2400字中的324個,這是政府第一次大規模推行簡化漢字。但當時戴季陶等文化元老強烈反對。

1936年2月5日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被收回廢止。
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簡體字典》,並且在燕京大學開設簡體字課加以試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的《簡體字表》第一表,業已收錄簡化漢字1700個,只是抗日戰爭爆發,漢字簡化工作才被迫停止。

後來退守台灣的蔣介石于1952年再次提出文字改革。並指示「考試院副院長」羅家倫先寫些文章造輿論。同時,台灣國民黨當局的「教育部」組織專家學者研究簡化漢字的方案。

956年大陸推行簡化漢字運動,國民黨當局開始將簡化漢字斥為「共黨陰謀」、「忘本賣國」等等。那時的台灣,漢字簡化方案被賦予政治顏色。遂被永久擱置,最終以不了了之而告終。


還真是自以為是,
一切隨風去 wrote:
192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國語羅馬字(簡稱國羅),特點是用字母的拼法來表示漢語的聲調,實際上由於流傳時間較短,時間起到的作用不大。...(恕刪)

國語羅馬字基本上是國語羅馬拼音

這個羅馬拼音大約明初就有了

使用了快 600年

===============
我覺得比通用拼音或漢語拼音還好用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yukiko wrote:
+1中國自稱 "天朝...(恕刪)


其實看到你這種論調

大陸人不愛和你們一般計較

借點酒勁和你說

一群井底之蛙,拿著繁體字,自命國學正統。

說些什麼愛無心了之類,滿足一下自己的小民心態。

我今天就給你們上上課

首先字體的演化是必然的規律。

要不到現在我們都還在用甲骨文。

而且繁體簡化是民國就開始的事情了。

其次就是大陸書法都是寫繁體字的,簡體字確實不怎麼好看。

再者就是告訴你們,台灣2300萬人口,你們有多少大學有漢語言文學專業?

在大陸研究漢語言文學專業至少是你們總人數的零頭,也是300萬。

在大陸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能考進這個專業至少也是一本學校。

一本學校就是很好的大學,因為只有很好的大學才有資格開設這個專業

所以能學習這個專業的也是學習不錯的孩子

同比台灣的7分大學生,你們拿什麼比大陸的國學。

如果這些,你還要硬凹的話,

我去維基也好,去谷歌也好。

大陸一年出版國學研究資料、論文也台灣的好幾倍。

光說國學里考據這門學問

台灣還有人在做嗎?

別再自大了,讓人喝多了說你

真的不好!






82229737 wrote:
如果是書法,簡體字確...(恕刪)


那如果改成像韓國那樣的蚯蚓文豈不更好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