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兄弟的小孩也有這樣的問題-發展遲緩
因為他老婆有醫學背景,所以接受醫院治療兩三年,
一開始確定為自閉症,過一陣子再確定是高功能自閉症

小孩到現在都國中了,跟正常人幾乎一樣
但在數理跟英語表現遠優於一般人,小學開始閱讀、研究他爸在大學教導的大學英文數理教科書
現在在國中數理資優班就讀,在寫複雜程式、遊戲及機器人自動控制程式
他比一般小孩更安靜、看起來更宅,但卻更專心,並在特定知識上達到大學以上水準

小孩有這樣的問題會一時難以接受,包含我自己小孩也曾去受過這樣的評估(但結果正常)
放寬心胸,該接受治療就安心去,
現在醫師都很專業、有耐心,
知道如何去開導、引領小孩走向正確的道路、引導開發小孩的天賦(這類小孩常常都有特殊天賦)
小孩的未來還很長,讓他接受治療吧! 一切會比你想像的更好!
爬完了大家的回文,有人覺得順其自然就好,有人覺得接受早療才對,就以我自己身旁發生的狀況來當例子好了。

我內人姐姐的女兒從小各方面發展的情況都比別人晚,不論是語言還是行為能力。

古人說7坐八爬,可是她小妮子1歲半了連爬都不會,更不用說跟著學大人牙牙學語了,每每跟岳母提到要不要帶去檢查看看,得到的答案總是:我孫子很正常檢查什麼?? 她只是比較懶惰而已,再給她一點時間她就會了,時間久了我也就懶的說了。

後來,某次回娘家,發現家中有兒童發展遲緩的檢查通知,才知道是小孩去看醫生時,醫生懷疑她有遲緩情形,請家人帶她去做進一步檢查,但是,我岳母、大姨子、姐夫完全漠視這件事情,一直到3歲多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小孩子動作不靈活又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常常就是哭、鬧,久了大人都感到不耐煩了,這時候才願意送去做復健,並且配合社工每週1~2次來家中上課、評估,一直到目前上國小之後,情況已經改善許多,但是,每週還是要去醫院做一次復健。(聽說岳母是中度變成輕度)


最後給開板大大建議,既然都已經有人提醒您了,多花那一點時間去做個檢查,總比將來後悔來的好,如果真的覺得沒必要,您也大可以不用去理會它,不去檢查沒有人拿槍指著您的頭逼您去。 以上僅供您參考。




ccs911 wrote:
帶去做進一步的評估...(恕刪)


到時再來抗議當時政府怎麼沒有預防措施就好...怎樣都是別人的錯..我就繼續鴕鳥就好了..lol
我的同事告訴我她的兒子是小學才被老師觀察到應該是過動兒,她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她在教導孩子的時候這麼樣的困難,好在有這一位老師的細心,她兒子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了,小孩是我們的未來,細心照料比較好。

王世鴻 wrote:
請問家裡兒童有這些...(恕刪)

拜託不要帶你的小孩去看醫師,

把重要的資源留給願意正視現實的家長吧!

早療多半只是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刺激來彌補缺乏的部分,

跟病什麼的並不一定有關,

現在還有願意做早療評估的醫師要偷笑了,

錢少事多還常常要花時間教育家長、和家長溝通,

掛號一個看全家…
王世鴻 wrote:
我老婆要生的時後什麼都有檢查,還有這國立幼兒園,我兒子什麼都看的懂只是拿筆還沒穩...剛剛去醫院醫生叫我簽單說什麼要社工界入嗎我簽沒有,而且還說到六歲就沒有了,重點政府他們跟醫院到底要搞什麼,我兒子重點沒交怎麼會?請問有讀國立幼兒園像這樣問題嗎...聽說去醫院要驗1-3小時...(恕刪)

每個孩子都有它的特質,當然也有他的弱勢,很多在產檢時是看不出來的
出生後的環境刺激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建議你,不要把早療當成治療或看病
把早療當成是為你孩子特別設計的學習

哪裡不夠,就把哪裡補起來
哪裡太超過,就尋找適合的方向讓孩子發揮

這樣你心裡會更能接受

學校是對大部分的孩子設計的,就像量販店的衣服一樣
便宜歸便宜,總會有點不太合
醫院和專業治療機構就像高級訂製服
可以從頭到腳量身打造

看開一點,定期接受專業的諮商治療
未來會更美好的
很多父母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有問題

於是錯過了黃金早療期

現在奇奇怪怪的病症不少

帶去評估一下又沒有損失 不知家長氣什麼

diapason wrote:
前面說過,個人不太相信早療的功能,也許是自己十幾年前不太好的經驗讓我低估了它的成效,也許是看過不少無病呻吟及小題大作的父母盲目地將小孩送去“療育”而忽略自己才是最好的導師的例子····。(恕刪)


以前的環境比較不友善,畢竟也是這十多年來早療的概念才逐漸建立
也確實有部分家長過度反應,甚至為了爭取特教資源而硬要幫自己孩子弄到特教生身分
過猶不及啊

您是幸運的,孩子撐過最艱辛的時間
當然也看得出您在孩子身上費的心力
但現在有不少家長無法這樣付出,孩子也沒這麼幸運
一顆大樹種子就在群體環境的排擠極不諒解下消磨殆盡
評估及早療,就是用來彌補學校及家庭的不足之處
讓孩子在保有特質的情形下,修正自己

過動或自閉有很大一部分是高功能的
而且分類極細,不宜一概而論,絕非一般人認為的過動就是皮,自閉就是內向不說話
讓孩子可以更順利的融入群體並得到發展,是早療的目的

天才與白痴是一線之隔
現在某政治明星及美國泳將菲爾普斯就是天才的代表
但那些其他有相同症狀的孩子,長大後也能如此嗎?
有學校、家長、同儕及專業單位的支持
更能期待下一位愛因斯坦的出現

您提到了重點,"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導師"
真的不是把孩子丟給學校或專業機構就沒事了
父母,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
昨天去東港(安泰)學校跟他們合作..近去復健科醫生問他來幹麻..我老婆就說學校聯評問我兒子叫什麼名他又說沒他資料..叫他來也是問.會起立蹲下嗎.會,叫他會聽嗎,會,他走路有怪怪的嗎,沒有,問他什麼也會回答.扯的醫生後面還回一句那你們來幹麻孩子沒問題他就說什麼不會,就說圈圈叉叉跟1234567(教了就會)......😡我老婆說是你們心理醫師來測..他就說喔...然後要轉精神病科...這樣給他們搞?
評估是(青少年)精神科沒錯啊

去評估不是等於去判定你的小孩不正常.
要去想,你去尋找引導他的專業建議以及他的強弱項所在.

如果有哪裡發展較慢,也有心理師、復健師幫忙把他的程度拉到平均水準。
怎樣都不吃虧啊

ps.我不是講風涼話。我的小孩幼稚園階段跑過醫院和診所進行評估和早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