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gar2015 wrote:
古代帆船速度如果順...(恕刪)
古代說台灣海峽是黑水溝,因為風大浪急
再根據現代風向就可以得知
楊祥是4月份出發的
台灣海峽4月份的時候,是北風季風期,天氣清明,整個4月份的平均風速是5級北風,且終日有風
風大的時候可以到7級
作為當時的福建省海軍副萬戶
當然深知其理
所以出發的時間沒有問題
按照中國複製明代鄭和寶船后測得的數據,,平均航行速度是15節,,15節=27.75公里每小時
鄭和船的排水量比較大
楊祥前面說了,是以舟行,,說明船隻的排水量不會很大,速度可以更快
根據當月的天氣情況
楊祥在4月份以半天行駛150公里,完全可行
另外
在元代時期,中國的航海技術已經空前發達
並沒有所謂的半年到南洋的說法
這一點可以看 汪大淵 寫的《島夷志略》
這本書記載了 汪大淵 兩次遠洋出海對於各地遊歷的詳細記錄
在1330年,汪大淵首次從泉州搭乘商船出海遠航
歷經海南島、占城、馬六甲、爪哇、蘇門答臘、緬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橫渡地中海到摩洛哥,
再回到埃及,出紅海到索馬利亞、莫三比克
橫渡印度洋回到斯里蘭卡、蘇門答臘、爪哇
經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賓返回泉州
于1335年年回到泉州
第二次遠洋出海
在1337年
汪大淵第二次從泉州出航
歷經南洋群島、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地中海、非洲的莫三比克海峽及澳大利亞各地
在1339年返回泉州,歷時兩年
在書中對220個國家和地區,均有詳細記錄
包括對 台灣島 當時風土民情也有詳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