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君子 wrote:
(恕刪)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PkqRVGdE/
瞎子的信心
文|林煜智
有時候,我們覺得信心應該是「看見之後才相信」。
看見神蹟、看見改變、看見神的作為,然後才放心地說:「我信了。」
但聖經裡有一段故事,完全顛覆了這個想法。
看不見,卻認得出耶穌
馬太福音 20 章告訴我們,耶穌離開耶利哥的時候,有兩個瞎子坐在路旁。
他們什麼都看不見,只能靠聽來辨別世界的樣貌。
然而,就在這樣的黑暗裡,他們聽見一個名字──耶穌。
他們大聲呼喊:「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
這句話不是隨口而出的求助聲。
「大衛的子孫」是彌賽亞的稱號,代表這兩個瞎子知道,這位從拿撒勒來的耶穌,不只是能醫病的老師,更是神應許要來拯救祂子民的君王。
有趣的是,周圍看得見的人,甚至門徒,當時也沒有這樣清楚地認出耶穌。
他們看到祂行神蹟,卻還在爭論誰能坐在左右。
而這兩個瞎子,沒有看見過一個神蹟,卻在心裡「看見」了那位真正的救主。
這就是信心:
不是憑眼睛所見,而是因著神的話、因著聽見福音,就相信祂是主。
不怕被拒絕的信心
當他們呼喊時,眾人責備他們,叫他們安靜。
這是多麼殘忍的畫面:
眼前有唯一的希望,但人群卻說「閉嘴」。
聖經卻說:「他們越發喊著。」
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人能真正幫助他們,除了耶穌。
信心常常要經過攔阻。
有時是外在的聲音──「不要太誇張」「神不會理你」「還是靠自己吧」。
有時是內心的聲音──「我不配」「我太軟弱了」「祂應該不會聽我的」。
但真正的信心,是不因任何攔阻而停止尋求神。
因為知道,離開祂,就再沒有盼望。
耶穌的慈心
耶穌聽見了,他站住,問了一個溫柔的問題:
「要我為你們做什麼?」
這是多麼令人動容的時刻。
耶穌當然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祂是神的兒子,祂明白人的心。
但祂願意停下腳步,親自聽他們說出心裡的渴望。
他們回答:「主啊,要我們的眼睛能看見!」
耶穌動了慈心,摸了他們的眼睛,他們立刻看見,並跟從了祂。
這不是單純的醫治,更是救恩的記號。
他們不只眼睛打開了,生命的方向也改變了──從坐在路旁,到跟隨基督。
信心與靈性的盲目
這段故事還有一個深層的對比。
我們會以為「瞎子」才是看不見的人,但事實上,那些群眾、甚至門徒,雖然眼睛能看見,心卻是盲的。
他們看見了無數神蹟,卻不認出耶穌是彌賽亞。
他們跟了耶穌多年,卻在祂談十字架時彼此爭大。
法利賽人甚至要求更多神蹟,想用「看見」來換取「相信」。
耶穌知道,就算再多神蹟顯在他們面前,沒有神親自開啟心眼,他們依舊不信。
正如祂曾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瞎子的信心,是神給的恩典。
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聰明、更敬虔,而是聖靈在他們心裡動工,讓他們聽見就能相信。
這提醒我們:
信心不是靠「看見神蹟」來建立,而是神憐憫我們、開啟我們的心眼,讓我們看見耶穌的真實。
我們的回應
今天,我們也可能像那些看得見的人一樣:
• 熟悉教會生活、參與許多事奉,
• 甚至看過神在別人生命中的作為,
• 但心裡,對耶穌的認識仍是模糊的。
有時,我們的靈性比瞎子還瞎。
因為我們忙著靠經驗、靠眼見,卻沒有單純呼喊:「主啊,可憐我吧!」
這段經文邀請我們停下來問:
• 我真的知道耶穌是誰嗎?
• 我的信心,是建立在「看見的神蹟」,還是單單倚靠祂的話?
• 我願不願意像這兩個瞎子一樣,承認自己的需要,放下一切攔阻,迫切呼求祂的憐憫?
耶穌那天停下來,聽見了兩個不起眼的呼喊。
祂今天也聽見你的聲音。
也許我們眼前沒有看得見的神蹟,沒有即刻的答案,甚至感覺不到光。
但真正的信心,就是在黑暗中仍然相信:
祂是大衛的子孫,是拯救的主,
是唯一能摸著我們、打開我們心眼的神。
願我們都能像那兩個瞎子一樣,
在還未看見之前,就先相信;
在被眾人攔阻時,越發呼喊;
在得著醫治後,立刻跟隨祂。
因為那沒有看見就信的,
真是有福了。