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llings wrote:不是啊,我是問色牛...(恕刪) 台灣的所謂國語跟台灣的台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跟文字。只不過文字意思很像到幾乎一樣。所以用國語的字翻譯成台語意思不會一樣也無意義。色牛台語有音可念但無意義。
客家人+1客家話才是真正快要消失的語言超受不了一直把台式閩南語當成寶的政客它就是閩南語好嗎!!幾個字眼不一樣又如何,明明就是日文字又不是台灣人發明的詞好像講原住民語言跟客家話的人就不愛台灣一樣每次聽到這種言論我也是一肚子火上來
河洛話原本也不叫閩南話,閩南也不是只有河洛話族群,還有客家人跟畲族,那為什麼河洛話可以代表他們,稱為閩南話?是因為河洛話人口最多嗎?對岸使用河洛話地區也不是只有閩南,若要以閩南河洛話人口多的理由稱為閩南話,那台灣不管本省外省,使用人口更多,河洛話更有理由稱為台語,對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是以廈門腔為標準腔,廈門腔跟台灣腔相近度高,但是廈門人口太少,沒代表性,台灣腔是目前河洛話的優勢腔,漳泉跟東南亞的腔調彼此不能完全互通,但是透過文化影響,他們全都聽得懂台灣腔,河洛話稱之為台語,並無不可,
拍謝!劣者1950年代生於客庒,長於天龍國。先父是外省老芋仔,先母為客籍。不知道有沒有資格來嘴兩句?台語到底是語言還是方言?甚至於台語算不算是閩南語的分支?這應該放下我執,純粹從語言學的角度探討。現在網路發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拜請估狗大神。當然,也可以上教育部,中研院史語所的網站。甚至於可以查找專門的論文。劣者不才,不敢置喙。僅針對Crazybook大大提出的幾個問題回答。如果有錯,敬請方家狠狠打臉。日語對於外來事物,習慣直接音譯,所以有許多外來語,甚至於還有專門的外來語辭典。在日本據台期間,許多中文當時未曾見過的事物便直接引用日語稱呼。C大所舉的例子大多皆來自英語。其中,螺絲和螺絲起子應該是日本自創。而螺絲一詞,恕劣者無能,不知道閩南語除了“咯西”是否還有其他唸法。劣者另外狗尾續貂,舉出一些類似的例子。比較有趣的是:1. 西裝,台式閩南語--恐怕還得要有些年紀的才知道--稱為“些米路”,可以參照閩南語歌曲“青蚵嫂”。其實它是出於倫敦一條西服街“Savile Row”。2. 衣櫃,台式閩南語唸作“燙死”,日語為“箪笥たんす”。照過來!照過來!蝦毀?“簞笥”不是中文嗎?這下好了,原來是老祖宗的玩意兒出國轉了一大圈,又回來了。
a01205168 wrote:我7年級生,已邁入...(恕刪) 消失了對你的生活有啥影響?不要看那些傻逼政治人物在哪裡去中國化,就認為不會台語會怎麼樣,反正下一代需要學的太多了台語根本就是閩南語,真的要認同台灣你得去學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才對下一代忘記就算了,英文多學點,以後要出國還比較有用
把河洛話稱為台語,不是因為那些外來詞,而是因為目前台灣腔才是兩岸東南亞的主流,更何況台語的日文外來詞,很多只剩老一輩的還在使用,年輕人多半不用了,年輕人喜歡用台語直接翻譯國語的漢字,網路上很多人洋洋灑灑寫了一堆外來詞,實在太誇張了,我們這些常用台語的,平時根本沒聽到有人常那樣使用,
台語就台灣閩南語的簡稱,很多外來語,這不是台灣特有的現像在檳城一樣有所謂的檳城福建話,當中就參雜不少英語跟馬來語的外來語所以去檳城講台語大致可以通,但指一些物品或形容詞時會需要稍微解釋一下像咖啡這個東西,在台灣就嘎逼,在檳城叫口逼mandarin , cantonese , hokkien , hakka在國際上都超過一個地方通用,倒是不用擔心這代就消失,沒這麼快新加坡比台灣嚴重多了,那邊華人老人講福建話、中年人講普通華語、青年人講英文比台灣刺激多了與其在那爭執台語跟閩南語到底是不是同一種語言還不如推廣國際的 hokkien 交流,共同保存跟傳承這種語言比自己關起門來單打獨鬥強多了像當年李光耀來台灣用新加坡福建話跟台灣台語族群溝通一樣有趣多些讓人感興趣的交流才有助於語言的傳承台語比起中國東南沿海其他方言已經算使用率高了看看潮州話,在台灣的潮州已經鮮少人在講了,香港講潮州話的也很少了,新加坡都幾乎被福建話同化了馬來西亞倒是還有在使用潮州話的聚落,但勢力相較福建話跟廣東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