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老婆有醫學背景,所以接受醫院治療兩三年,
一開始確定為自閉症,過一陣子再確定是高功能自閉症
小孩到現在都國中了,跟正常人幾乎一樣
但在數理跟英語表現遠優於一般人,小學開始閱讀、研究他爸在大學教導的大學英文數理教科書
現在在國中數理資優班就讀,在寫複雜程式、遊戲及機器人自動控制程式
他比一般小孩更安靜、看起來更宅,但卻更專心,並在特定知識上達到大學以上水準
小孩有這樣的問題會一時難以接受,包含我自己小孩也曾去受過這樣的評估(但結果正常)
放寬心胸,該接受治療就安心去,
現在醫師都很專業、有耐心,
知道如何去開導、引領小孩走向正確的道路、引導開發小孩的天賦(這類小孩常常都有特殊天賦)
小孩的未來還很長,讓他接受治療吧! 一切會比你想像的更好!
我內人姐姐的女兒從小各方面發展的情況都比別人晚,不論是語言還是行為能力。
古人說7坐八爬,可是她小妮子1歲半了連爬都不會,更不用說跟著學大人牙牙學語了,每每跟岳母提到要不要帶去檢查看看,得到的答案總是:我孫子很正常檢查什麼?? 她只是比較懶惰而已,再給她一點時間她就會了,時間久了我也就懶的說了。
後來,某次回娘家,發現家中有兒童發展遲緩的檢查通知,才知道是小孩去看醫生時,醫生懷疑她有遲緩情形,請家人帶她去做進一步檢查,但是,我岳母、大姨子、姐夫完全漠視這件事情,一直到3歲多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小孩子動作不靈活又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常常就是哭、鬧,久了大人都感到不耐煩了,這時候才願意送去做復健,並且配合社工每週1~2次來家中上課、評估,一直到目前上國小之後,情況已經改善許多,但是,每週還是要去醫院做一次復健。(聽說岳母是中度變成輕度)
最後給開板大大建議,既然都已經有人提醒您了,多花那一點時間去做個檢查,總比將來後悔來的好,如果真的覺得沒必要,您也大可以不用去理會它,不去檢查沒有人拿槍指著您的頭逼您去。 以上僅供您參考。

王世鴻 wrote:
我老婆要生的時後什麼都有檢查,還有這國立幼兒園,我兒子什麼都看的懂只是拿筆還沒穩...剛剛去醫院醫生叫我簽單說什麼要社工界入嗎我簽沒有,而且還說到六歲就沒有了,重點政府他們跟醫院到底要搞什麼,我兒子重點沒交怎麼會?請問有讀國立幼兒園像這樣問題嗎...聽說去醫院要驗1-3小時...(恕刪)
每個孩子都有它的特質,當然也有他的弱勢,很多在產檢時是看不出來的
出生後的環境刺激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建議你,不要把早療當成治療或看病
把早療當成是為你孩子特別設計的學習
哪裡不夠,就把哪裡補起來
哪裡太超過,就尋找適合的方向讓孩子發揮
這樣你心裡會更能接受
學校是對大部分的孩子設計的,就像量販店的衣服一樣
便宜歸便宜,總會有點不太合
醫院和專業治療機構就像高級訂製服
可以從頭到腳量身打造
看開一點,定期接受專業的諮商治療
未來會更美好的
diapason wrote:
前面說過,個人不太相信早療的功能,也許是自己十幾年前不太好的經驗讓我低估了它的成效,也許是看過不少無病呻吟及小題大作的父母盲目地將小孩送去“療育”而忽略自己才是最好的導師的例子····。(恕刪)
以前的環境比較不友善,畢竟也是這十多年來早療的概念才逐漸建立
也確實有部分家長過度反應,甚至為了爭取特教資源而硬要幫自己孩子弄到特教生身分
過猶不及啊
您是幸運的,孩子撐過最艱辛的時間
當然也看得出您在孩子身上費的心力
但現在有不少家長無法這樣付出,孩子也沒這麼幸運
一顆大樹種子就在群體環境的排擠極不諒解下消磨殆盡
評估及早療,就是用來彌補學校及家庭的不足之處
讓孩子在保有特質的情形下,修正自己
過動或自閉有很大一部分是高功能的
而且分類極細,不宜一概而論,絕非一般人認為的過動就是皮,自閉就是內向不說話
讓孩子可以更順利的融入群體並得到發展,是早療的目的
天才與白痴是一線之隔
現在某政治明星及美國泳將菲爾普斯就是天才的代表
但那些其他有相同症狀的孩子,長大後也能如此嗎?
有學校、家長、同儕及專業單位的支持
更能期待下一位愛因斯坦的出現
您提到了重點,"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導師"
真的不是把孩子丟給學校或專業機構就沒事了
父母,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