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識對現於它們前面的實境,無需思量考慮,便能立即了了分明、認知它們的形相本質,並且能對它們,即時生起善的、惡的、或非善非惡的反應。
五識在物欲的世界裡,讓生命體能作色、聲、香、味、觸的領受。
為了達成這五事的領受,五識有五種能力,能在欲界一切時空裡,隨緣起用。
這五種能力,就是對外境能產生接觸(觸)、起警醒注意(作意)、領受外境刺激(受)、認知辨別(想)和作思量反應(思)的能力了。
五識使居於欲界的眾生,能通過根身,追逐物質欲樂,得色、聲、香、味、觸的滿足。
但是,修禅定的行者,追尋的不是物欲享受,故能於不同的定境裡,次第止息五識的活動,代以離欲的禅悅,也能從此而生智慧、神通與解脫。
五識在欲界裡,各與色、聲、香、味、觸一法相應,與其他各識所司之事,並不涉及,無一能負責綜合五法,為生命體建立一個有意義的整體印象。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7992.html
佛教是教育,
是修自心,不需要客戶。
五識就如五馬,若無統御,一切所受納的個別印象,便互不相連,沒有意義了。
那麼,負起調御五識和綜合它們輸入的片面印象,令能生整體意義這責任是什麼呢?
善男子,這就是第六意識了。
什麼是第六識呢?
善男子,第六識可單稱為“識”,又叫意識,是認知了別之識。
它是人體的感覺中心,負責指揮前五識的工作。前五識所傳送的零碎片面資料,皆由它作有系統的組織,建立一個全面、有意義的影像。
善男子,意識根據從前的經驗,能把前五識傳送的資料,迅速整理,對外境能即時生起三種認知了別的作用。
意識對有實質存在之境物,能根據以往的經驗,立刻達成認知了別,這是現量的作用。
在沒有實質境物存在時,意識則能根據以往的經驗資料,迅速比較、測度、推論,而達成認知了別的目的,這就是比量的作用。
但是,意識並非時常都能作出正確的認知了別。有時,根本沒有存在的事物,它卻會無中生有,作完全錯誤虛妄的認知,這就是非量的作用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